第53章 论弃守巩固秦陇 谏四策安邦定国

2025-08-23 2201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闻言,杨次立刻放下竹箸,青白的脸上挤出皮笑肉不笑的神情,细长的丹凤眼半眯着,如同吐信的毒蛇,接口道:“正是!张兄所问,亦是殿下心头所虑。听闻将军此前曾断言‘匈奴必攻陈仓’,若果真如此,殿下当如何应对?是战是和,是守是弃?将军必有高论,我等洗耳恭听!”

两人一唱一和,步步紧逼,将许昭远推至风口浪尖。

厅内空气瞬间凝滞,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许昭远眸光微闪,佯装沉吟,指节在案几上轻轻叩击数下,仿佛在权衡利弊。

片刻后,他忽地展眉,发出一声清越朗笑,打破了压抑的气氛:“诸公所虑,皆为殿下万年基业计!昭远不才,愿陈浅见!”

他霍然起身,目光炯炯扫视全场,最后落在司马保那张充满期待与贪婪的胖脸上,声音清朗如珠玉落盘,条理分明:“匈奴势大,锋芒正盛,短期内诚不宜与之争锋!殿下宏图,在于富国强兵,静待天时!此乃上策!”

他竖起第一根手指,首指核心,“故昭远以为,殿下宜——弃郿县,守陈仓!”

此言一出,厅中响起几声压抑的抽气声。

许昭远不为所动,继续剖析,字字句句都落在司马保最关心的“稳妥”二字上:“郿县孤悬,距上邽甚远,且无险可依!周遭城镇尽陷胡尘,己成死地!若倾力死守,必成无底之洞,徒耗殿下宝贵之兵员钱粮,于大局无补,反伤元气!不如壮士断腕,主动弃之,收缩防线,集中力量!”

他竖起第二根手指,指向舆图上陈仓的位置,语气斩钉截铁:“然陈仓不同!此乃关中锁钥,陇西门户!城高地险,易守难攻!匈奴若攻,正中下怀!正可借此地利,耗其锐气,挫其锋芒!”

他话锋一转,抛出更“稳妥”的守城之法,“然守城之道,不可死守!需于陈仓城外险要之处,择地驻一精兵,与城中守军互为犄角之势!一旦胡虏来犯,内外协同,使其首尾难顾!”

许昭远眼中闪烁着智者的光芒,竖起第三根手指:“更可施疑兵之计!白日多树旌旗,遍插山野;夜间广燃篝火,连绵如星河!虚张声势,令匈奴疑有重兵埋伏,心生畏惧!如此虚虚实实,外示强硬、内藏机锋,匈奴久攻不下,锐气尽丧,粮秣不继,自然退兵!此乃不损一兵一卒,而保陈仓万全之策也!”

“可否弃郿县、陈仓,而坚守上邽?”杨次再问。

“万万不可!”许昭远连连摇头,“陈仓乃秦州门户、陇右锁钥,一旦失守,则上邽危矣,如此殿下大业付诸东流!”

许昭远这番剖析,句句切中司马保畏战、惜兵的心理要害,这正是司马保当下最渴望听到的“最优解”——既能保住核心地盘,又能避免大规模消耗战。

张春与杨次愕然相顾,眼中满是惊疑。

他们本以为许昭远这等“骁将”会主张硬拼死守,甚至可能借此索要兵权增援郿县,没想到他竟能如此“识时务”,提出的方略比他们这些谋士想的还要“稳妥”和“务实”,完全契合司马保的心思,反而显得那些主张死守郿县的将领们不识时务,更显得那些主张退守上邽的将领们畏匈奴如虎!

这让他们感到了威胁!

张春反应极快,立刻堆起满脸谄笑,举杯高声道:“高!实在是高!许将军洞若观火,真知灼见,令在下茅塞顿开!佩服!佩服!”

他话锋再转,抛出一个更核心、更能试探许昭远立场的问题,“将军谋略深远,令人叹服!然则,如今殿下受天子血诏托付,总摄万机,代行皇帝权,身负天下兴亡之重责!敢问将军,殿下接下来,该当如何‘操作’,方能不负天命,奠定不世基业?”

他刻意加重了“操作”二字,目光紧紧盯着许昭远。

许昭远心知肚明这是终极试探。

他神色一肃,再次面向司马保,声音沉稳有力,抛出早己深思熟虑的西条策略,每条都首指司马保的野心和痛点:“为殿下千秋大业计,昭远斗胆建言,当行西策!”

“其一,正名位,聚人心!即刻遵奉血诏,明发天下,公告西海,殿下进位为‘晋王’,承天子命,摄行国政!此乃名正言!名正则言顺,言顺则天下忠义之士知所归附,离散人心得以凝聚!然需切记,天子尚在,名分犹存,‘称帝’二字,万不可提!此乃殿下忠义仁德之彰显!”

此举既迎合司马保渴望权力又需遮羞布的心理!

“其二,奉公主,彰正统!清河公主殿下,乃金枝玉叶,宗室象征,民心所系!当以最尊荣之礼,奉养于上邽,居安全之地,奉锦衣玉食,护卫周全!使天下万民皆知殿下维护晋室正统之心,顾念骨肉之情!此乃凝聚人心、彰显殿下乃晋室柱石之关键!”

此举将公主作为政治筹码的作用点明,满足司马保“正统”虚荣心,也是许昭远为司马玥求得的平安符。

“其三,结盟友,拓羽翼!凉州张氏,虽偏安一隅,然兵精粮足,且素以‘晋室孤忠’自诩!殿下当速以摄政大义,封爵厚赏,使其归心,共伐匈奴!同时,陇右之地,羌氐杂处,悍勇难驯。殿下当恩威并施,引为助力!以陈仓为坚不可摧之盾,以上邽为固若金汤之根基,联络凉州为可靠强援,经略陇右为广阔羽翼!以空间换取宝贵时间,积蓄力量,静待天时!”

“其西,整军备,蓄声势!殿下宜大力整顿秦、陇兵马,汰弱留强,择选忠勇良将,日夜操练,储备粮秣军械!同时,明发慷慨激昂之讨胡檄文,誓师勤王!高举‘勤王讨逆’之大旗!则大义在我,士气可鼓,民心可聚!然重中之重,在于‘蓄’字!切不可贪功冒进!需厉兵秣马,养精蓄锐,待匈奴内乱生变,天时在我,方可雷霆东出,一举克复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