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沟海战的消息如同一道惊雷,划破了威海卫的宁静天空。当消息传来时,袁世凯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他深知这场海战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袁世凯迅速组织起一支庞大的民船队伍,这些民船来自山东各地,它们将承担起运送弹药和粮食上前线的重任。他对负责粮道的官员下达了一道严厉的命令:“丁军门说什么,咱们就送什么。”他的语气坚定而果断,没有丝毫的犹豫,“哪怕是把山东的粮仓掏空,也得保证舰队的供应!”
与此同时,北洋水师在旅顺港稍作休整。在这个繁忙的港口,受损的舰船被拖进船坞,工匠们日夜不停地工作着。“威海”舰的甲板上,几处被弹片划破的地方显得格外醒目,工匠们正紧张地进行焊接修复工作,火花西溅,映照出他们专注的面庞。
而“震洋”舰的火控系统则遭受了严重的损坏,这对于一艘战舰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然而,萨镇冰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带领着电报员们,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无线电技术临时改装了一套简易的瞄准装置。尽管这个装置并不完美,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发挥重要作用。
丁汝昌站在“定远”舰的会议室里,面色凝重地看着围坐在会议桌旁的将领们。他深吸一口气,开口说道:“今天白天的战况大家都看到了,日本第一游击队的速射炮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他走到海图前,用手指着上面标注的日本舰队位置,继续说道:“但是,他们的装甲相对薄弱,无法承受我们主炮的轰击。”
丁汝昌的目光落在“松岛”和“严岛”这两艘日本本队的主力舰上,语气坚定地说:“这两艘船是他们的核心力量,我们必须集中火力将其击沉。”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众人都在思考应对之策。突然,李和站了起来,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我有一个想法,不知是否可行。我们可以采用‘诱敌深入’的计策。”
他详细解释道:“让‘威海’和‘震洋’两艘船佯装败退,引诱日本第一游击队脱离本队。然后,我们的主力舰趁机包围并歼灭日本本队,最后再回过头来收拾第一游击队。”
丁汝昌稍作思考,心中权衡这个计策的利弊。他凝视着李和,缓缓点头,表示认可这个想法。
“这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丁汝昌说道,“然而,要想成功实施这个计划,我们必须进行周密的策划,绝不能有丝毫的闪失。”
其他将领们也纷纷附和,对这个策略表示赞同。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案,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或许能够在下次战斗中给敌人以重创。
丁汝昌当机立断,决定立即着手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他深知时间紧迫,必须争分夺秒,确保计划的每一个环节都无懈可击。
邓世昌兴奋地插话道:“我看行!‘吉野’受了伤,肯定会恼羞成怒,想要报复我们。他们必然会穷追不舍,而这正是我们将他们引入包围圈的好机会!到时候,我们就用鱼雷艇给他们来个迎头痛击!”
萨镇冰补充:“无线电必须保持畅通,约定好‘撤退’‘合围’的信号,千万别误事。我会让旅顺的监听站,死死盯着日本舰队的动向。”
会议结束时,丁汝昌看着窗外的月光,忽然道:“弟兄们,这一仗,不光是为了朝廷,更是为了咱们自己,为了身后的家国。打赢了,北洋水师就能挺首腰杆;打输了,咱们就是千古罪人。”
众人齐声应道:“愿听军门号令,死战不退!”
旅顺港的灯火彻夜未熄。水兵们在甲板上擦拭炮管,工匠们在船舱里修补漏洞,电报员在机房里调试设备……每个人都在做最后的准备。李和站在“威海”舰的舰桥,望着远处日本舰队可能出现的方向,心里清楚,明天,将是决定一切的日子。
黄海的浪涛里,仿佛传来了远古的战歌。北洋水师的钢铁舰队,像一头沉睡的雄狮,即将在黎明时分,发出震彻寰宇的怒吼。而丁汝昌知道,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将在这片海域,写下属于中国海军的悲壮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