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伦敦观望

2025-08-19 1136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伦敦的雾比往常淡了些,大英帝国海军部的会议室里,挂满了威海大阅的照片和图纸。第一海务大臣索尔兹伯里勋爵指着“威海”舰的照片,对殖民大臣说:“看这舰体线条,明显借鉴了我皇家海军的‘敏捷’级巡洋舰,但他们加了鱼雷舱,更适合黄海的浅海作战。”

殖民大臣哼了一声:“一群模仿者而己。他们的速射炮是阿姆斯特朗的淘汰款,无线电应该是马可尼的早期型号,真打起来,未必是日本的对手。”

索尔兹伯里却摇头:“不能小看。他们的制式化改革很成功,三十艘舰船能像一个整体行动,这需要极强的组织能力。诺华火药虽然配方简单,却解决了稳定性问题,实战中未必比我们的苦味酸差。”

英国的态度向来是“离岸平衡”——既不想让中国太强,威胁其在华利益;也不想让日本太盛,破坏远东的均势。威海大阅让这种平衡变得微妙起来。

“命令远东舰队,密切监视黄海动向。”索尔兹伯里下令,“告诉驻清公使,英国愿意‘调停’中日争端,但前提是北洋水师不得封锁长江口——那是我们的生命线。”他又补充道,“给阿姆斯特朗公司打招呼,暂时别给日本卖新式速射炮和无线电,先看看局势再说。”

伦敦的《泰晤士报》发表社论,标题是《清国海军的觉醒》:“清国水师威海大阅证明,清国这个古老的帝国正在学习现代海军的规则。他们的进步值得肯定,但是否能应对实战的考验,仍需观察。”《每日邮报》则更关注商业利益:“清国水师扩张,将带来巨额军购订单,英国厂商不应缺席。”

利物浦的船厂里,工人正在给一艘即将卖给日本的货轮装货。船长看着报纸上北洋水师的照片,对工人们笑道:“听说清国的新舰比日本的还快?看来这船得快点交货,不然可能被击沉在半路上。”工人们哄堂大笑,却没人意识到,他们的玩笑话里,藏着远东局势的紧张。

“最新消息,对日订单暂缓发货,船上物资一律由海关封存!”英国海关人员赶来,要求把这批物资封存。

“得,这下连货都发不出去了。”英国船长无奈的看了看脸色铁青的日本监工:“你有问题去找他们,现在我们要去卸货了,你让一让。”说着,连忙招呼工人们卸货,又转过头,道:“对了,记得结下装卸费用。”

英国外交部里,官员们正在起草给驻日公使的训令:“提醒日本,勿轻易挑战清国水师,以免破坏地区稳定。若日方坚持动武,英国将保持中立,但不会提供任何支持。”这看似中立的态度,实则是在敲打日本——别把事情闹大,否则英国不会坐视不管。

五月的伦敦,大本钟的钟声依旧准时响起,议会大厦里的辩论热火朝天。但关于威海大阅的讨论,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如何让英国在远东的利益最大化。对这个日不落帝国而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黄海的风浪,不过是棋盘上的又一步棋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