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七的辰时,阳光明媚,威海卫的港湾里再次响起整齐的号角声。大阅的第九个环节——誓师大会,在“定远”舰的甲板上举行,这是大阅的倒数第二个环节,也是最能凝聚人心的时刻。
三十余名管带、上千名水兵代表齐聚“定远”舰,队列整齐,神情肃穆。翁同龢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望着眼前这一张张黝黑而坚毅的脸庞,忽然觉得鼻子有些发酸——这些就是守护中国海疆的勇士,他们或许没读过多少书,却有着最朴素的爱国心。
丁汝昌首先发言,声音洪亮如钟:“弟兄们,这两天的大阅,大家都看到了——北洋、南洋、广东、福建的舰,能一起列阵,一起打炮,一起冲锋!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守的是同一片海!”他的声音在海面上回荡,激起阵阵欢呼。
“日军在朝鲜蠢蠢欲动,在台湾海峡窥探,他们想占咱们的地,抢咱们的海!”丁汝昌的语气变得激昂,“但他们看错了!今天的中国水师,不再是一盘散沙,我们有快舰,有好炮,有诺华火药,更有弟兄们这股子不怕死的劲!”
水兵们齐声呐喊:“血不流干,誓不休战!”声浪盖过了海浪声,连远处的观礼台都能清晰听见。翁同龢看着这一幕,眼角微微——他终于明白,水师的力量不只在舰船和火炮,更在这股同仇敌忾的士气。
李和作为管带代表发言,他举起一枚诺华火药炮弹:“弟兄们,这是咱们自己造的炮弹,威力能炸穿鬼子的装甲!这是王师傅他们熬了无数个通宵才造出来的,是咱们工匠的心血!”他将炮弹高高举起,“咱们手里的炮,是自己造的;脚下的舰,是自己造的;守护的海,是自己的!谁也别想抢走!”
邓世昌接着喊道:“陆战队的弟兄们,让钦差大人看看咱们的气势!”三百名陆战队士兵齐声呐喊,举起步枪,枪刺在阳光下闪着寒光。“若有战,召必回!若有战,战必胜!”他们的誓言简短而有力,透着一股决绝的勇气。
吴安康、李准等外海水师的管带也纷纷发言,表达了协同作战的决心。“南洋水师愿与北洋并肩作战!”“广东水师绝不后退一步!”“福建船政的弟兄们,跟鬼子拼了!”一句句誓言在海面上回荡,像一颗颗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辰时三刻,誓师大会达到高潮。丁汝昌带领全体官兵,面向黄龙旗宣誓:“我等身为水师将士,当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同心同德,共抗外侮。舰在人在,舰亡人亡!永不叛离,永不退缩!”
“永不叛离,永不退缩!”上千人齐声宣誓,声音在黄海的上空久久回荡。翁同龢站起身,对着官兵们深深鞠躬:“弟兄们,陛下相信你们,太后相信你们,朝廷相信你们!老夫在京城等着你们的捷报!”
宣誓结束后,水兵们自发唱起了水师的一首军歌:“ 泼海旌旗热血红,防秋诸将尽笼东。黄衫浅色靴刀备,年少翻能作鬼雄… ”(《题黄佐廷赠尉遗像 其一》清·黄遵宪,铁甲舰上的男人们中北洋水师的一首军歌)歌声虽然不够整齐,却透着一股质朴而坚定的力量,在海面上越传越远。
李和站在队列中,听着身边水兵们的歌声,忽然觉得眼眶发热。他想起刚到“平远”舰时的日子,那时水师还很弱小,处处受人欺负。而现在,他们有了自己的新舰、新炮、新火药,更有了西海水师同心协力的决心。
邓世昌拍着他的肩膀:“别激动,以后有的是打鬼子的机会。”他望着远处的海面,眼神里闪烁着期待,“等打完胜仗,咱们再在这‘定远’舰上,喝庆功酒!”
辰时的阳光将“定远”舰的甲板照得金光闪闪,水兵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坚定。威海卫的港湾里,舰船的汽笛声此起彼伏,像是在呼应着这场誓师大会。李和知道,从这一刻起,中国水师真正凝聚成了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足以抵御任何来犯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