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时的威海卫,夕阳将海面染成一片金红。大阅的第六个环节——各舰管带述职,在“定远”舰的会议室举行,三十余名来自北洋、南洋、广东、福建的管带齐聚一堂,气氛庄重而热烈。
丁汝昌坐在主位,身旁是钦差大臣翁同龢。他清了清嗓子:“今日召集诸位,一来是向钦差大人汇报各舰情况,二来是共商水师发展大计。北洋、南洋、广东、福建,虽分属不同,但都是中国水师,理应同心同德,共守海疆。”
首先述职的是北洋水师的管带们。陈金揆代表“致远”舰,汇报了速射炮改造和诺华火药使用情况:“‘致远’舰现在每分钟能发射五发炮弹,命中率80%,比去年提高了三成。弟兄们都憋着劲,就等实战检验了。”
萨镇冰接着汇报无线电和信号系统:“全舰队己实现旗语、无线电双保险,密电码每月更换一次,确保通讯安全。南洋、广东的弟兄们进步很快,基本掌握了北洋的信号体系。”
轮到外海水师时,吴安康率先站起来:“南洋水师以前确实有些骄傲,今天一看北洋的训练和装备,心服口服。大阅后,南洋的舰全听丁军门调遣,要炮给炮,要人给人!”他的话赢得一片掌声。
李准接着说:“广东水师请求北洋派教官,帮我们练速射炮和陆战队。‘广甲’‘广乙’‘广丙’三舰,愿意跟北洋的新锐编队一起操练,熟悉协同战术。”他顿了顿,语气诚恳,“以前总觉得广东离黄海远,现在才知道,海疆是连在一起的,北洋守不住,广东也别想安稳。”
福建船政的老管带颤巍巍地站起来:“船政的舰是老了点,但弟兄们的心不老。我们请求北洋支援些诺华火药和炮闩,保证能守住台湾海峡,绝不让小鬼子从南边钻进来!”
翁同龢听着众人的述职,虽然很不爽,脸上却还得露出欣慰的笑容:“诸位都是国之栋梁啊,有你们在,海疆无忧矣。老夫回去后,定会将今日所见所闻上奏朝廷,请求加拨水师经费,统一各水师的装备和训练,让中国水师真正成为一家人。”
丁汝昌趁机提议:“启禀大人,属下有个想法。大阅后,北洋、南洋、广东、福建水师各派十名年轻管带,在威海卫办一个‘联合学堂’,互相交流战术、技术,将来无论在哪条舰上,都能配合默契。”
这个提议得到一致赞同。吴安康笑着说:“我举双手赞成!让南洋的年轻人来学学北洋的速射炮,也让北洋的弟兄们看看南洋的近海作战本事。”李准也附和:“广东水师有不少熟悉南海的管带,可以给大家讲讲那里的暗礁和季风。”
翁同龢只得打着哈哈糊弄过去。
酉时过半,述职接近尾声。丁汝昌拿出一幅巨大的《中国海疆图》,铺在会议桌上:“诸位请看,从渤海到南海,万里海疆是咱们共同的家园。北洋守黄海,南洋守东海,广东守南海,福建守台湾海峡,像西个拳头,握紧了就能打出去!”
众人围着海图,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李和指着朝鲜半岛西海岸:“若日军从仁川登陆,北洋主力可北上阻击,南洋、广东水师负责掩护侧翼,福建船政守住台湾,断日军后路。”邓世昌补充道:“陆战队可配合陆军,在牙山湾登陆,前后夹击。”
翁同龢看着这一幕,眼神微微凝重,给手下使了个眼色就急匆匆的离开了。“丁大人,各位大人,我家大人因为事务繁忙先行离开了,让我代他给各位大人赔个不是。”说着,自己也告辞离开。
房间里气氛骤然一冷,丁汝昌看着翁同龢离去的方向,眼神深邃,转过头笑着说:“管他呢,咱继续讨论,一会食堂加餐!”
“好,早就听说过你北洋水师食堂的名声,今天我们可得好好宰你一顿。”李准见状,乐呵呵打起了圆场。
酉时的阳光透过舷窗,照在海图上,将“威海卫”“厦门”“广州”“马尾”等港口的名字镀上了一层金辉。三十余名管带的身影在海图旁交织,他们的声音、手势、眼神,都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团结。
李和望着窗外渐渐落下的夕阳,忽然觉得这些来自不同水师的管带,就像夜空中的星星,虽然原本散落各处,今夜却在威海卫汇聚,发出了比以往更亮的光。他知道,这次述职不只是汇报,更是一个新的开始——中国水师,终于要真正拧成一股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