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申时·陆战协同

2025-08-19 1503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申时的威海卫,海风渐起,将岸边的尘土吹向海面。大阅的第五个环节——陆战协同演练,在港湾西侧的滩涂展开,这是专门为展示海军陆战队与舰船协同作战准备的科目。

邓世昌穿着陆战队的短装,站在“震洋”舰的甲板上,望着滩涂另一侧的“模拟敌营”。那里插着一副皇龙吃虫子旗(这旗是演习前李和特意定制的,至于效果如何,看日本代表漆黑但不敢发一言的脸色就知道。至于其它各国的公使则在那儿看笑话。),布置着假炮和帐篷,是专门为演练搭建的靶场。

“记住,舰船炮击要留空档,别打着自己人!”他通过无线电对“威海”舰的李和喊道,对方回了个“收到”的旗语。

观礼台上,翁同龢有些疑惑:“水师练陆战?这不是陆军的事吗?”丁汝昌解释道:“大人有所不知,将来若打登陆战,就得靠陆战队先抢占滩头。他们既懂海战,又能陆战,是水师的‘两栖尖刀’。”

申时三刻,演练开始。“威海”舰的速射炮率先开火,炮弹落在“敌营”外围,炸起一道道土墙,为陆战队开辟通道。紧接着,“震洋”舰放下六艘登陆艇,邓世昌带着三百名陆战队士兵,手持步枪,腰挎短刀,像猛虎下山般冲向滩涂。

滩涂上的“敌人”(由北洋陆军扮演)负隅顽抗,枪声密集。邓世昌匍匐前进,在弹雨中举起望远镜观察,然后打出信号弹:“左路有重火力,请求炮击!”“威海”舰立刻调整炮口,几发炮弹精准落在左路,“敌炮”瞬间哑火。

“冲!”邓世昌大喊一声,带头跃出掩体。陆战队士兵们跟着冲锋,他们的枪法精准,动作敏捷,很快突破第一道防线。一个叫王二牛的士兵,踩着同伴的肩膀爬上“敌营”的木栅栏,挥刀砍断绳索,栅栏轰然倒塌,大部队趁机涌入。

观礼台上的外国领事们看得目不转睛。法国领事低声道:“这支陆战队的战术,很像欧洲的海军突击队,没想到中国也有这样的部队。”日本领事的脸色更沉了——他知道,日军的陆战队还在用老式战术,根本不是对手。

最精彩的是“舰炮掩护登陆”的环节。李和指挥“威海”舰的炮手,根据陆战队的信号弹调整炮击位置,炮弹总是落在离士兵们不到十米的地方,既压制了“敌人”,又没伤着自己人。“这准头,神了!”翁同龢赞叹道,“炮手怎么知道该往哪打?”

丁汝昌指着滩涂上的信号兵:“他们手里的信号弹,红的是‘需要炮击’,绿的是‘可以前进’,炮手跟着信号打,错不了。”他顿了顿,“这是李和跟邓世昌琢磨出来的法子,实战中特别管用。”

申时过半,陆战队攻占“敌营”,升起黄龙旗。邓世昌站在“敌营”的高地上,对着“威海”“震洋”舰敬礼,舰上的水兵们齐声欢呼。李准看得热血沸腾:“回头我也给广东水师练支陆战队,不能让北洋专美于前!”

演练结束后,邓世昌带着几名立功的士兵登上观礼台。王二牛憨厚地笑着,手里还攥着砍断栅栏的那把刀。翁同龢拍着他的肩膀:“好小子,真勇敢!朝廷不会忘了你们这些勇士!”他让人取来十两银子,赏给陆战队的士兵们。

申时的阳光将滩涂染成金色,陆战队的士兵们列队返航,脸上的汗水和泥污挡不住自豪的笑容。邓世昌走在队伍最前面,腰杆挺得笔首——这支他一手带出来的部队,今天终于在朝廷面前露了脸。

李和站在“威海”舰上,望着陆战队的登陆艇靠岸,忽然觉得海军陆战队就像舰船的“拳头”,平时藏在船舱里,关键时刻能挥出去,给敌人致命一击。他对身边的周福成道:“以后得给陆战队配速射炮,让他们的‘拳头’更硬。”

申时将尽,海风带着胜利的气息,吹遍了威海卫的每一个角落。港湾里的舰船依旧严阵以待,滩涂上的“敌营”己被拆除,但那面飘扬的黄龙旗,仿佛还在诉说着刚才那场激烈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