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午时·鱼雷惊涛

2025-08-19 1461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午时的威海卫,阳光毒辣得像要把海面烤化。但港湾里的热度,却比不上即将开始的鱼雷演练——这是大阅的重头戏,也是北洋水师最引以为傲的“杀招”。

丁汝昌特意让萨镇冰将观礼台的望远镜对准西北海域:“翁大人,那里是咱们的鱼雷靶场,待会儿让您瞧瞧‘龙骧一号’的厉害。”他语气里带着自信,这是北洋工匠呕心沥血的成果,今天终于能在朝廷面前露脸。

李和指挥“威海”“震洋”驶离主阵列,在靶场边缘待命。邓世昌站在“震洋”的鱼雷舱里,亲自检查“龙骧一号”的引信:“这玩意儿可得争气,别关键时刻掉链子。”军械局的工程师笑着保证:“邓管带放心,‘龙骧一号’试射了五十次,从没出过岔子。”

午时三刻,鱼雷演练正式开始。首先登场的是北洋鱼雷艇队,十二艘“快鲸级”“飞鱼级”像离弦的箭,在海面上穿梭。栓柱驾驶的一号艇率先发难,在距离靶船两海里处发射鱼雷,白色的航迹如银线般划破海面,精准命中靶船尾部。“中了!”艇上水兵欢呼,声音在海面上回荡。

紧接着,广东水师的西艘鱼雷艇也登场了。这些是马尾造船厂刚交付的“飞鱼级”,由萨镇冰的徒弟亲自调教。虽然配合稍显生疏,但鱼雷的命中率也达到了七成。李准看得连连点头:“这‘龙骧一号’真不错,比进口的‘白头鱼雷’准多了!”

轮到新锐编队展示“舰艇协同”战术时,海面上掀起了小高潮。李和指挥“威海”舰用速射炮轰击靶船周围的海水,制造烟雾掩护,邓世昌则趁机放出藏在震洋后的两艘鱼雷艇两艘鱼雷艇。在烟雾的掩护下,鱼雷艇悄无声息地接近靶船,两枚“龙骧一号”同时发射,一前一后命中靶船,将其炸成碎片。

“漂亮!”观礼台上的翁同龢忍不住叫好,“这战术妙啊,又能打又能藏!”丁汝昌解释道:“这是为了对付日军的‘吉野’舰,它速度快,咱们就得用这种‘围猎’的法子。”

最惊险的是“极限距离射击”。萨镇冰将靶船设在三海里外,这己超出“龙骧一号”的设计射程。邓世昌却主动请缨:“让‘震洋’试试!”他指挥“震洋”全速前进,在距离靶船2.8海里处突然转向,发射鱼雷。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看着那枚鱼雷在海面上渐行渐远——就在众人以为要脱靶时,鱼雷忽然命中靶船中部,一声巨响后,靶船断成两截。

观礼台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外国领事们纷纷站起身,对着“震洋”舰的方向点头致意。英国领事在笔记里写道:“中国的鱼雷技术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舰艇协同战术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午时将尽,鱼雷演练结束。十二艘鱼雷艇组成“龙”形编队,在海面上游弋,向观礼台致敬。“龙骧一号”的威名,随着这波演练传遍了威海卫的每一个角落。

李和站在“威海”舰的甲板上,看着鱼雷艇队返航,忽然觉得这些小小的艇船,比主力舰更能体现北洋水师的韧性——它们个头小,却灵活、致命,像一群守护海疆的“海狼”。

邓世昌带着“龙骧一号”的模型登上观礼台,向翁同龢介绍:“大人您看,这鱼雷的引信是咱们自己造的,灵敏度能精准到‘擦着船帮就炸’;发动机用的是煤油动力,比洋人用的蒸汽动力省油三成。”

翁同龢接过模型,仔细端详:“这真是咱们自己造的?”得到肯定答复后,他“激动”地说:“好!好!有此利器,何惧外侮!老夫回去就上奏,给军械局加经费,让他们多造些‘龙骧一号’!”

午时的阳光将海面照得金光闪闪,鱼雷艇的航迹在海面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威海卫的港湾里,到处都在谈论“龙骧一号”的威力,水兵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这是属于中国工匠的骄傲,也是属于北洋水师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