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铁厂的烟囱冒着黑烟,将冬日的天空染成灰蒙蒙的一片。丁汝昌和李和站在高炉前,看着通红的铁水从炉口流出,像一条奔腾的火龙。张之洞穿着便服,在一旁介绍:“这是亚洲最大的铁厂,可惜炼出的钢太脆,做不了炮管、船板。”
“我能帮铁厂炼出好钢。”丁汝昌开门见山,“北洋水师有英国工程师,熟悉马丁炼钢法,可以派来指导。我们还可以从德国买新的轧钢机,保证炼出的钢能做哈维装甲、速射炮管。”
张之洞眼睛一亮:“条件呢?”
“大阅后,南洋、广东的舰暂归北洋指挥,希望张大人能在朝堂上支持此事。”李和补充道,“铁厂炼出的钢,优先供应北洋和南洋、广东水师造新舰,价格按成本算。将来水师强大了,铁厂的订单只会多不会少。”
张之洞沉吟片刻:“我知道你们的难处。日军在朝鲜蠢蠢欲动,水师不合兵一处,怕是挡不住。但铁厂需要的不只是技术,还有经费——买轧钢机、请工程师,都要钱。”
“北洋可以从海防经费里拨十万两,先帮铁厂换设备。”丁汝昌承诺道,“等钢炼好了,用在新舰上,朝廷看到成效,自然会加拨经费。我们还可以帮铁厂建炮厂,用自己炼的钢造速射炮,不用再看洋人的脸色。”
站在高炉旁,热气扑面而来。张之洞望着通红的铁水,忽然道:“好!我答应你们。在朝堂上,我会力挺水师合兵。但铁厂炼出的第一炉好钢,得先给北洋造‘威海’舰的炮管——我要亲眼看看,咱们自己炼的钢,能不能打穿日军的装甲。”
丁汝昌起身抱拳:“一言为定!”
离开铁厂时,李和望着远处的龟山,忽然觉得汉阳铁厂像一个沉睡的巨人,一旦被唤醒,定能为水师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有了好钢,咱们就能自己造炮管、船板,不用再看洋人脸色了。”
丁汝昌点头:“这才是根本。水师要强,不光要有舰、有炮,还得有自己的钢铁、自己的工厂。张之洞是个干实事的人,有他支持,水师合兵的事就稳了。”
汉阳的暮色里,铁厂的高炉依旧在轰鸣。张之洞站在办公室里,看着北洋送来的马丁炼钢法图纸,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让人给军机处发了封电报,力陈水师合兵的重要性,言辞恳切,句句切中要害。远处的长江上,一艘运煤船正在靠岸,准备给铁厂送料,船上的水手们不知道,他们运来的不只是煤炭,还有水师崛起的希望。
从福州到南京,从广州到汉阳,丁汝昌和李和的足迹遍布东南沿海。他们用诚意和承诺,将分散的水师力量一点点凝聚起来。正月的尾声里,北洋水师的旌旗仿佛己经飘扬在整个中国的海疆上,等待着五月的大阅,等待着即将到来的风暴。而那风暴背后,是一个古老民族,用自己的钢铁、火药和勇气,守护海疆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