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金陵论兵

2025-08-19 1437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南京的冬日常有雾,将两江总督衙门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丁汝昌和李和坐在会客室里,看着窗外的雪松,耐心等待南洋大臣刘坤一的召见。桌上的自鸣钟滴答作响,每一声都像是在催促着什么。

“南洋的‘南琛’‘南瑞’两舰,是德国造的巡洋舰,比‘致远’还大。”李和低声道,“就是炮太旧,还是十年前的克虏伯老款,得换成速射炮才行。”

丁汝昌点头:“刘坤一最看重实际利益,咱们的承诺得更实在些。他不是一首想给南洋添新舰吗?这就是突破口。”

正说着,刘坤一穿着便服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份北洋的《制式化章程》:“丁军门这章程写得好啊,‘兵器归一,信号归一’,可惜南洋穷,办不起。”他坐下便开门见山,“你们想借南洋的舰,也不是不行,但南洋的海防也得守。我听说北洋在威海机器局造炮很快,能不能……”

“南洋要多少速射炮,北洋给多少。”丁汝昌立刻接话,“150毫米的、120毫米的,只要南洋需要,三个月内交货。而且,我们可以帮南洋建火药坊,诺华火药的技术全教给你们的工匠。”

刘坤一的眼睛眯了起来:“就这些?”

“还有新舰。”李和拿出“威海”舰的图纸,“南洋出经费,北洋出技术,咱们合造两艘‘南洋版’威海舰,航速22节,比北洋的还多两门副炮。船政那边己经答应帮忙造船体,威海机器局负责炮械,三年之内保证下水。”

这条件太优厚,刘坤一反而有些犹豫:“大阅后暂归北洋指挥,这话怎么说?南洋的舰,还是南洋的人管吧?”

“自然是南洋的人管。”丁汝昌解释道,“只是作战时听统一调度,比如什么时候巡逻、什么时候集结。打完仗,舰还回南洋,人也回南洋。北洋绝不插手你们的人事。”他指着海图,“您看,日军要是从黄海打过来,北洋在北,南洋在南,正好能夹击。可要是各打各的,怕是会被逐个击破。”

刘坤一沉默了。他何尝不知道联合的重要性,只是南洋水师是他的心血,怕交出去就收不回。李和看出他的顾虑,补充道:“刘大人,我们可以立军令状。战事结束,若南洋的舰少了一门炮、缺了一颗钉,北洋十倍赔偿。而且,合造的新舰,南洋优先挑舰名、挑水兵。”

窗外的雾渐渐散了,阳光透过云层照在雪松下,亮得有些刺眼。刘坤一忽然笑了:“丁军门都这么说了,我再推辞,倒显得小气。南洋的‘南琛’‘南瑞’‘开济’三舰,大阅后听北洋调遣。但我也有个条件——合造的新舰,得叫‘南洋’‘扬子’,舰艏要刻上两江的龙纹。”

丁汝昌起身笑道:“没问题!到时候请刘大人亲自为新舰剪彩。”

离开总督衙门时,李和望着秦淮河上的画舫,忽然觉得轻松了不少。“没想到这么顺利。”

“刘坤一是老狐狸,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让步。”丁汝昌望着远处的江南制造局,“南洋的舰是好舰,就是缺练。回头让陈金揆带‘致远’来跟他们合练几次,熟悉信号和战术。”

江南制造局的烟囱里正冒着黑烟,那里的工匠们己经开始赶制速射炮的零件——刘坤一虽然没明说,却早己暗中下令配合北洋。李和看着那些烟柱,忽然觉得它们像一条条纽带,正把北洋和南洋紧紧连在一起。

南京的暮色里,两江总督衙门的灯火亮了起来。刘坤一正在给南洋水师各舰管带写饬令,让他们提前熟悉北洋的旗语和无线电频率。纸上的字迹刚劲有力,像在书写一份沉甸甸的承诺。远处的长江上,“南琛”舰正在起锚,准备去威海卫参加大阅,舰上的水兵们还不知道,他们即将成为北洋舰队的一部分,在黄海的浪涛里,与昔日的“对手”并肩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