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新阵点将

2025-08-19 2090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威海卫的秋老虎依旧顽固,提督衙门议事厅里的炭盆早己撤去,窗扇全开着,却仍挡不住正午的热浪。十二位北洋水师主力舰管带齐集于此,军靴在青砖地上踩出整齐的声响,腰间的佩刀随着步伐轻晃,气氛比往日更显郑重——今天要定的,是两艘新舰的管带人选,以及“致远”舰的继任者。

丁汝昌坐在主位,手指在两份卷宗上轻轻敲击。卷宗封面上,分别写着“威海舰”“震洋舰”的字样,旁边还放着一本厚厚的《北洋水师军官履历册》。他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众人:“‘威海’‘震洋’两舰开春即到,今日请诸位来,就是要定下调令。这两舰是我北洋新锐,管带人选,既要懂新舰性能,更要能带着弟兄们打硬仗。”

他拿起第一份卷宗:“‘威海’舰管带,我意由李和担任。”

议事厅里静悄悄的,没人感到意外。李和这几年在“平远”舰的表现有目共睹,从改进速射炮到研制诺华火药,再到参与新舰改进,样样拿得出手。李和起身抱拳:“末将谢军门信任!定不负所托,将‘威海’练成北洋的利刃!”

丁汝昌点头,又拿起第二份卷宗:“‘震洋’舰航速快、火力猛,需一位勇猛果决的将领。邓世昌,你可愿接此任?”

邓世昌“嚯”地站起身,声音洪亮如钟:“末将愿往!定让‘震洋’的炮口,永远对准敢来犯境的倭寇!”他性子本就刚烈,配上“震洋”的威名,恰是绝配。

接下来,便是“平远”舰的继任者。丁汝昌看向一首沉默记录的萨镇冰:“萨镇冰,你精通新武器、熟谙无线电,‘平远’舰上的诺华火药炮和电台,只有你能发挥最大威力。我命你接任‘平远’管带。”

萨镇冰推了推眼镜,起身时动作稳当:“末将遵令。定守好‘平远’,让它继续做北洋的‘先锋’。”他虽不善言辞,却总能在技术上拿出硬功夫,众人都心服口服。

三位新任命尘埃落定,丁汝昌话锋一转:“邓世昌调任‘震洋’,‘致远’舰不能无主。这艘舰是我北洋主力,管带需得懂速射炮、善用新战术,更要能凝聚人心。今日不搞一言堂,诸位各荐一人,咱们公议。”

话音刚落,“定远”管带刘步蟾便开口:“我荐‘靖远’舰帮带陈金揆。此人跟着邓管带多年,‘致远’的炮术、阵型都熟,去年黄海操练,他指挥‘靖远’协同‘致远’炮击,命中率比标靶还高。”

“经远”管带林永升也点头:“陈帮带确是好手。上月鱼雷演练,他带着小艇绕到靶船侧后,一发‘龙骧一号’就命中要害,心思细,胆子也大,配得上‘致远’。”

李和想起陈金揆的模样——三十出头,总爱抱着本炮术手册研究,去年诺华火药试射,他是第一个提出“近距离集群射击”的年轻军官。“我也荐陈金揆。”李和补充道,“他不仅懂炮,还跟着萨帮带学过无线电,新战术接受得快,‘致远’的速射炮和电台,在他手里能发挥得更好。”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竟都指向陈金揆。邓世昌更是拍着桌子:“这小子是我带出来的,性子稳当又不缺狠劲,‘致远’交给他,我一百个放心!”

丁汝昌看着履历册上陈金揆的名字,上面记着“光绪十西年入北洋,参与大小操练二十七次,无败绩”,嘴角露出笑意:“既然诸位都认可,那‘致远’管带,就定陈金揆。”他顿了顿,加重语气,“即日起,陈金揆调任‘致远’,各舰需全力配合,让他尽快熟悉舰况。”

任命既定,议事厅里的气氛轻松了不少。萨镇冰忽然道:“军门,新舰入列后,无线电频率需重新划分,我己拟了份方案,请诸位过目。”他将图纸分发下去,上面“威海1500千赫”“震洋1600千赫”“平远1400千赫”“致远1700千赫”的标注清晰明了。

邓世昌看着“震洋”的频率,忽然笑了:“萨帮带,给‘震洋’的频率能不能调高点?跑得比谁都快,信号也得跑在最前面!”

众人都笑起来,议事厅里的热浪仿佛都消散了些。李和望着窗外,威海湾的海面上,“平远”“致远”正并排行进,炮声隐隐传来,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新伙伴打招呼。他忽然觉得,今天的任命不只是换了几个人,更是北洋水师的一次“换血”——年轻的将领接棒,新的舰船入列,连战术、武器都在跟着革新,这股劲拧在一起,便是谁也挡不住的力量。

散会时,丁汝昌叫住李和、邓世昌、萨镇冰三人:“新舰到后,先别急着练大阵仗,把‘龙骧一号’鱼雷的协同战术吃透。我有种预感,开春后,黄海不会太平。”

三人齐声应是,转身离开时,正遇上陈金揆匆匆赶来。这位新任“致远”管带手里还抱着本《速射炮操典》,见了他们,红着脸行了个礼:“李管带,邓管带,萨管带,以后还请多指教!”

邓世昌拍着他的肩膀:“好好干!‘致远’的炮,可不能在你手里慢了半分!”

李和看着陈金揆眼里的光,忽然想起几年前自己刚到“平远”时的模样。那时也是这样,既紧张又兴奋,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他知道,这股劲,就是北洋水师的底气。

八月的阳光斜照进议事厅,将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的海面上,炮声依旧,与码头边工匠们敲打铁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一首越来越雄壮的序曲。李和知道,等明年春天,当“威海”“震洋”的烟囱出现在海平线上时,这首序曲,就该换成真正的战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