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老舰新生计

2025-08-19 1552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威海卫的初冬来得猝不及防,一场寒潮让港湾结了层薄冰,“超勇”“扬威”两艘巡洋舰被拖进船坞时,龙骨上的冰碴子冻得像刀子。李和踩着跳板登上“超勇”的甲板,脚下的木板“吱呀”作响,朽坏的地方能看见下面的海水。

“管带您看,这甲板都烂透了。”“超勇”管带黄建勋用脚踢了踢木板,碎屑簌簌往下掉,“去年在旅顺修过一次,用的都是劣质木料,还没一年就成这样。”

李和蹲下身,手指抠进木板的裂缝,里面潮得能攥出水:“这次咱们用南洋运来的坤甸木,再刷三层桐油,保准能用五年。”他指着舱内,“装甲也得换,原来的熟铁甲太脆,换成哈维钢,厚度加到西寸,能扛住日军的150毫米炮。”

船坞旁的临时棚子里,赵师傅带着工匠们正锻打钢甲。通红的钢坯在蒸汽锤下变成薄板,再用冷水淬硬,溅起的水珠在寒风里瞬间成冰。“这哈维钢是真较劲。”赵师傅抹了把脸上的汗,“比咱原来的土钢硬三倍,得用德国的钻子才能打孔。”

不远处的“平远”号也搭起了脚手架。王师傅正指挥着拆发动机,老蒸汽机像头生锈的巨兽,十几个水兵喊着号子才把曲轴吊出来。“这老东西烧煤跟喝水似的,跑十海里就得添一次煤。”王师傅拍着新到的德国蒸汽机,“这三胀机不一样,活塞能来回推三次,省煤不说,劲儿还大。”

李和看着那台锃亮的蒸汽机,铭牌上“克虏伯1890”的字样还带着新漆的味道。这是他托舒尔茨从德国加急订的,比原定计划早到了一个月。“装的时候注意管线走向。”他叮嘱王师傅,“蒸汽管得包隔热层,别烫着人。”

“定远”“镇远”的锅炉更换更是大工程。这两艘铁甲舰的锅炉舱像个蒸笼,十二台老式圆式锅炉烧了十年,炉壁上的水垢厚得能刮下几斤。丁汝昌亲自督工,看着工匠们用钢钎一点点凿水垢,眉头就没舒展过。

“军门,您看这水垢。”李和指着一块凿下来的硬块,“都快把炉膛堵死了,难怪航速提不起来。”新换的是德国制造的水管锅炉,体积比原来小一半,热效率却高了三成。

丁汝昌摸着新锅炉的管壁,冰凉的钢铁透着扎实:“得让司炉兵都去学新锅炉的操作,下个月开始,每天加练两个时辰。”他忽然压低声音,“你上次说的军工厂,打算建在哪?”

李和心里一喜,知道老提督松口了:“旅顺和威海各建一处。旅顺靠煤矿近,适合炼钢铁;威海有港口,方便运机器。都建在军港的后山,用围墙圈起来,对外就说是‘修械所’。”

“钱从哪来?”丁汝昌最关心这个。朝廷给的改造经费刚够换锅炉,想建工厂只能另想办法。

“我跟江南制造局的人打听了,他们生产的洋钉、铁丝在上海很畅销。”李和拿出早就算好的账,“咱们的军工厂也能生产这些,再做点钟表、罐头,卖给商号,慢慢就能回本。”

丁汝昌沉吟片刻:“这事得瞒着总署,不然又要说咱们‘不务正业’。你先让人去勘察地形,图纸画好了给我过目。”

十一月下旬,“定远”的第一台新锅炉终于装好了。试机那天,丁汝昌和李和都在锅炉舱。随着司炉兵拉动风门,新锅炉“轰”的一声启动,烟囱里喷出的黑烟又浓又首,比原来的散乱烟柱规整多了。

“航速表显示十五节!”轮机长兴奋地大喊。“定远”原来的最大航速只有十西节,还得是顺风。

丁汝昌走到舷边,看着船尾激起的浪花,忽然笑了:“这下,‘镇远’该着急了。”

李和望着远处正在加紧施工的船坞,“超勇”的甲板己经铺上了新的坤甸木,“平远”的蒸汽机也装得差不多了。他知道,这些老舰的新生,只是开始。等军工厂建起来,无线电研究有了眉目,那两艘新巡洋舰下水时,北洋水师才能真正脱胎换骨。

寒风卷着雪粒吹来,李和裹紧了大衣。远处的海面上,“致远”舰正在进行速射炮试射,炮声闷闷的,像在为这即将到来的冬天,敲起沉闷的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