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糖火之辩

2025-08-19 2363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威海卫的春天总带着海雾的潮气,新落成的实验室里,玻璃器皿上凝着一层细密的水珠。李和捏着一纸实验报告,指腹几乎要将纸页戳穿——这是第七次复现下濑火药的配方,结果与前六次如出一辙:药柱在35℃的恒温箱里静置三小时,便发出了细微的爆裂声,表层的苦味酸晶体像受惊的虫豸般簌簌脱落。

“诺贝尔先生,您看这数据。”李和将报告推到金发老者面前,“下濑火药的敏感度太高了,咱们用烟台产的瓷罐储运,稍一颠簸就可能出事。日军那边肯定也发现了,不然不会把炮弹都漆成红色警示。”

诺贝尔捻起一小撮淡黄色的药粉,放在鼻尖轻嗅,眉头拧成了疙瘩。他来华己近两月,带着三名瑞典助手一头扎进实验室,与赵师傅、王师傅为首的中国工匠没日没夜地拆解下濑火药的成分。此刻他面前的铁架台上,还摆着十几个贴着标签的玻璃瓶:苦味酸、硝酸钾、硫磺……每种原料都经过反复提纯,却始终无法解决稳定性的死结。

“问题出在苦味酸的结晶方式上。”诺贝尔操着生硬的中文,指尖敲了敲玻璃瓶,“日本人用的是低温结晶法,晶体太脆,像堆干柴,一点火星就着。我们试过用乙醇重结晶,虽然稳定些,威力却降了三成。”

赵师傅蹲在炭火炉旁,正用铜勺搅拌一锅熔化成糊状的药料,闻言首起身:“洋人先生,依老法子,火药里掺点‘柔化剂’会不会好?就像咱们做黑火药时加麻杆灰,能让药性子缓点。”

诺贝尔摇摇头:“试过松香、蜂蜡,都不行。要么堵塞炮膛,要么降低燃烧速度。”他拿起一枚日军的实弹弹头,从弹壳里倒出残留的药渣,“你看,他们为了增燃,还掺了铝粉,这更增加了危险性。”

实验室里陷入沉默,只有风箱鼓动的呼呼声和天平砝码的轻响。李和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晾晒的硝石,忽然想起昨夜在伙房看到的情景——伙夫老陈熬糖稀时,不慎溅了几滴在炭火炉上,火苗猛地窜起半尺高,却没像柴火那样爆燃,反而烧得很稳。

“等等!”李和猛地转身,眼睛亮得惊人,“赵师傅,咱们熬硝的时候,用过甜菜糖做粘合剂吗?”

赵师傅愣了愣:“糖?那玩意儿甜丝丝的,能跟火药掺一块儿?”王师傅也跟着笑:“管带是饿糊涂了?火药是炸人的,又不是做糖人。”

诺贝尔却没笑,他放下弹头,眼神里闪过一丝好奇:“李管带说的是蔗糖?它的分子结构里有羟基,或许能……”他忽然打住话头,快步走到试剂架前,取下一瓶白色晶体,“我带来的分析纯蔗糖,你觉得可以试试?”

李和点头:“我昨夜见糖稀遇火,燃烧稳定又剧烈。它既能粘合药粉,或许还能缓冲苦味酸的敏感度。就像……就像在干柴里掺些的秸秆,火能烧得旺,又不容易炸。”

这个比喻让赵师傅琢磨出点味道:“这么说……倒有点像咱们做‘起花’(烟花)时,加蜂蜜调火药,烧起来又亮又稳。”

诺贝尔己经动手称量起来:“取苦味酸五十克,硝酸钾三十克,蔗糖二十克,混合后用乙醇……”他的瑞典助手立刻支起研钵,王师傅则往铜锅里添了些炭火,准备熔制药料。

李和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知道这个提议有多冒险——蔗糖毕竟是有机物,与烈性炸药混合,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爆炸。赵师傅看出他的紧张,往他手里塞了块湿布:“管带放心,老法子熬药,先小火慢炒,有不对劲就用湿布盖灭。”

药料在铜锅里渐渐融化,散发出一股奇异的气味——既有苦味酸的刺鼻味,又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甜香。王师傅用长柄勺不断搅动,药糊从淡黄色变成了深褐色,像一块黏稠的琥珀。

“温度不能超过80℃。”诺贝尔盯着温度计,额角渗出细汗,“蔗糖在高温下会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那时候就失效了。”

赵师傅应着,往炭火炉里添了几块湿煤,让火势弱下来。实验室里的人都屏住了呼吸,连窗外的风声都仿佛静止了。半个时辰后,药糊终于冷却凝固,王师傅用刀将其切成拇指大小的药柱,小心翼翼地放进恒温箱。

“接下来,等六个小时。”诺贝尔擦了擦汗,对李和道,“如果这次能通过50℃耐热测试,我们就成功了一半。”

这六个小时漫长得像一个世纪。李和守在恒温箱旁,听着里面偶尔传来的细微声响,总觉得下一秒就要炸开。周福成送来的午饭放在一旁,早己凉透,他却一口没动。赵师傅和王师傅蹲在墙角抽旱烟,烟杆灭了又点,点了又灭。

终于,计时器的铃声响起。诺贝尔深吸一口气,戴上厚手套,缓缓打开恒温箱门。所有人都围了上去——药柱安静地躺在瓷盘里,没有爆裂,没有变形,只是表层微微发黏。

“成了!”王师傅率先喊出声,声音都在发颤。

诺贝尔拿起药柱,放在铁砧上,用小锤轻轻敲击。药柱应声断裂,断面平整,没有粉末飞溅。他又取来一根火柴,点燃药柱的一角——火苗平稳地舔舐着药柱,像一条橙红色的蛇,燃烧速度比下濑火药慢了近三成,却始终保持着稳定的火势。

“燃烧速度可控,稳定性显著提升!”诺贝尔的蓝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他转向李和,郑重地伸出手,“李管带,你的‘甜味火药’,是个天才的想法!”

李和紧紧握住他的手,只觉得掌心全是汗。实验室里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欢呼,赵师傅甚至把旱烟锅往鞋底上磕得邦邦响:“加白糖!咱中国人的土法子,真能顶用!”

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来,给玻璃瓶里的蔗糖晶体镀上了一层金辉。李和望着那瓶白糖,忽然觉得这寻常的食材里,藏着中国人骨子里的智慧——不是硬碰硬的蛮干,而是用最温和的方式,调和出最坚韧的力量。

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tomorrow,他们还要测试药柱的抗冲击性、防潮性,还要摸索最合适的蔗糖配比。窗外的海面上,北洋水师的舰船正在进行例行巡航,炮口在暮色中闪着冷光。李和握紧拳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让这种新火药,尽快装上舰船。

毕竟,真正的考验,从来不在实验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