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登岸暗探

2025-08-19 1991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访问的最后一站是东京湾,但丁汝昌只带了少数军官前往,大部分官兵则留在横滨港休整。这给了“海眼”小组绝佳的活动机会——李和特意批准陈敬云、王师傅和老何三人,借着“采购物资”的名义,深入横滨市区打探情报。

清晨的横滨街头,露水还挂在樱花树叶上。陈敬云穿着一身洋装,手里拎着个空皮箱,装作要去买西洋钟表的商人,往造船厂方向走去。刚过十字路口,就看到两个穿和服的男人跟了上来,脚步不紧不慢,却总保持着二十步的距离。

“尾巴又来了。”陈敬云心中冷笑,转身走进一家钟表店。店主是个中国人,见到他立刻点头示意——这是之前安插的探子。“后面两个是‘兴亚会’的,”陈敬云用粤语低声道,“帮我甩掉他们。”

店主会意,从柜台下拿出一个包裹:“先生要的怀表做好了,跟我去后屋取吧。”两人从后门绕到另一条街道,陈敬云换上一身粗布短褂,摇身一变成了搬运工,混进了造船厂外的劳工队伍。

造船厂的工人们正在卸货,一箱箱标着“德国克虏伯”字样的木箱被抬下码头。陈敬云趁人不注意,悄悄掀开一个木箱的一角,里面露出的不是炮管,而是一堆细长的钢管——他立刻认出,这是速射炮的炮栓零件。

“又来新货了?”他用日语问身边的工人。

工人擦了擦汗:“是啊,听说要给‘吉野’舰装速射炮,比你们清国的还快呢。”

陈敬云心中一紧,不动声色地问:“有多快?”

“听说一分钟能打七发!”工人一脸自豪,却没注意到陈敬云的手指在裤腿上飞快地划着“7发/分”的字样。

与此同时,王师傅正在一家铁匠铺前打转。铺子里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老板是个留着络腮胡的德国人,曾在克虏伯厂工作过。王师傅用德语打了个招呼,递上一支雪茄:“老板,听说你给日本海军修过炮?”

德国人眼睛一亮:“是啊,那些日本炮太差劲了,膛线磨损得厉害,打不了几发就不准了。”他压低声音,“上周我去修‘浪速’舰的主炮,发现炮管里全是裂纹,再打几发怕是要炸膛!”

王师傅心中狂喜,却装作不信:“不可能吧,日本海军不是很厉害吗?”

“厉害个屁!”德国人啐了一口,“他们的炮手连测距都不会,全靠蒙!”

另一边的老何则在菜市场忙得团团转。他推着一辆装满蔬菜的小车,挨个儿给海军军营送菜,借机观察军营的布局。在一个偏僻的角落,他发现了一个隐蔽的弹药库,门口挂着“粮食储备”的牌子,却能看到哨兵腰间的刺刀闪着寒光。

“这里面装的是什么?”老何故意问哨兵。

哨兵警惕地看了他一眼:“不关你的事,快滚!”

老何却注意到仓库的门缝里透出金属光泽,地上还有散落的黄铜弹壳——显然是个秘密弹药库。他记下位置,推着小车慢慢离开,心里盘算着怎么把这个消息送回舰上。

午时的“聚福楼”里,三人汇总情报。当陈敬云说出“7发/分”时,王师傅立刻摇头:“不可能,克虏伯最新款的速射炮最多6发,日本人肯定在吹牛。”

“但他们在买炮栓零件是真的,”陈敬云道,“说明他们在改进炮术,这得提防。”

老何把弹药库的位置画在纸上:“这里藏的弹药估计不少,要是开战,得先炸了这儿。”

李和收到情报时,正在“平远”舰上检查锅炉。他看着纸上的“7发/分”,忽然笑道:“日本人是想吓唬咱们,但也不全是吹牛——他们的炮可能真比咱们快,但寿命肯定短,就像王师傅说的,膛线磨损快。”

他对信号兵道:“给丁提督发信号,建议晚上搞个‘联欢’,请日本军官来舰上喝酒——咱们也探探他们的底。”

丁汝昌欣然同意。当晚,“定远”舰的甲板上摆起了酒席,北洋军官和日本军官举杯痛饮,表面其乐融融,暗地里却都在试探。李和端着酒杯走到东乡平八郎面前,用英语道:“东乡少佐,听说贵国的‘吉野’舰快完工了?真是可喜可贺。”

东乡平八郎喝得有些醉了,舌头打了结:“那是……‘吉野’航速……十八节……你们的船……追不上……”

“但炮术呢?”李和追问,“听说贵军的速射炮很厉害?”

东乡平八郎猛地清醒过来,哈哈一笑:“都是传言,比不过贵军的炮术精准。”说完,便转身去敬别人的酒。

李和看着他的背影,心中己有了答案——“吉野”的航速确实惊人,但炮术未必过关。他对身边的邓世昌道:“看来咱们回去后,得加练近战——只要能靠近,他们的航速优势就没用了。”

邓世昌点头:“说得对!‘致远’的冲角可不是吃素的,真要撞上,管他什么‘吉野’,都得散架!”

夜色渐深,酒席散去,日本军官带着几分醉意离开。李和站在甲板上,看着他们的小艇消失在夜色中,忽然觉得这场访问就像一场漫长的探戈,双方你来我往,看似亲密,脚下却都在提防着对方的舞步。而他们收集到的情报,就像探戈的乐谱,虽然不完整,却足以让他们看清未来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