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横滨炮鸣

2025-08-19 1704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横滨港外的海面像一块被熨烫过的蓝绸,连一丝褶皱都难以寻觅。北洋水师的八艘舰船列成半圆形,将靶船围在中央,而日本的“浪速”“高千穗”等舰则停在两海里外,甲板上站满了观战的军官和记者。

丁汝昌的将旗在“定远”舰桅顶飘扬,旗下挂着“各舰依次试射”的信号旗。李和站在“平远”舰的炮位旁,看着王师傅用卡尺最后一次测量炮口,嘴角噙着一丝笑意:“管带,都调好了,保证比上次试射还准。”

日本海军大臣桦山资纪乘着小艇登上“平远”舰,身后跟着一群拿着纸笔的幕僚。“李管带,”他笑眯眯地说,“听说这炮是克虏伯最新款?德国人的东西,确实不错。”

“贵国的炮也很好,”李和笑着回敬,“比如‘浪速’舰的260毫米主炮,威力就很惊人。”他故意说错了口径——“浪速”的主炮其实是240毫米,想看看对方的反应。

桦山资纪的笑容僵了一瞬,随即哈哈笑道:“李管带真是好眼力。”显然,他没听出其中的错误,或者故意装作没听出。

这时,“定远”舰升起了信号旗:“‘平远’先射!”

李和转身对炮手们下令:“目标,两千米靶船,试射三发!”

炮手们动作麻利地装填、瞄准,炮术长喊出“放!”的瞬间,150毫米速射炮猛地后坐,炮口喷出一团白烟,炮弹呼啸着飞向靶船。几乎是同时,两海里外的“浪速”舰上响起一阵惊呼——第一发炮弹正中靶船的桅杆,将那面作为靶标的红布炸得粉碎。

“好!”丁汝昌的声音从“定远”舰传来,带着明显的赞许。

第二发炮弹落在靶船左舷,激起的水花溅了半船;第三发则首接命中船身,在木板上炸开一个大洞。三发过后,靶船己经开始倾斜,甲板上的日本观察员举着望远镜,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射速多少?”桦山资纪的声音有些发紧。

“每分钟西发。”李和轻描淡写地说,故意隐瞒了实际能达到的五发——留一手,是丁汝昌早就交代好的。

桦山资纪的幕僚们飞快地记录着,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李和注意到其中一个人在本子上画了个炮管,旁边写着“4发/分”,还打了个问号,显然是怀疑北洋水师有所保留。

接下来是“致远”舰试射。邓世昌亲自指挥,西发炮弹全部落在靶船周围,虽然没首接命中,却展现出极高的密集度。“致远”的速射炮是英国产的,射速比“平远”的略快,这让日本观战者的脸色更加凝重。

试射结束后,桦山资纪握着丁汝昌的手,语气却没了之前的轻松:“北洋水师的炮术,真是名不虚传。只是不知……贵军的舰队协同能力如何?我国海军想与贵军搞一场联合操演,不知提督意下如何?”

这才是真正的试探。联合操演能看出舰队的通讯效率、阵型变换速度,甚至能摸清各舰的航速极限。丁汝昌却笑得坦荡:“固所愿也!就定在后天,科目由贵国定,我们奉陪到底。”

李和心中暗赞——丁汝昌这是将计就计,要用一场看似“透明”的操演,反过来观察日本舰队的真实水平。他对陈敬云使了个眼色,后者立刻会意,转身走向信号兵,低声交代着什么。

回到舰上,丁汝昌立刻召集各舰管带开会。“联合操演,表面是比阵型,实则是比反应,”他指着海图,“日本人肯定会搞突然变阵,测试咱们的旗语响应速度。各舰信号兵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我让‘定远’发什么信号,你们就得在三分钟内做出回应——谁慢了,别怪我军法从事!”

“大人放心!”邓世昌拍着胸脯,“‘致远’的信号兵都是水师学堂的高材生,闭着眼睛都能认出旗语。”

李和补充道:“我建议在操演时,让‘平远’和‘致远’故意放慢半拍,看看日本舰的反应。他们要是趁机抢占阵位,就说明他们的操演藏着战术意图。”

丁汝昌点头:“就这么办。另外,‘海眼’小组明天继续活动,重点查日本舰队的燃料储备——操演最费煤,看他们敢不敢把煤舱装满。”

夜色渐浓,横滨港的灯光比长崎更显繁华,却照不亮海底的暗流。李和站在舰桥,看着日本军舰上的探照灯来回扫视,忽然觉得这场访问就像一场漫长的炮术比试,双方都在小心翼翼地调整角度,计算弹道,等待着最佳的开火时机。而联合操演,或许就是那个让彼此看清对方底牌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