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安抚之策(为亲爱的读者们加更)

2025-08-19 1620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威海卫的夏夜,海风带着潮气,吹进“威海”舰的舱室。李和铺开一张空白图纸,笔尖悬在纸上,迟迟未落。丁汝昌坐在对面,看着他眉头紧锁,知道他在琢磨大事。

“军门,”李和终于开口,“联合造‘海天级’战列舰是好事,但南洋、广东、船政的人心里怕是不踏实。”他指着图纸,“战列舰归联合总署调度,他们出了钱,却摸不着主要战力,只得到了一个不知道啥时候兑现的大饼,时间长了难免生怨。”

丁汝昌端起凉茶,沉默片刻:“你想怎么办?再给他们加拨经费?”

“不如给他们造新巡洋舰。”李和的笔尖落在纸上,如同轻盈的舞者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迅速勾勒出一艘巡洋舰的轮廓。他的笔触流畅而自然,仿佛这艘巡洋舰早己在他心中成型。

“吨位不用太大,3000 吨级即可,这样既能保证其灵活性,又不至于过于庞大而难以操控。航速 22 节,足以满足近海巡逻和护商的需求。”李和边说边在纸上标注出相应的数据,每一个数字都显得那么精确而恰到好处。

接着,他为这艘巡洋舰设计了八门 150 毫米速射炮,这将为其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这样的火力配置,无论是对付日本的运输船,还是应对其他可能的威胁,都足够了。”李和自信地说道。

“就叫‘安海级’吧,取‘安定海疆’之意。”李和微笑着解释道,“希望这级巡洋舰能够守护我们的海洋,让海疆不再受到侵扰。”

他继续说道:“船政水师守台海,需要灵活的巡洋舰来对付日本的运输船;南洋要护长江口,这种舰的火力足够应对各种情况;广东水师防南海,航速快能迅速追击走私船和敌艇。”

李和顿了一下,加重语气说道:“最重要的是,这级舰归他们自己管,不用听总署调度,算是给他们的‘私产’。这样可以让各水师更加自主地发挥作用,提高作战效率。”

丁汝昌看着李和绘制的图纸,越看越觉得这个方案可行。他仔细研究着每一个细节,思考着其中的利弊。然而,一个问题浮现在他的脑海中:“谁来造呢?现在我们西大水师的主要技术人员都正忙着‘海天级’的建造,怕是腾不出手来啊。”

“马尾、江南和造船厂!”李和早有打算,“他们现在都是造的小舰和海天的部件,船坞还空着,正好利用起来。北洋派工匠过去,按咱们的制式化标准造,保证质量。再给广东水师开个特例——北洋派人去黄埔船厂,手把手教他们造一艘,让李准也尝尝自己造舰的滋味。”

这个提议可谓是一举两得,既顾及了三大水师的颜面,又进一步稳固了北洋水师在技术方面的主导地位。丁汝昌略作思考后,果断地拍板决定:“好!不过需要明确的是,‘安海级’巡洋舰的建造必须要等到‘海天级’巡洋舰的关键部件全部完工之后,才能全力以赴地开工,这样一来,建造速度可能会稍微慢一些。你尽快拟定一个详细的章程,我会去找李中堂和香帅沟通协调此事。”

三天之后,李和精心撰写的《安海级巡洋舰设计草案》被送到了南洋水师、广东水师以及船政衙门。这份草案内容详尽,不仅详细标注了舰体的各项参数以及武器的具体配置,还特别注明了“每支水师各建造两艘,所有权归地方所有”。

当吴安康看到“南洋专属巡逻航线”这一条款时,他原本紧绷着的脸终于松弛了下来;而李准则对“黄埔协造计划”反复研读了三遍,随即便给丁汝昌回电,表示“广东水师将全力配合!”相比之下,裴荫森更加关注的是“马尾船厂可参与火炮调试”这一点,因为这无疑为船政的工匠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江南造船厂的工地上,工匠们开始清理船台。王师傅的徒弟小张被派去主持技术,他捧着“安海级”的图纸,对工人们说:“这舰看着小,门道不少——龙骨要用汉阳铁厂的新钢,炮座得兼容诺华火药,咱们得拿出造‘威海’舰的劲头来!”

六月的黄海,联合总署的旗帜在各舰飘扬。李和站在“威海”舰上,望着旅顺方向的船台灯火,知道这级小小的巡洋舰,或许比战列舰更能凝聚人心。毕竟,让每个人都尝到甜头,才是长久联合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