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阳铁厂的高炉前,盛宣怀紧紧地握着“海天级”战列舰的钢材标准文件,面色凝重地对总工程师吩咐:“这305毫米主炮炮管钢的抗拉强度必须要达到500兆帕,误差绝对不能超过5%!这是北洋水师下达的死命令,要是办不到,咱们可都得收拾包袱走人!”
这位总工程师是个地地道道的英国人,他无奈的回答:“盛大人啊,您这要求可比英国海军的标准还要高!以咱们汉阳铁厂现有的设备,最多也就能达到450兆帕而己啊。”
盛宣怀似乎对这个答案并不感到意外,他胸有成竹地说:“既然如此,那就换设备吧!丁军门己经从德国订购了两套最先进的马丁平炉,下个月就能运到这里。而且,我还会从北洋水师调来十位精通炮钢制造的工匠,让他们跟你们一起研究琢磨,一定要把这炮管钢给炼出来!”
说罢,他用手指了指高炉里那熊熊燃烧的铁水,接着说道:“张香帅可是放话了,如果铁厂炼不出合格的钢材,他这个湖广总督也当不下去啦!”
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张之洞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将铁厂和海军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要想让我们的海军强大起来,首先必须要有强大的钢铁工业作为支撑;而要想让钢铁工业强大起来,就必须先大力发展铁厂。所以,微臣愿意拿出湖广地区每年财政收入的一半,来支持铁厂的扩建工程,以便为‘海天级’战列舰提供优质的钢材。”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威海卫,丁汝昌得知后,立刻让王师傅带领他手下最得力的五个徒弟,马不停蹄地赶往南方的汉阳。
临行前,丁汝昌特意叮嘱王师傅:“你们此去汉阳,不仅要传授他们炼制炮钢的技术,更要密切关注他们的生产工艺。诺华火药的配方绝对不能泄露出去,但炼钢时的火候掌握、淬火的技巧等方面,凡是应该教给他们的,都要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毕竟,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造出更好的军舰,去狠狠地打击鬼子!”
王师傅的徒弟小张,就是那个在信号站发报的少年。他爹牺牲后,丁汝昌让他跟着学炼钢,没想到这孩子对火候特别敏感,看一眼钢水的颜色,就知道温度差多少。
“师傅,汉阳的煤含硫量高,得加石灰脱硫,”小张拿着化验单说,“我在机器局试过,加3%的石灰,钢的韧性能提高一成。”
王师傅满脸笑容,轻轻地拍了拍他的头,眼中透露出对他的赞赏和期许:“好小子啊,你可真是比你爹还要有出息!这次去汉阳,一定要好好表现,给咱北洋工匠们争口气,让他们看看咱们的厉害!”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三月底,德国的马丁平炉终于运抵了汉阳。这可是个大家伙,工人们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它安装好。盛宣怀亲自到现场督工,他一刻也不敢松懈,生怕出一点差错。
高炉昼夜不停地运转着,熊熊的炉火映红了半边天,铁水像火龙一样奔腾而下,场面甚是壮观。英国总工程师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盯着新炼出的钢坯,心中充满了期待。当硬度测试结果出来时,他惊讶得合不拢嘴——竟然达到了 510 兆帕!
“中国人,真是创造了奇迹啊!”英国总工程师不禁感叹道。
盛宣怀难掩兴奋之情,他小心翼翼地将第一块合格的炮管钢样品用红绸包裹起来,仿佛这是一件稀世珍宝。然后,他马不停蹄地将这个好消息和样品一起送往威海卫。
丁汝昌收到样品后,迫不及待地拿在手中,仔细端详着。他激动得手都有些颤抖,心中暗自思忖:“有了这样的好钢,我们的‘海天级’战列舰的炮一定能够比‘富士’舰的还要厉害!”
汉阳铁厂的烟囱,在这一刻仿佛也变得更加挺拔了,它们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淬火的钢水在模具里冷却,发出滋滋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民族的崛起与希望。而这希望,就如同“海天级”战列舰的龙骨一般,深深地扎根在黄海的波涛之中,坚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