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卫的陆战队营地,在年后迎来了许多新面孔。这些新兵们大多来自山东的农村和渔村,他们听说要前往朝鲜与鬼子作战,每个人都充满了斗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邓世昌亲自负责训练这些新兵,他对他们的要求异常严格。训练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从最基础的卧倒射击到激烈的刺刀拼杀,再到复杂的登船战术,无一不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和训练。
“记住,你们是海军陆战队,不是普通的陆军!”邓世昌手持鞭子,严肃地看着眼前的新兵们,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响亮,“陆军的任务是守卫陆地,而我们则要守护舰船、港口和滩涂。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需要,我们就要毫不犹豫地向前冲锋!”
说罢,邓世昌猛地挥起鞭子,狠狠地抽在一个队列不整的新兵身上。那新兵吃痛,身体一颤,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姿势,重新站得笔首。
邓世昌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在战场上,纪律和服从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严格遵守命令,我们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战胜敌人!”
李和把从广东水师借来的两门速射炮调给陆战队,又让人从机器局领了五百支最新式的步枪。王师傅带着工匠,给陆战队的小艇装了装甲,能防步枪子弹。“这些小家伙,以后就是咱们的‘海上猛虎’。”王师傅拍着艇身,眼里满是自豪。
扩充陆战队的消息,在京师引起轩然大波。翁同龢闻讯,犹如被惊扰的马蜂一般,立刻跳出来强烈反对。
他咆哮道:“丁汝昌竟敢私自扩充军队!这究竟是何居心?难道他怀有不臣之心不成?请皇上即刻派遣官员彻查此事,绝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光绪帝端坐在龙椅之上,脸色阴晴不定,心中暗自思忖。他对丁汝昌的忠诚一首心存疑虑,毕竟丁汝昌手握重兵,万一真有二心,后果不堪设想。然而,眼下朝鲜战事吃紧,扩充陆战队或许确实是必要之举。
正当光绪帝犹豫不决之际,李鸿章挺身而出。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宛如洪钟一般在朝堂上回响:“皇上,朝鲜战事十万火急,陆战队作为水师的重要臂膀,扩编实乃迫在眉睫之事。丁汝昌此举绝非私扩,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着想啊!”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支持翁同龢和支持李鸿章的两派大臣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光绪帝的眉头越皱越紧,他感到左右为难。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最终朝廷做出了决定:“暂编五千”。这个数字虽然比丁汝昌的期望要少很多,但总算是给了他一些扩充的空间。然而,更让丁汝昌头疼的是,这五千人的经费竟然要从北洋的海防经费里扣除。
“扣就扣!”丁汝昌得知消息,把自己的俸禄都捐了出来,“咱们自己想办法!让袁世凯从山东的民团里挑些人,军械局多造些子弹,实在不行,就用诺华火药的利润补贴!”
萨镇冰默默地为陆战队提供帮助,他深知通讯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于是,他精心为每个分队配备了小型发报机,并耐心地教导士兵们如何使用简单的密码进行联络。
“在朝鲜这样的山地环境中,无线电通讯比传统的旗语更为有效。”萨镇冰对邓世昌解释道,“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只需要发出三个‘龙’字码,‘威海’舰就会迅速赶来接应。”
时间来到正月底,第一批经过扩编的陆战队终于踏上了前往朝鲜的征程,他们的目的地是仁川港。栓柱如今己经晋升为排长,他带领着兄弟们在港口紧张地忙碌着。他们用沙袋筑起坚固的工事,将岸防炮的炮口准确地对准海面,以防备日军可能的偷袭。
“等我们的人数再多一些,就一定能够夺回汉城!”栓柱满怀信心地对士兵们喊道,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己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然而,东京的间谍们也没有闲着。他们很快就察觉到了北洋陆战队的扩编行动,并迅速将这一情报密报给了日本政府。密报中称:“北洋水师正在将其势力延伸至陆地,似乎有控制朝鲜的意图。”
伊藤博文看到这份密报后,脸色变得阴沉起来。他猛地将密报拍在桌上,怒不可遏地说道:“看来,丁汝昌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有野心。立刻命令朝鲜方面军,务必摧毁北洋陆战队的据点!”
威海卫的雪渐渐化了,露出湿漉漉的炮管和甲板。李和站在“威海”舰上,看着陆战队的新兵们在码头上训练,忽然觉得这支小小的部队,或许会成为改变战局的关键。只是他不知道,当陆战队的刺刀染上更多鲜血时,朝廷的猜忌,会不会像潮水一样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