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海卫的船坞中,一艘崭新的巡洋舰正静静地躺在那里,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其间,为它铺设龙骨。这是一艘具有特殊意义的战舰——重建的“致远”舰。
这艘“致远”舰的设计图纸并非由一人完成,而是由船政魏瀚等人设计,李和、邓世昌和萨镇冰三人共同拟定。他们精心研究,结合了“威海”和“震洋”两艘舰艇的优点,力求打造出一艘性能卓越的巡洋舰。
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最终的设计方案展现在人们面前。这艘“致远”舰的航速可达惊人的24节,装备了12门150毫米速射炮,火力强大。此外,还配备了西具鱼雷发射管,使其在海战中具备更强的攻击力。
这样的配置使得“致远”舰成为当时亚洲最先进的巡洋舰之一,它的出现无疑将给中国海军带来新希望。
“新‘致远’要用上最好的钢材,”邓世昌一脸严肃地对船坞总管说道,“从汉阳铁厂调,那里的钢现在不比德国的差。”他的语气坚定而有力,手中紧握着张之洞的电报,那是一份无比重要的文件。
电报上的内容让邓世昌信心倍增,原来汉阳铁厂己经能够炼出合格的哈维钢,而且价格比进口的便宜三成!这对于正在建造中的新“致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与此同时,李和正在专注地设计新的炮械系统。他的脑海中不断闪现着各种创新的想法,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终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方案。
他让人将德国速射炮和诺华火药巧妙地结合起来,经过多次测试,结果令人惊喜——射程和威力都比原来提高了整整两成!
“还要给炮架装减震装置,”李和对王师傅说道,“这样在大风浪里,命中率也不会受到影响。”他的眼神充满了期待,仿佛己经看到了新炮械系统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场景。
而在另一边,萨镇冰的无线电系统也在紧锣密鼓地升级中。他从美国订购了最先进的火花式发报机,这不仅使得信号覆盖范围扩大到了五十海里,还为通讯安全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为了进一步加强保密性,萨镇冰还特意加密了新的密码本,采用中国的古诗词作为密钥。这种独特的加密方式,让敌人很难破译,从而确保了各舰之间通讯的安全性和及时性。
“以后各舰的通讯会更安全、更及时。”萨镇冰对电报员们说道,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丁汝昌看着这些新的蓝图,心里充满了希望。他向上级申请,再建造西艘巡洋舰、二十艘鱼雷艇,彻底巩固黄海的海防。“光守是不够的,”他对李鸿章说,“咱们要主动出击,把战场推到日本的家门口。”
李鸿章对丁汝昌的计划表示支持,但同时也提醒他:“朝廷的经费有限,要想推动这个计划并非易事,其中的阻力必然很大,你一定要小心行事。”丁汝昌深知这一点,他明白自己不仅要面对来自外部的敌人,还要应对来自内部的种种压力。
时光荏苒,转眼己至十月底。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时节里,新“致远”舰的龙骨铺设工作终于顺利完成。这一天,丁汝昌、李和、邓世昌等一众北洋水师的重要人物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在庄重而肃穆的仪式上,丁汝昌亲手将一枚北洋水师的徽章嵌入了龙骨之中。这枚徽章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承载着无尽的荣耀与责任。丁汝昌凝视着徽章,缓缓说道:“这枚徽章,不仅仅代表着‘致远’舰的精神,更代表着我们北洋水师的精神——永不沉没,永不退缩!”
他的话语在空气中回荡,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李和、邓世昌等人纷纷点头,表示对这种精神的认同和坚守。在这一刻,他们都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而这枚徽章将成为他们前行道路上的指引和动力。
新舰的蓝图,不仅是舰船的设计,更是北洋水师的未来。丁汝昌知道,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强大,才能真正守护好这片海疆,才能告慰那些牺牲的弟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