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重整旗鼓

2025-08-19 1616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初秋的海风,轻抚着战后的威海卫,带来丝丝凉意,抚慰着威海卫的创伤。在这片土地上,北洋水师的重整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定远”“镇远”等遭受重创的战舰,此刻正静静地躺在船坞里,接受着工匠们昼夜不停的精心修补。而“威海”“震洋”等轻伤的战舰,己经完成修复,重新投入到紧张的操练中和巡逻中。与此同时,南洋和广东水师的舰船也在进行检修,为返回各自的防区做着最后的准备。

丁汝昌的腿伤尚未完全痊愈,但他仍拄着拐杖亲自前往视察。在船坞里,他看到王师傅正带领着一群工匠,给“定远”舰的重要位置加焊钢板。那钢板的厚度,比原来足足增加了一倍。

“这样一来,应该就能抵御住日本的新炮了吧。”王师傅面带微笑,信心满满地说道。

丁汝昌凝视着那厚实的钢板,心中稍感宽慰,他点了点头,回应道:“不仅要防御,我们的火炮也必须升级。通知机器局,加快进度,务必将德国的速射炮全部安装到位。”

萨镇冰的无线电队也正在紧锣密鼓地重建。他从水师学堂精心挑选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以补充那些在战斗中不幸伤亡的电报员。而栓子,这个年轻而充满朝气的学生,也幸运地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在一次集合中,萨镇冰神情严肃地对这些新加入的学生们说道:“以后我们要使用更加严密的电码,因为日本人在之前的战斗中吃了亏,他们肯定会想尽办法改进他们的破译技术。所以,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不能让他们轻易破解我们的通讯。”

除了加强电码的保密性,萨镇冰还特别关注电台的安全。他下令给每艘舰艇的电台都加上了坚固的防护罩,尽可能的避免电台被流弹击中而损坏。这样一来,即使在激烈的战斗中,电台也能保持正常工作,确保舰队之间的通讯畅通无阻。

与此同时,李和则肩负着补充兵员和弹药的重要任务。袁世凯从山东招募了两千名新兵,李和亲自负责挑选工作。他仔细观察每个新兵的身体素质和水性,将那些熟悉水性、体格强壮的士兵分配到各艘舰艇上,而那些机灵聪慧的则被安排到信号队和鱼雷艇队。

不仅如此,诺华火药的生产也在加速进行。工人们日夜奋战,每天都能制造出八百发炮弹,这个产量足以满足整个舰队的装备需求。这些炮弹将为舰队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持,增强舰队在战斗中的攻击力。

邓世昌则在忙着重建“致远”舰。他向上级申请,用打捞上来的“致远”残骸做基础,再加上新的材料,重建一艘更先进的巡洋舰。“新‘致远’要比原来的更快、更坚固,”他对设计师说,“还要装更多的速射炮和鱼雷发射管。”

八月十五中秋节,本该是个阖家团圆、张灯结彩的日子,然而威海卫的军营里却并没有这样的景象,一种特殊的气氛弥漫在这座军营之中。

丁汝昌站在“镇远”舰的甲板上,看着远处的海面,心中若有所思。他知道,这场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日本虽然在之前的战斗中遭受了挫折,但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卷土重来。

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新一轮攻击,丁汝昌决定给士兵们一些鼓励和温暖。他让人给每个士兵都发了一块月饼,同时中秋节举办会餐,这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却让士兵们感受到了长官的关怀。

随后,丁汝昌召集了各舰的管带,在“镇远”舰上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他面色凝重地说:“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日本肯定会卷土重来,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接着,丁汝昌宣布了一项新的整训计划。他要求每月进行一次全舰队的演练,以提高舰队的协同作战能力;每季度进行一次实弹射击,让士兵们熟悉各种武器的使用;每半年进行一次海陆协同演习,加强海军与陆战队之间的配合。

丁汝昌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我们要让日本人知道,就算他们再来,等待他们的,还是失败!”

月光洒在海面上,给每艘舰船都镀上了一层银辉。丁汝昌站在“镇远”舰的甲板上,望着重整旗鼓的舰队,忽然觉得,那些牺牲的弟兄们并没有离开,他们的精神,正融入这支舰队,让它变得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