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威海”锋芒

2025-08-19 1685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威海”舰的速射炮己经打红了,炮管烫得能煎鸡蛋。李和让人往炮管上浇海水降温,白汽蒸腾中,他盯着前方的“千代田”舰——这艘接替“松岛”指挥的日本巡洋舰,正在疯狂调动兵力,试图稳住阵型。

“左舷炮,瞄准‘千代田’的桅杆和天线!”李和下令。几发炮弹过去,“千代田”舰的桅杆顶端炸开,天线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飘落。“干得好!”李和大喊,“他们没法发信号了!”

失去通讯的日本舰队开始混乱,各舰只能靠旗语联络,效率大打折扣。李和抓住机会,指挥“威海”舰切入日军阵型,速射炮左右开弓,不断击中敌舰。

一个炮弹碎片擦过李和的额头,鲜血流进眼睛里。他抹了一把,继续指挥:“鱼雷准备,目标‘岩岛’!”“威海”舰的鱼雷发射管弹出,对准了正在转向的“岩岛”舰。

“发射!”随着李和的吼声,鱼雷像离弦之箭射向目标。但“岩岛”舰反应迅速,猛地转向躲避,鱼雷擦着舰艉过去,在远处爆炸。“可惜了!”李和跺脚,随即下令,“继续炮击,别给它喘息的机会!”

就在这时,萨镇冰的无线电信号传来:“‘镇远’请求支援,它被三艘敌舰围攻!”李和抬头,看到“镇远”舰周围火光冲天,立刻下令:“‘威海’舰,右转向,驰援‘镇远’!”

“威海”舰像一道蓝色的闪电,冲破日本舰队的阻拦,赶到“镇远”身边。速射炮的炮火形成一道火力网,逼退了围攻的敌舰。刘步蟾在“镇远”舰上看到“威海”,激动地大喊:“李和!好样的!”

两舰并肩作战,主炮和速射炮交替开火,很快击沉了一艘敌舰,击退了另外两艘。李和站在“威海”舰桥,看着“镇远”舰上的水兵们挥手致意,忽然觉得,这就是丁汝昌所说的“同轨之力”——当北洋水师的舰船像一个整体一样战斗时,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午后的黄海,“威海”舰的锋芒越来越锐。它的速射炮己经打了上千发炮弹,舰体伤痕累累,却依然在浪涛中奋勇前行,像一把永不卷刃的刀,守护着北洋水师的阵型。

“镇远”舰信号站的电报房里,十五岁的小柱子手指鲜血淋漓。他的指甲在发报键上磨掉了一半,却仍在疯狂敲击——“威海”“震洋”……各舰的战报不断传来,需要他立刻汇总,再将镇远舰发出的指令及时传递给各舰。

“小柱子,歇歇吧,我来。”一个受伤的电报员说。小柱子摇摇头:“俺爹说了,打仗的时候,信号不能断。”他爹是“镇远”舰的老电报员,开战前把这个位置让给了儿子,自己上了“平远”舰帮忙搬运炮弹。

忽然,耳机里传来“平远”舰的紧急信号:“‘平远’中弹起火,请求支援!请求支援!”小柱子的手一抖,差点按错键。他深吸一口气,赶紧转发信号,同时在心里祈祷:“爹,你要没事啊。”

信号站的被一发穿甲弹击中,给众人惊出一阵冷汗。站长喊道:“快转移!”小柱子却抱着发报机不肯走:“俺要是走了,各舰的信号就断了!”他把发报机搬到墙角,继续工作,仿佛那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东西。

萨镇冰的无线电队里,像小柱子这样的少年还有很多。他们大多是水师学堂的学生,没满十八岁,却在战争爆发后主动请缨,承担起通讯的重任。在“定远”舰的电报房里,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用身体护住发报机,挡住了飞溅的弹片,自己却再也没能站起来。

小柱子不知道这些。他只知道,自己敲击的每一个电码,都关系着前线的胜负。当他收到“‘吉野’舰沉没”的消息时,激动得哭了,眼泪滴在发报键上,和鲜血混在一起。他立刻转发这个消息,想象着水师弟兄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会有多高兴。

傍晚时分,信号站的发电机被打坏了。小柱子找来几节干电池,接在发报机上,继续工作。电池的电力越来越弱,电码变得断断续续,但他依然坚持着,用尽力气敲击按键。

当最后一份战报发出时,小柱子累得瘫倒在地。他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海面,仿佛能听到远处的炮声。他想起爹临走时的话:“咱们电报员,就是舰队的耳朵和嘴巴,耳朵不能聋,嘴巴不能哑。”他做到了。

黄海的夜色中,少年们守护的战旗——那些无形的无线电信号,依然在海面上穿梭,连接着各舰之间的通讯,传递着战斗的意志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