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黄海惊梦

2025-08-19 2591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光绪十六年,庚寅,初夏。

黄海北部的浪涛带着尚未褪尽的凉意,拍打着“平远”号的铁甲船身,发出沉闷的轰鸣。李和站在舰桥之上,海风卷起他的辫子,抽打着脸颊,带着咸腥的气息灌入鼻腔。他下意识地抬手按住头上的红缨管帽,指尖触到粗糙的布料时,心头又是一阵恍惚。

三天了。

整整三天,他都没能完全接受这个荒诞的现实——自己,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海军史发烧友,竟然穿越到了1890年,成为了清国福建水师“平远”号近海防御铁甲舰的管带,李和。

历史上的李和,广东人,早年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后在北洋水师服役,甲午战争时曾任“平远”管带,在黄海海战中表现英勇,算是清末海军中少有的悍将。可此刻的李和,脑子里装的却是另一个灵魂的记忆——那些关于甲午惨败的历史影像、那些后世对清国海军积弊的分析、那些先进的海军战术理论,像潮水般在他脑海里翻腾。

“管带,操练时间到了。”

身后传来一个略带沙哑的声音,是大副周福成。李和转过身,看到这位留着络腮胡的汉子正立正站着,眼神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关切。这三天来,周福成显然察觉到了“管带”的异样——时而对着海图发呆,时而在甲板上踱步自语,甚至昨天还把“锅炉压力”说成了“蒸汽压强”,让一众水兵面面相觑。

李和定了定神,努力模仿着记忆中李和的语气:“知道了。传令各哨,按昨日拟定的章程,进行主炮试射。”

“是!”周福成抱拳应道,转身正要离去,却被李和叫住。

“等等,”李和望着甲板上正在忙碌的水兵,他们穿着浆洗得发白的号衣,动作虽还算整齐,却透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散漫,“让炮术长仔细检查炮栓和瞄准镜,告诉弟兄们,今日试射,弹着点若偏出靶船三丈之外,晚饭减半。”

周福成愣了一下。往日操练虽也严格,但管带从未如此较真,甚至用饭食来约束。他张了张嘴,想说“靶船距离己在射程极限,些许偏差难免”,可看到李和眼中从未有过的锐利目光,终究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重重点头:“卑职遵命!”

李和望着周福成离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他太清楚了,这支看似庞大的清国海军,骨子里早己腐朽不堪。操练流于形式、军纪形同虚设、各舰派系林立、后勤贪污成风……这些问题,在五年后的甲午海战中,将以最惨烈的方式爆发出来。

而他脚下的“平远”号,更是个尴尬的存在。作为清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近海防御铁甲舰,它排水量两千余吨,装备一门260毫米主炮,装甲最厚处达120毫米,在近海防御中还算得力。可在历史上,它被调拨给北洋水师后,始终被李鸿章等嫡系视为“杂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黄海海战中孤舰冲锋,最终虽击伤日舰“松岛”,自身也伤痕累累,战后更是在威海卫港内被俘,屈辱地加入了日本海军。

“绝不能让历史重演。”李和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他来到这个时代,不是为了顺应历史,而是为了改变它。哪怕只有一艘“平远”,哪怕面对的是整个时代的沉疴痼疾,他也要试一试。

“轰隆——”

一声巨响打断了他的思绪。主炮试射开始了。浓烟从舰艏的主炮炮口喷涌而出,带着灼热的气浪席卷而来。李和举起望远镜,看向远处海面上的靶船——那是一艘报废的旧式木船,在波浪中微微晃动。

炮弹落在了靶船左侧约西丈远的地方,激起巨大的水花。

“妈的!”李和低骂一声,声音不大,却带着压抑的怒火。这就是清国海军的炮术水平?距离不过三千码,竟然偏出这么多!若是在实战中,这样的精度,只能给敌人挠痒痒。

他快步走下舰桥,来到主炮平台。炮术长正满头大汗地调整炮身,见管带过来,连忙跪下:“管带,是卑职无能……”

“起来!”李和厉声喝道,“跪着能让炮弹打中靶船吗?告诉我,为什么偏得这么多?”

炮术长哆哆嗦嗦地站起来:“回管带,炮身有些许松动,瞄准镜也……也有些模糊……”

“模糊?松动?”李和走到主炮旁,伸手抚摸着冰冷的炮身,指尖触到一处细微的锈迹,“这炮上个月才保养过,怎么会松动?瞄准镜模糊,为何不早报?”

炮术长脸色发白:“回……回管带,保养的备件是军械局发的,可能……可能不太合规格。瞄准镜……卑职想着,凑合用也……”

“凑合用?”李和猛地提高了声音,目光扫过周围的水兵,“你们都听着!这门炮,是我们‘平远’的獠牙!是保家卫国的利器!今日凑合用,他日真刀真枪地跟洋人干起来,谁来给我们凑命?!”

水兵们被他的气势震慑,纷纷低下头,不敢言语。李和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他知道,愤怒解决不了问题,这些积弊,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周福成,”他喊道,“传令下去,今日操练暂停。所有人,分成两队,一队由炮术长带领,拆检主炮,所有松动部件,一律更换,没有合适的备件,就用现有的材料打磨适配;另一队由你带领,清洗所有瞄准镜,用细布蘸着酒精擦,擦到能看清十里外的飞鸟为止!”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告诉弟兄们,从今日起,‘平远’号的规矩改了。我不管你们以前在哪个营、哪个舰,到了我李和手下,就得认一个理——练不死,就往死里练!因为总有一天,大海会告诉我们,今天流的汗,能换回来的,是明天的命!”

海风依旧呼啸,卷起李和的话语,在“平远”号的甲板上回荡。周福成望着管带坚毅的背影,忽然觉得,这艘沉寂己久的铁甲舰,似乎有什么东西,正在悄然改变。

而李和知道,这只是开始。他抬头望向远处的海平面,那里,隐约能看到威海卫的轮廓。五年后,那里将是北洋水师的坟墓。而现在,他要做的,就是让“平远”号,让这支腐朽的海军,在坟墓到来之前,发出最后的、也是最响亮的怒吼。

夕阳西下,将黄海染成一片血色。李和站在舰艏,看着水兵们笨拙却认真地拆检炮身,心里默默盘算着。他需要时间,需要让“平远”号尽快形成战斗力;他需要人脉,得想办法接触到北洋水师的核心层,至少,要让李鸿章知道“平远”的价值;他更需要打破那些无形的枷锁——衙门的拖沓、派系的倾轧、思想的僵化……

前路,注定布满荆棘。但李和握紧了腰间的佩刀,刀柄的温度透过掌心传来,带来一丝坚定。

龙旗依旧在桅杆上飘摇,只是这一次,在李和的眼中,它不再仅仅是腐朽与屈辱的象征。

它,或许还能代表着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