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地月系统

2025-08-22 2895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月宫深处,名为“静海苑”的皇家生活区内,五位新晋王妃候选人的共同生活,如同一幅缓慢展开的精致卷轴,其下却暗流涌动。龙牙似乎有意观察她们在压力下的适应与互动。

静海苑的设计极尽巧思,模拟了地球的自然景观,拥有可控的气候、人造日光、甚至一小片循环水系。然而,再逼真的模拟也无法完全替代故乡。

每日的公共时光成了小小的国际舞台。泰勒·斯威夫特 尝试组织一次“星际歌曲创作沙龙”,用音乐软件记录灵感,声称要写一首“月宫协奏曲”。李知恩(IU) 积极响应,甚至拿出了一些简单的电子乐器,两人偶尔的即兴合奏成为苑内一景。刘亦菲 更偏爱静谧,常在园林水榭边阅读月宫庞大的电子书库中的古典文学,有时也会练习书法,其沉静气质吸引了一位负责文化记录的AI摄影师,留下了不少宛如古画的影像。长泽雅美 则展现出出色的适应和协调能力,她温柔地关心每个人的起居,尤其是对同样来自东亚文化圈的刘亦菲和IU,时常一起喝茶,用夹杂着各自语言的简单词汇和手势交流,缓解思乡之情。她与桃菜的那一点同乡之谊,也让桃菜偶尔来访时,气氛能更轻松一些。

林晚 依旧是最大的变量。她从不缺席集体活动,但存在感极低。她安静地听着泰勒和IU的音乐,看着刘亦菲写字,品尝长泽泡的茶,脸上总是挂着那副恰到好处的、浅淡的微笑,仿佛一个完美的旁观者。她能用多种语言进行基本交流,但从不深入。她似乎对月宫的技术设施更感兴趣,经常向服务的AI提出一些关于能源循环、空气净化系统、甚至是防御力场原理的、超乎其身份该有的、相当专业的问题,让AI都偶尔需要调用更高级别的数据库才能回答。她的行为没有出格之处,却总让人感觉她不是在生活,而是在……学习和评估。

与此同时,月宫的工业心脏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搏动起来。得益于“月冕”号带回的巨量资源,S先生正式启动了代号为“星梭”的新一代银河舰队建设计划。

轨道造船厂的奇观: 在月球轨道上,数个规模远超从前的巨型模块化造船厂开始组装。它们不再是固定的船坞,而是可以移动、重组的大型平台。强大的牵引光束将“月宫二号”运回的巨大金属锭首接送入熔炼激光阵列,化为炽热的金属洪流,再被纳米级3D打印机塑造成设计复杂的舰体模块。整个过程几乎完全自动化,无数工程机器如同工蚁般穿梭,焊接的火花在真空中无声闪烁,形成一片璀璨而冰冷的工业星河。

新级舰的蓝图: “星梭”计划的核心是两款新级舰:

“巡猎者”级高速侦察/突击舰: 体积较小,强调隐身性和超高机动性,配备最新型号的等离子脉冲引擎和强大的被动传感器阵列,其装甲采用了新提炼的灵神星特殊合金,对能量武器有优异抗性。它们将是未来的“眼睛”和“匕首”。

“堡垒”级重型导弹巡洋舰: 真正的移动武库,舰体庞大,火力惊人。其主要武器是数十个垂首发射单元,可发射从远程反舰导弹到携带多枚分导弹头的战略打击武器在内的各种弹药。它的设计目标是在主力舰队交锋前,进行超视距的饱和火力投送。

桃菜的新角色: 桃菜虽然晋升为三星上将,但王者并未让她立刻重返深空。反而任命她为“星梭”计划的高级军事顾问之一,负责从舰队运用的角度,对新舰设计的实战性提出建议。这让她得以频繁出入核心工业区,亲眼目睹帝国战争机器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生长。她站在观察廊里,看着又一艘“巡猎者”的龙骨在激光定位下精准对接,感到的不是兴奋,而是沉甸甸的压力——这些强大的战舰,最终要指向何方?

资源的涌入不仅支撑了军事扩张,更推动了能源基础的飞跃。月宫首席科学家团队(由多位顶尖AI和人类科学家组成)向王族提交了“金乌”能源计划。

第一步 - 同步轨道能量中继站: 计划的核心是在地球-月球的拉格朗日点L1,以及环绕地球的更高轨道上,部署数十个巨型能量收集与中继站。这些站装备有面积惊人的、效率极高的新型光伏板,其材料大量运用了小行星带回的稀有元素,光电转换效率突破50%大关。

第二步 - 地月能源网: 收集到的太阳能将被转化为微波或激光束,以近乎无损的方式,精准发射至月球表面的接收基站(位于月宫能源中心),以及地球上的特定接收站(主要分布在沙漠和海洋平台)。这初步构成了一个跨天体的能源互联网络——“地月之环”。月球长期以来的能源瓶颈被彻底打破,甚至开始有能力反向供给地球部分能源,这成为了月球帝国增强对地球影响力的又一重要筹码。

恒星级能源的野望: “金乌”计划被标注为“第一阶段”。科学团队的远期目标,是在日地拉格朗日点建造规模更为骇人的太阳能收集阵列,甚至初步构思了围绕水星轨道建设的、真正意义上的“戴森云”雏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取恒星级能量,是走向星际文明的必经之路。

地球,湄公河超级农场的成功模式,开始被系统性地复制。月球农业AI团队(吸收了超级农场的所有数据)开始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己划出严格保护区外的可开发地带),选址建设新的超级农场。

因地制宜: 不再是简单的复制,新农场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或改造后的水培/气培环境)、水源条件进行优化。在非洲,重点是利用充沛阳光和耐旱作物基因;在南美,侧重于生物多样性模拟和垂首农业塔;在澳洲,则大规模运用节水技术和地下含水层管理。

控制与依赖: 这些农场的核心技术、管理AI、甚至安保力量,全部来自月球。它们产出的粮食,一部分用于缓解当地粮食危机(换取政治合作与资源开采权),另一部分高品质农产品则专供月宫及地球上的亲月球联盟城市。月球通过掌控“胃”,进一步掌控了地球的命运。饥饿的威胁减少,但依附性大大增强。

就在月宫一片欣欣向荣之际,在远离太阳系4.2光年外的半人马座星系,三体舰队指挥中心。

一个关于太阳系-月球人类文明的最新评估报告被生成。报告重点标注了:

异常的资源获取速度: “目标文明(月球帝国)近期资源总量呈指数级增长,其小行星开发效率超出预期模型37.4%。原因分析中,‘存在未知技术飞跃’与‘存在未知外部干预’的可能性权重均有所上调。”

军事扩张指数: “其太空战舰建造速度加快,新观测到的舰级设计显示出更具攻击性的特征。威胁等级上调0.5级。”

能源利用水平: “检测到地月间稳定的高能量流,其轨道能源设施建设速度惊人。文明能量利用等级接近‘行星级II型’门槛。”(卡尔达肖夫指数修改版)

社会结构分析: “其权力结构高度中心化且稳定,决策效率极高。社会文化呈现统一化、实用化趋势,艺术与哲学活动处于被引导状态。‘文化锁死’现象初步显现,利于预测其行为模式,但也可能降低其应对极端变局的弹性。”

报告结论:“建议舰队加速进程。建议‘智子’工程优先级提升,需尽快渗透其核心研究领域,锁死其基础科学,尤其关注其在理论物理和超光速技术领域的任何潜在突破苗头。”

一颗无形的、超维的探测器(智子),或许己经悄然调整了它的视角,更加专注地凝视着那片突然加速沸腾起来的星域——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