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深空探索

2025-08-22 3480字 1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土星环的碎冰与尘埃被远远抛在身后,像一片凝固的、闪烁着无数钻石光芒的银河,逐渐融入深邃的墨黑背景。“月冕”号率领的护航舰队调整了姿态,引擎喷口流淌出幽蓝色的离子流,稳定地将速度维持在0.2倍光速,如同一支沉默的箭头,射向太阳系更寒冷、更孤寂的边疆。舰桥主屏幕上,代表外行星轨道的虚拟弧线一道道掠过,每一道都意味着与故乡更遥远的距离。迪丽热巴坐在观测台前,指尖划过冰冷的数据面板,将这段穿越远日巨行星领域的孤寂航程,一丝不苟地录入她的观测日志。

飞越土星引力场时,舰队并未停留,但数枚闪烁着金属寒光的探测器被精准弹射而出,如同被吹散的蒲公英种子,朝着几颗最具潜力的卫星飞去。

土卫二: 高分辨率影像和数据流源源不断传回。那颗冰封星球洁白的冰壳之上,南极区域如同破裂的蛋壳,巨大的水冰间歇泉狂暴地喷涌向漆黑的太空,形成一道横跨数公里的、璀璨而冰冷的羽流。光谱分析仪疯狂跳动,识别出其中不仅富含水蒸气、冰晶,更有清晰的有机分子信号!迪丽热巴深吸一口气,在日志中输入,指尖因激动而微颤:“强烈潜在生命迹象(推测为深海热泉微生物生态),确认存在全球性液态水地下海洋,储量难以估量。水资源及生物研究价值:极致。后续需部署深钻探针以确认。”

土卫六(泰坦): 探测器拖着长长的尾焰,艰难地楔入那颗被厚重橙色雾?笼罩的世界。穿透层层氮气与甲烷云,传回的画面光怪陆离:广袤的暗色“海洋”波澜不兴,反射着幽暗的光,蜿蜒的“河流”河道清晰可辨,岸边是如同沥青般的碳氢化合物沙丘。迪丽热巴凝视着这异星地貌,记录道:“前生命化学实验室。大气氮气资源极丰,地表液态碳氢化合物湖泊储量巨大。开发核心挑战:超低温(-179°C)下材料脆化、能源需求。长期战略价值:无可替代(太空航行推进剂、化工基础原料宝库)。”

在总结了木星和土星的观测后,她的结论冷静而务实:“类木行星本体:无实体界面。大气层随深度增加,压力与温度呈指数级攀升至任何构造体都无法承受之境地。理论开发设想仅限于极高层大气部署浮空式‘元素收割平台’,萃取氢、氦同位素。技术壁垒:极高。成本效益比在当前技术下为负。建议:长期基础研究可继续,现阶段开发计划无限期搁置。”

这些发现极大地拓展了月宫数据库的边界,为未来的星际殖民蓝图标注了新的坐标,但它们并非此次远征的核心目标。

舰队保持航速,无声地滑过两颗幽蓝的冰巨星领域。这里的阳光己衰弱不堪,仅能勉强勾勒出行星庞大的轮廓。

天王星(Uranus):

一颗巨大的、呈现出病态般淡蓝绿色的气态星球,以一种极其古怪的侧卧姿态缓慢滚动,仿佛一颗被宇宙巨手随意丢弃的台球。它的云层模糊而均匀,缺乏动态细节,像覆盖着一层朦胧的尸衣,透着一股令人不安的死寂。

评估: 探测器证实其内部由混合着甲烷、氨和水的超级临界流体冰与岩石核心构成,外部包裹着厚重的氢/氦大气。无着陆可能。磁场轴极度偏离中心且倾斜,辐射环境复杂而危险。结论:开发价值远低于预期,暂列为‘不可利用天体’。 舰队没有丝毫迟疑,沿着计算好的轨道加速远离。

海王星(une):

太阳系疆域的最后一位巨人,在几乎无光的深空背景下,呈现出一种比天王星更浓郁、更尖锐的钴蓝色。其表面可见数个巨大的暗斑,那是能吞噬整个地球的超级风暴系统,周围缠绕着速度惊人的白色甲烷冰云带。它孤独地旋转着,散发着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威严而冰冷的气息。

评估: 内部结构类似天王星,但地质活动更为剧烈,内核辐射出的热量驱动着太阳系内最狂暴的大气运动,风速测量值突破每小时二千公里。同样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固体表面,环境恶劣到超出人类想象。结论:系内最危险的巨行星之一,开发可能性近乎为零。 舰队收集完基础数据后,将其抛入身后的永恒黑暗。

穿越这两颗冰巨星的过程,充满了无力感。它们是如此庞大、美丽,却又如此荒芜和不可触及,仿佛是矗立在文明边界线上的、沉默而古老的守护神。

导航官的提示音打破了舰桥的沉寂。目标终于出现在增强光学传感器的视野中心——冥王星,柯伊伯带中那颗著名的矮行星,昔日被逐出行星行列的天涯浪子,如今因其极端的位置而被赋予了全新的战略意义。

它很小,即使在最大放大倍率下,也缺乏巨行星那般迫人的气势。但其表面明暗交错、对比强烈的地貌,却散发出一种奇异的魅力。

降落过程与景象: 舰队指令下达,“月冕”号与护卫舰群转入环绕轨道,数艘登陆舱如同金属种子,朝着那颗著名的心形氮冰平原——汤博区(Tombaugh Regio) 缓缓降下。

“凝固的奶海”: 高清影像实时传回。汤博区广阔无垠,由纯度极高的氮冰混合少量甲烷和一氧化碳冰构成,表面异常光滑平整,质地细腻得如同刚刚凝结的奶油,在遥远太阳微弱的光芒下,反射出一种柔和而诡异的乳白色光泽,确实像一片浩瀚无边的、冻结的牛奶之海。

水晶山脉: 地平线的尽头,冥王星的山脉巍峨耸立。这些山脉并非岩石,而是由在极低温下变得比钢铁还坚硬的水冰构成。阳光以极低的角度掠过它们的峰峦,折射出冷冽的、锐利的蓝白色反光,晶莹剔透,仿佛由巨大的天然水晶雕琢而成。

黑紫苍穹与孤日: 最令人窒息的,是头顶的天空。大气稀薄到几乎不存在,无法散射任何光线,使得天空呈现出一种深邃到极致的、近乎墨黑的紫罗兰色。太阳悬挂其间,只是一个亮度惊人的白色星点,光芒冰冷而微弱,丝毫无法驱散地面的严寒与幽暗。登陆器的探照灯光柱成为这片亘古黑暗中唯一的人造光源,切割开浓重的黑暗,照亮着机器人工作的区域。一种深入骨髓的、绝对零度般的孤寂感,透过屏幕,压得观看着喘不过气。

开发价值与战略意义: 迪丽热巴强迫自己专注于数据:“类型:岩质核心+厚冰幔矮行星。大气:极稀薄,氮为主,随其248年公转轨道变化(近日点/远日点)周期性升华与凝结。核心价值:稳定地表,可建立永久设施。富含水冰(生命支持/核聚变燃料)、氮、甲烷(化工/辅助燃料)。” 但她的标注也异常严峻:“绝对难点:通信延迟(需要月球新科技的支持)、太阳能输入可忽略不计(必须完全依赖核能,最好是聚变堆)、持续数十地球年的极夜带来接近绝对零度(-240°C以下)的超低温,对材料学与能源系统是终极考验。”

建立前哨: 无论环境多么严酷,命令必须执行。先遣工程单元被激活,开始在这片冰封地狱扎根:

能源钻探: 重型钻探平台启动,向下挖掘,试图利用冥王星内部微弱的放射性衰变地热,或首接部署小型模块化核裂变反应堆作为基地的初始能源核心。

基地构筑: 大型工程机械开始挖掘冰层,浇筑特种复合材料,构建重度防护(heavily shielded) 的半地下式基地模块,以最大限度抵御宇宙射线和夺走一切热量的极端寒冷。

通讯中枢: 高功率的超远程激光与中微子通讯阵列基座被牢牢固定在冰岩上,这是未来前哨与内太阳系保持联系的唯一生命线,尽管这条线有点缓慢。

自动化防御工事雏形: 预先设计的自动化导弹发射井(预留核弹头与动能杀伤弹头接口)、远程传感与监视阵列的基座和掩体开始构建。它们此刻是沉默的混凝土与钢铁骨架,但其设计用途不言而喻——杀戮。

S先生的指令冰冷而清晰:将冥王星打造为面向太阳系外的第一道预警线与火力壁垒。它的位置决定了任何从奥尔特云或星际空间闯入的物体(例如可怕的三体探测器),都将被它最先捕捉。这里,将为内太阳系可能到来的入侵争取到宝贵的预警和动员时间。此次任务仅仅是奠基,下一次到来的,很可能将是一整支武装到牙齿的远征舰队,将这颗冰冷的星球彻底变成一个狰狞的军事堡垒。

桃菜站在舰桥,望着屏幕上那些渺小的机器人在无边的黑暗与寒冷中顽强地点燃第一簇文明的星火,一股混合着骄傲与恐惧的沉重压力攫住了她。这不再是单纯的探索,这是为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星际战争,铺设最前沿的阵地。迪丽热巴缓缓合上电子日志,目光投向舷窗外那颗正在逐渐缩小的、散发着死寂蓝灰色光芒的冰冷世界,在心中默默刻下印记:“冰封前线,寂静哨所。战争的阴影,早己无声无息地蔓延至此。”

舰队在确认冥王星前哨基地初步架构完成后,开始缓慢调转方向。它们的任务尚未完结,仍需护送满载希格斯矿石的“月宫二号”返回内太阳系。而冥王星,这颗曾经的第九行星,则在月球帝国的战略星图上,被永久地标记为一个全新的、弥漫着无形硝烟的坐标——冰封哨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