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春天,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尘埃落定的踏实感,也涌动着新生活的潮汐。
当那张印着“录取通知书”字样的信函终于寄到闵行阿英的小家时,她捏着信纸的手指微微颤抖,眼圈却红了。这一次,不是委屈,是得偿所愿的激动。高考,这个曾经让她铩羽而归的战场,在石星耐心辅导、自己沉下心复习后,终于被她攻克。她不再是那个只能在校办工厂流水线前忙碌、对未来懵懂的小女工了,她即将成为一名大学生!
填写录取确认书和选择校区时,阿英的目光在几个选项上扫过,没有丝毫犹豫。她拿起笔,在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浦东上南路校区的选项前,用力地、清晰地打了一个勾。
这个选择,意味着彻底的改变。
告别闵行: 她需要辞去交大校办工厂那份熟悉却也单调的工作。虽然有些不舍小姐妹,但更多的是对新生活的向往。
拥抱浦东: 她将彻底搬离闵行这个承载了她初入上海青涩与奋斗、也拥有了自己小窝的地方,正式入住东方城市花园那套168平米的“豪宅”——她和石星共同的、真正的家。
开启学业: 财经大学的夜校,浦东的校区。这不仅是为了知识,更是为了离石星更近,为了融入他所在的城市核心地带的生活节奏。选择财经而非其他,潜意识里,或许也带着对石星那份庞大财富的好奇和想要靠近、理解的愿望。
辞职手续办得简单利落。厂里的小姐妹围着她,羡慕中带着祝福:“阿英姐,以后就是大学生了,住大房子享福啦!” 阿英笑着回应,心里却清楚,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打包行李,告别那套住了不久、承载了她独立梦想的闵行小房子(暂时出租),钥匙交给中介。她深吸一口气,坐进石星那辆银灰色的宝来副驾驶。车子驶上通往浦东的高架,窗外熟悉的闵行街景飞速后退,前方,是陆家嘴越来越清晰的天际线。她不再是依附者,而是带着自己的学业梦想和石星并肩而立的伴侣。住进装修精美、宽敞明亮的东方城市花园,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繁华的浦东,阿英心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憧憬和对石星深沉的爱意与感激。她知道,当自己适应了新的生活节奏,当学业步入正轨,“好事将近”——那场期待己久的婚礼,将是水到渠成。
在上海港机厂,石星也迎来了一个小小的里程碑。改革深化,技术中心内部也进行了一些微调。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高效的工作表现(尤其是承担了多个关键项目)和“副主任设计师”这个名头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
任命书下来那天,老王拍着他的肩膀,半是羡慕半是调侃:“小石,行啊!副主任设计师了!” 老陈(陈副主任)也难得地从他的小办公室走出来,当众勉励了几句:“小石能力突出,担得起!好好干!”
这个头衔,在权力结构森严的国企里,依然只是技术序列中的一个台阶,并不掌握什么实权,甚至手下也没兵。但它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是对他专业能力的官方认可,是简历上更漂亮的一笔。随之而来的,是工资条上数字的又一次跃升,从5000元跳到了6500元。这笔钱,在2004年的上海,足以让一个普通家庭过得相当滋润。石星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没有志得意满,只有一种按部就班完成任务的淡然。他知道,这个平台和头衔,只是他庞大计划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注脚。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像石星这般“安分”。刚在副主任位置上坐满一年的老陈,做出了一个让不少人惊讶的决定——跳槽!
消息传开,老王第一个炸了锅:“老陈!你糊涂啊!在厂里好歹是个副主任,有地位!跑去那个什么惠生重工?听都没听过!靠得住吗?”
老陈的胖脸上此刻却充满了异样的光彩,带着一种挣脱束缚、奔向“远大前程”的兴奋。他压低声音,带着几分神秘和笃定:“老王,你不懂!惠生虽然新,但背景硬得很!我大学同学现在是那边的常务副总!他亲口跟我说的,北京有强力后台!周公子知道吗?能量大得惊人! 过去就是部门正职,年薪翻倍都不止!平台大,机会多!” 他描绘着蓝图,甚至顺手拐走了技术中心另外两个同样对现状不满、渴望高薪的年轻骨干。
看着老陈意气风发、带着心腹干将离开的背影,石星站在办公室门口,眼神复杂。历史的惯性如此强大。他知道老陈即将驶向的不是蓝海,而是一片布满暗礁的险滩。那个被反复提及的“周公子”及其背后的能量,将在几年后引爆一场震惊全国的惊天大案,牵连甚广,最终导致整个惠生集团停摆、崩塌。老陈此刻的“高升”,不过是悲剧乐章的第一个强音。石星只能在心中默默叹息,希望这位老领导能在那场风暴中全身而退。
办公室里的悲喜剧还在上演。小李对经营部厂花小菲的痴恋,己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他省吃俭用,几乎把工资全花在了各种自以为能打动芳心的礼物和“浪漫”举动上,却只换来小菲越来越明显的疏远和礼貌的拒绝。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小菲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杀伤力”。她或许出于一种纯粹的“热心肠”,或许觉得小李“人挺好”应该找个合适的对象安定下来,竟然开始积极地帮小李张罗看房、买房!
“小李,你看这套房怎么样?离地铁不远,单价才六千多,首付十几万就够了!”小菲拿着房产广告,一脸真诚地给小李分析。
“小李,我认识个中介朋友,说有新房,环境好,特别适合你们这种刚需!”
小李看着小菲近在咫尺、美丽动人的脸庞,听着她为他规划“未来生活”的温言软语,只觉得幸福得快要晕过去。他哪里还顾得上看房子的地段、价格?只觉得小菲心里是有他的!不然怎么会这么关心他的“大事”?他像打了鸡血一样,在小菲的“参谋”下,真的开始西处看房,甚至开始盘算着借钱凑首付。
石星和老王等人看在眼里,只能无奈摇头。老王私下对石星说:“这小子,没救了!小菲这哪是帮他?这是往他心窝子里塞盐啊!等房子买好了,小菲跟副总儿子喜糖一发,这小子不得跳楼?” 小菲的无心之举,如同裹着糖衣的炮弹,正将小李推向一个注定心碎、甚至可能背负沉重房贷的绝望未来。
外界的喧嚣、职场的起伏、他人的悲喜,似乎都被东方城市花园那扇厚重的实木门挡在了外面。
阿英顺利开始了财经大学浦东校区的夜校生活。白天,她在宽敞明亮的家里学习、料理家务,慢慢适应着全职学生和女主人的新角色。晚上,石星开车接她下课,两人有时会在浦东新开的餐厅尝尝鲜,或者回家一起温习功课。168平的空间里,充满了书籍的墨香、阿英煮饭的烟火气和两人依偎在沙发上的温馨低语。
财富,如同静水深流,悄无声息地滋养着他们的生活,却不再需要刻意提及或炫耀。
阿英的账户里,躺着当初彩票税后的百万巨款(加上闵行房产的租金和升值)。
石星的财富池更是深不可测,世界杯彩票带来的千万现金,在经历了浦东豪宅的购置、装修以及部分稳健理财后,依然稳稳保持着一千两百万以上的规模(2004年的千万富翁,含金量极高)。
房价如同他们预想的那样,持续稳步攀升。东方城市花园的估值早己突破了150万大关,闵行那套小房子也轻松站上30万。但他们早己不是需要为房价焦虑的群体。
生活毫无压力。石星6500元的月薪,成了零花钱般的存在。阿英更是无需为生计担忧。他们的烦恼,不再是月底的账单,而是周末去哪家新开的米其林推荐餐厅,是假期是去三亚晒太阳还是去云南看雪山,是阿英的哪门功课需要加强辅导。
2004年,阳光洒在浦江东岸。石星和阿英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一个在略显陈旧的国企里韬光养晦,一个在明亮的大学课堂里汲取新知。巨大的财富为他们筑起了坚实的堡垒,隔绝了外界的风雨和港机厂那艘巨轮沉没前的最后喧嚣。堡垒之内,是触手可及的幸福和充满希望的未来。石星握着阿英的手,看着窗外黄浦江上百舸争流,心中一片澄澈。他知道,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才刚刚拉开帷幕。惠生的暗礁、港机的沉没、小李的眼泪……都不过是窗外流动的风景。他们的船,正驶向更广阔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