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的查尔斯河畔沉淀下的,不仅是顶尖的经济学理论与全球视野,更淬炼出一种近乎冷酷的自信与对宏大棋局的掌控欲。江诚并未在学术的象牙塔里流连过久。2007年硕士毕业,他像一支精准射出的箭,目标首指世界金融的心脏——华尔街。美国高盛(Goldman Sachs),这家投行巨擘的私人股权部门(PIA - Principal Iment Area),成了他初试锋芒的战场。
在高盛的九个月,是浓缩的金融炼狱。他浸泡在最复杂的交易结构、最严苛的风险评估、最顶级的资本游戏中。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巨头的运作逻辑、投资哲学和人脉网络。然而,顶级投行的光环与束缚同样明显。他敏锐地意识到,在庞大的高盛机器里,他只是一个精密的零件,再耀眼的天赋也难以在短期内撼动森严的等级与既定的轨道。更重要的是,他血液里流淌的,是江家那种运筹帷幄、开疆拓土的基因,而非按部就班地攀爬阶梯。
亚洲,特别是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经济腾飞,机会如潮水般涌现。他看到了高盛视角下难以完全捕捉的本土机遇,也感受到了那股即将喷薄而出的、属于新一代本土资本的巨大能量。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日益清晰:他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一个能完全贯彻他意志、把握时代脉搏的资本旗舰。
孤胆注册:一纸战书
2010年9月12日,香港。夏末的暑气尚未完全消退,中环的空气里弥漫着金钱与机遇的味道。公司注册处略显陈旧的办公室里,冷气开得很足。一个穿着剪裁合体但并非顶级奢侈品牌深色西装的年轻人,独自走了进来。他面容依旧带着些许未褪尽的青涩,但眼神沉静锐利,步伐沉稳有力。
他是江诚,或者,从现在起,他更愿意以“江诚”这个更显分量的名字示人——一个即将在资本江湖掀起波澜的名字。
他平静地将一份文件递交给柜台。工作人员例行公事地翻看着:公司名称——“博裕资本顾问有限公司”(Boyu Capital Advisory Limited);注册资本;业务范围……当看到“董事”一栏时,工作人员习惯性地抬眼扫了一下申请人名单,随即微微一怔。
只有一个人。
董事:江诚。
没有联合创始人,没有声名显赫的挂名大佬。表格上那个年轻的出生日期(1986年)与这孤身一人的董事身份形成了奇特的对比。工作人员忍不住多看了这个年轻人一眼。江诚迎上他的目光,没有任何闪躲,只有一种近乎淡漠的平静和不容置疑的笃定。
表格被收下,流程开始运转。没有镁光灯,没有记者簇拥。就在这个平凡的午后,在香港这座资本之城最基础的行政单元里,一个未来搅动风云的投资巨擘,由一位年仅24岁的青年,以一己之力,悄然落下了第一颗棋子。那份注册文件,如同一份投向资本江湖的战书,无声,却力沉千钧。
惊世组合:巨舰护航
公司注册只是空壳。博裕资本要真正起航,需要能镇住惊涛骇浪的定海神针。就在业界还在猜测这个由高盛“小字辈”创立的基金能否募到第一笔钱时,一则消息如同深水炸弹,瞬间引爆了整个亚太投资圈:
博裕资本宣布,三位中国资本市场的传奇人物正式加盟!
马雪征 (Mary Ma):这位被誉为“联想背后的财神”、“中国IT界最有权势的女人”,前联想集团CFO、高级副总裁,主导了联想收购IBM PC业务这一惊天并购的操盘手。她的加入,意味着顶级的财务掌控力、深厚的政商资源以及对科技产业的深刻洞察。
张子欣 (Louis g):前平安集团首席财务官、总经理,平安集团从单一保险走向综合金融帝国的关键架构师。他的加盟,代表着在金融混业经营、保险资金运用及大型集团治理方面的巅峰水准。
童小幪 (Sean Tong):前美国德太投资(TPG Capital)亚洲区联席主管,全球顶级私募股权基金的亚洲舵手,拥有极其丰富的国际大型并购和跨境投资经验。他的加入,为博裕注入了纯正的全球顶级PE基因和广泛的国际资本网络。
这三位,任何一位单独拎出来,都是足以执掌百亿基金、令无数企业趋之若鹜的“王炸”级大佬。如今,他们竟同时汇聚在一个成立仅数月、创始人年仅24岁的新生基金旗下!这组合堪称梦幻,甚至匪夷所思。
股权之谜与家族底蕴
博裕资本初期的股权架构,也成为圈内津津乐道的谜题。据极少数知情人士透露:
创始人江诚,凭借其无可替代的核心地位(以及背后不言而喻的能量),牢牢持有 50% 的股份。
三位巨头加盟,并非简单“打工”,而是带着深厚的资本与资源入股。马雪征、张子欣、童小幪三人,依据其资历、资源与未来贡献预期,共同分摊了 45% 的股份。具体比例虽未公开,但足以彰显他们对博裕的高度认同和深度绑定。
另有 5% 的股份被预留,作为未来吸引顶级人才或战略合作伙伴的“黄金筹码”。
这种股权安排,既确保了江诚作为创始人的绝对控制权,又给予了三位大佬超然的地位和巨大的利益共享空间,其格局与手腕,远超其年龄。坊间猜测,这惊世组合的促成,背后或许有江家那深不可测的人脉网络在无形中穿针引线(“护航舰队”),但江诚个人的魄力、清晰的蓝图以及对顶级人才无与伦比的感召力,无疑是核心中的核心。三位大佬愿意“屈尊”加盟一位24岁青年麾下,本身就是一个关于江诚能力与潜力的最强注解。
家族启航:资本与根基
博裕的诞生,绝非白手起家的神话。江家这艘巨轮,为长孙的扬帆提供了坚实的母港和强劲的初始动力:
启动资本: 一笔数额高达 10亿港币 的家族资金,如同第一桶高纯度的燃料,注入了博裕的引擎。这绝非小打小闹,而是宣告着博裕从诞生之初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目标首指顶级交易。
根基所在: 香港半山区,一栋可俯瞰维多利亚港的顶级豪宅成为江诚在港的居所。这不仅象征着地位,更是其运筹帷幄、接洽顶级资源的私密堡垒。
旗舰锚地: 在香港的核心金融区——湾仔,一整层视野开阔、装修考究的甲级写字楼办公层被划拨为博裕资本的总部。这里,将成为未来无数足以影响行业格局的投资决策的诞生地。
站在湾仔办公室巨大的落地窗前,24岁的江诚俯瞰着脚下繁忙的维港。船只穿梭,如同资本市场的暗流涌动。浅水湾的纸醉金迷、哈佛的学术殿堂、高盛的硝烟战场……都己成为铺垫。他的手中,握着凝聚了家族厚望的雄厚资本,身边站着三位足以震慑江湖的顶级大佬,脚下是属于自己的旗舰甲板。
他不再是闵行校区那个需要隐藏身份的数学神童,不再是查尔斯河畔苦读的学子,也不再是高盛PIA部门里那个才华横溢却仍需蛰伏的年轻人。他是江诚,博裕资本的创始人与掌舵者。
窗外,香江的霓虹渐次亮起,映照着他年轻却己深不见底的眼眸。一个属于博裕资本,也属于他江诚的辉煌时代,伴随着资本江湖的风云激荡,正式拉开了序幕。少年出山,便己立于浪潮之巅。而真正的征途,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