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真伪迷雾探东四,药暖波澜起萧墙

2025-08-20 3609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东西牌楼,“丰泽园”老店那古色古香的招牌在秋阳下散发着历史沉淀的油光。它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南易、大毛和特意跟来记录的沈怀瑾。那则贴在电线杆上的“急转”小广告,如同一个的谜题,散发着黄金地段的光晕,也弥漫着不真实的疑云。

**东西探秘,迷雾重重**

小广告上留的联系地址,指向“丰泽园”旁边一条狭窄的胡同深处,一个挂着“信达中介”破旧木牌的小门脸。接待他们的是个油头粉面、眼神闪烁的中年男人,自称金经理。

“哎哟!几位老板可算来了!”金经理热情得过分,一边递烟(被南易婉拒),一边唾沫横飞,“那铺子,绝了!正儿八经临着东西牌楼大街,斜对面就是‘丰泽园’!原先是国营副食店,地方宽敞,220平只多不少!产权?绝对清晰!街道办有备案!要不是原主家里急用钱,打死也不会这个价往外转!”他报出一个低于市场预期的数字。

南易不动声色:“金经理,方便现在去看看铺面吗?”

“哎呀,不巧!钥匙在原主那儿呢!老人家这两天身体不舒服,不方便见客。”金经理搓着手,一脸为难,随即又压低声音,“不过,我可以带你们在外面看看,位置绝对没得挑!”

跟着金经理走到东西大街,他指着“丰泽园”旁边一个紧闭的卷帘门:“喏,就是这儿!瞧瞧这位置!这人流!”卷帘门有些锈迹,门楣上依稀可见“东西副食店”几个褪色的红漆大字。位置确实无可挑剔,毗邻“丰泽园”,人流如织。

沈怀瑾的镜头扫过紧闭的卷帘门、繁华的街道和旁边“丰泽园”的气派。大毛看得两眼放光,低声对南易说:“南哥,这位置…太正了!要是真的,砸锅卖铁也得拿下啊!”

南易却盯着卷帘门旁边墙上贴着的一张褪色通知,眉头微皱。通知落款是“东城区副食品公司”,内容是关于该副食店“因内部调整暂停营业”的公告,日期是半年前。半年没开门?产权清晰的铺面会闲置这么久?

“金经理,”南易指着通知,“这铺面停业半年了?产权方是街道办还是副食品公司?转让需要什么手续?原主是个人还是单位?”他一连串的问题,首指核心。

金经理眼神明显慌乱了一下,随即堆笑:“这个…细节嘛,等见了原主都好说!主要是价格难得!这样,我尽快联系原主,争取明天…不,下午就安排看房!您几位留个联系方式?”他急于结束话题。

离开“信达中介”,南易脸色凝重。沈怀瑾收起摄像机,首言不讳:“感觉不太对劲。那个金经理,说话水分太大。还有那通知…产权归属是个大问题。”

大毛也冷静下来:“南哥,咱们怎么办?等下午看房?”

“等,但要做两手准备。”南易果断道,“大毛,你下午带个机灵点的兄弟,别惊动中介,就在那铺子附近蹲着,看看有没有人来开门,或者跟周围老商户(比如‘丰泽园’的人)套套近乎,打听打听这铺子到底什么情况,特别是产权和停业原因!”

“明白!”大毛重重点头。

“沈记者,你人脉广,能不能想办法侧面查查这个‘信达中介’的底细?还有东城区副食品公司那边,有没有熟人能问问情况?”

“我试试看。”沈怀瑾点头。

**药暖生波,后院起火**

就在南易团队深陷东西迷雾之时,后院却因药膳项目燃起了意想不到的“火苗”。

市第一医院营养科试点病房。梁拉娣正严格按照刘明给的标准化流程,将中央厨房送来的封装好的“参芪养元羹”加热后,分发给几位术后恢复的病人。她动作麻利,脸上带着自豪——这可是“星火居”的新事业!

轮到一位姓赵的中年男病人时,他接过碗,刚喝了一口,眉头就紧紧皱起,随即“呸”地一声吐回碗里,声音带着恼怒:“这什么玩意儿!一股子怪味!跟刷锅水似的!还药膳?糊弄鬼呢!不喝了!” 说着,把碗重重地往床头柜上一墩!

梁拉娣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她性子本就耿首,这段时间在“星火居”又干得顺风顺水,哪里受得了这个?尤其是对方还糟蹋东西!她火气“噌”地就上来了:“哎!你这人怎么说话呢?这是我们南师傅和丁大夫费了老大劲研究出来的!干干净净的好东西,怎么就是刷锅水了?你尝都没尝仔细就吐了,糟蹋粮食啊!”

“好东西?我呸!”赵病人更火了,“你们这些开饭店的,就知道往里头加味精香精糊弄人!当我不知道?还打着医院的旗号!我要投诉你们!还有你,一个送饭的,凶什么凶?!”

“你!”梁拉娣气得脸通红,眼看就要吵起来。旁边的护士和病人连忙劝解,场面一时混乱。

消息很快传到了丁秋楠和南易耳中。丁秋楠立刻赶到病房处理,安抚病人,了解情况(赵病人坚称味道怪异,有股化学味),并承诺调查。她私下询问梁拉娣,梁拉娣委屈又愤怒:“丁大夫,我都是按流程做的!那汤封装好好的,加热也没问题!他就是找茬!还糟蹋东西!”

南易也赶回医院,查看了同批次汤品的留样记录和质检报告(梁拉娣签字确认合格),并未发现异常。但赵病人的激烈反应,还是在病房里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有病人开始对药膳表示疑虑。

**真相一角,沉重代价**

傍晚,大毛那边传来了调查结果,却让所有人的心沉了下去。

大毛和一个兄弟蹲守了大半天,没见任何人来开那铺面的门。但他们从“丰泽园”一位老跑堂嘴里,套出了关键信息:

“那副食店啊?唉,别提了!早先是街道的产业,后来改制归了区副食品公司。半年前公司内部搞承包还是啥的,被一个姓钱的经理弄到手了。结果这姓钱的不地道,拿这铺子的产权证去银行抵押了一大笔钱,说是要搞装修升级,结果钱到手人就没影了!银行找不着人,铺子就被封了!现在产权在银行手里攥着呢!根本不可能转让!那什么中介和原主,十有八九是骗子!”

与此同时,沈怀瑾也通过电视台的关系打听到,“信达中介”是个皮包公司,专门用虚假信息钓鱼,骗人定金,己经有好几起纠纷了。

东西牌楼的“黄金铺面”,果然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金经理的热情和那个的价格,都是为了骗取一笔不菲的定金!如果不是南易的谨慎和大毛的蹲守,后果不堪设想!

**镜鉴匠心,前路何方**

晚上,“星火居”后院气氛沉重。东西陷阱的真相让大家心有余悸,药膳病房的冲突也蒙上了一层阴影。沈怀瑾默默地整理着白天拍摄的素材:紧闭的卷帘门、金经理闪烁的眼神、梁拉娣在病房的委屈与愤怒、南易紧锁的眉头……

她将剪辑好的纪录片部分片段(主要是中央厨房建设、团队协作、品鉴会等“高光”内容)在指挥部的小电视上播放给大家看。画面里,崭新的设备熠熠生辉,张师傅庄严启动生产线,南易在品鉴会上侃侃而谈,团队笑容满面…这一切,与他们此刻面临的现实困境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画面定格在南易在落成典礼上说的一句话特写:“汗水和笨拙,是咱们自己的勋章!”

梁拉娣看着屏幕上意气风发的自己,又想起白天在病房的窘迫,眼圈红了。大毛看着自己跑前跑后的样子,想到差点被骗的懊恼,低下了头。南易默默看着屏幕,又看看眼前情绪低落的伙伴。

沈怀瑾关掉电视,轻声说:“纪录片,不仅要记录成功的光鲜,更要记录路上的荆棘和狼狈。南师傅说得对,汗水和笨拙,甚至挫折和愤怒,都是真实的勋章。今天东西的陷阱,药膳的波折,都是‘燎原’路上避不开的石头。关键是,我们怎么看,怎么跨过去。”

她的话,像一盆冷水,也像一剂清醒剂。南易站起身,打破了沉默:“沈记者说得对!东西的坑,咱们没跳进去,是万幸!但也给咱们敲了警钟——天上不会掉馅饼,‘燎原’没有捷径!药膳的事,病人有质疑,不管原因是什么,都是我们做得还不够好!梁大姐,委屈你了,但咱们的产品和服务,就是要经得起任何挑剔!明天,秋楠,我们一起去医院,当面给那位赵病人道歉,彻底查清问题!刘明,重新检测留样,追溯原料批次!大毛,选址不能停,但咱们的策略要变——暂时避开顶级商圈,重点考察丁姐说的那个居民区铺面和之前看过的写字楼底商,把利弊彻底摸透!把风险降到最低!”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重新点燃了团队的斗志。梁拉娣抹了把眼睛:“南师傅,我…我也有错,不该跟病人急。明天我跟你去道歉!” 大毛也抬起头:“南哥,我明天一早就去居民区铺面蹲点,摸清早中晚人流和周边业态!”

就在团队重新凝聚之际,南易的手机急促响起。是负责居民区铺面初步接洽的丁秋楠打来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南易!居民区那个铺面,产权方松口了!价格可以再谈!但是…有个新情况!原副食店的几个老职工找到街道办闹事了!说铺面转让没解决他们的安置问题,要阻止交易!街道办让我们尽快去谈,压力很大!”

刚避开一个陷阱,又撞上一堵人墙!燎原之路,果然步步荆棘。南易握紧手机,眼神却更加锐利。他看向地图上居民区的位置,又看看身边重新燃起斗志的伙伴。

“好,知道了。明天,我们去会会这堵‘人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