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进击莫卧儿

2025-08-18 3538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90:铁象踏月寒

沙伊斯塔汗的反击,比预想的更快、更狠!他显然没把初来乍到的明军放在眼里,试图用雷霆一击将我们赶下海。一个没有月亮的深夜,靖难军位于恒河三角洲前沿的营寨,突然被一种沉闷如大地脉动般的巨响惊醒!不是鼓声,不是炮声!是无数巨蹄践踏湿软泥地的恐怖轰鸣!黑暗中,无数庞大的黑影如同移动的山丘,沉默而迅猛地冲破外围警戒,首扑营寨!

莫卧儿的战象!而且比缅甸的更加高大粗壮,披挂着厚重的链甲,象额上还装着锋利的冲角!象背上,裹着头巾的印度武士手持长矛弯刀,发出尖锐的战吼!“敌袭!象兵夜袭!”凄厉的警哨划破夜空,却瞬间被淹没在巨象的嘶鸣和营栅被撞碎的爆裂声中!

赵铁柱光着膀子提刀冲出来,迎面就看到一头披甲战象如同失控的火车头,撞塌了寨墙,长鼻横扫,几个刚爬起来的士兵像破麻袋一样被卷飞!火光下,那象眼赤红,显然被喂了刺激性的药物,狂暴异常!营寨瞬间陷入地狱般的混乱。帐篷被踩扁,辎重车被掀翻,士兵们惊恐地躲避着横冲首撞的巨兽,火铳在慌乱中难以瞄准,弓箭射在厚重的链甲上叮当作响!

“稳住!用火!用火攻它们眼睛!”刘宗敏的吼声在混乱中显得那么微弱。第一次,靖难军尝到了被对手用战象蹂躏的滋味!沙伊斯塔汗用我们对付莽应龙的方式,狠狠回敬了一记耳光!营盘在燃烧,在崩塌,在巨蹄下呻吟!

91:硝霜镇炎魔

夜袭的混乱虽被勉强遏制,但代价惨重。更棘手的是随军械官呈上的报告:缴获的莫卧儿火药,颗粒均匀干燥,性能极佳!而我们的火药,在这恒河三角洲闷热潮湿的鬼天气里,吸饱了水汽,变得绵软潮解,威力大减,哑火率高的吓人!

火铳打不响,火炮成了摆设,面对沙伊斯塔汗的链甲象兵和精良火器,仗还怎么打?军帐里气氛凝重,赵铁柱烦躁地抓着头皮:“他娘的,这破地方,水汽比雨还多!老子一身铁甲都快锈穿了!” 水汽…潮湿…我盯着地图上恒河蜿蜒的河道,脑子里却飞快地闪过一个与战争无关的画面——小时候街边小贩卖的冰棍,裹在厚厚的棉被里!棉被保温,反过来,隔绝湿气?

一个更疯狂的念头冒了出来:硝石制冰!硝石(硝酸钾)溶于水会大量吸热!如果…如果能快速制造低温干燥的环境…“快!把军需官找来!军中所有硝石,全部集中!立刻给朕搭建几个密封性好的大木棚!要快!” 命令下得没头没脑,众人面面相觑。

几天后,几个巨大的、用厚毡毯和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木盒子”出现在营地一角。里面放置着盛满水的大缸,然后倒入大量硝石。密封!士兵们狐疑地看着这古怪的“法坛”。几个时辰后打开,一股刺骨的寒气扑面而出!缸里的水,竟真的凝结成了冰块!更重要的是,木棚内空气异常干燥!“成了!”我大喜过望,“立刻!把所有火药桶,分批搬进‘冰窖’!在里面分装、密封!取用后立刻封存!”

现代物理化学知识,在这古代战场,再次化作克敌制胜的“神术”!当干燥的火药重新填满火铳炮膛,那熟悉的、令人心安的爆鸣再次响起时,士兵们看向那冒着寒气木棚的眼神,充满了敬畏。困扰大军的“哑火咒”,被这来自后世的“硝霜”镇住了!

92:裂土焚旧枷

正面战场在硝霜的助力下逐渐稳住阵脚。但要真正钉死在这片土地,光靠刀枪不行。沙伊斯塔汗统治的孟加拉地区,种姓制度森严,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吠舍(商人、农民)和首陀罗(工匠、奴仆),世代被高种姓和莫卧儿官吏压榨,生活困苦,麻木顺从。这正是可以利用的缝隙!

我站在一处刚收复、被战火蹂躏的村庄废墟上,看着那些蜷缩在角落、眼神空洞麻木的低种姓村民,心中有了决断。“王承恩,宣旨!” 我的声音在残垣断壁间回荡,通译大声将旨意译成当地语言,“大明皇帝谕:凡日月所照,皆为王土!凡归顺大明之民,无论出身、种姓、贵贱,皆为朕之子民!即日起,废除莫卧儿苛捐杂税及种姓压迫之陈规!清丈土地,按户分田!凡耕作所得,十税其二,再无他赋!敢有以旧日种姓之名欺凌盘剥者,立斩!”

废除种姓!按户分田!十税其二!每一个词都像惊雷,炸得那些麻木的村民目瞪口呆。通译反复解释,几个胆大的首陀罗老人,颤抖着,几乎是用爬的,挪到负责登记造册的文吏面前,指着自己破败的茅屋和屋后一小块被踩烂的菜地。

当一张盖着鲜红大明印玺的田契,被郑重地交到一个枯瘦如柴的首陀罗老工匠手中时,他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那红色的印记,干裂的嘴唇剧烈颤抖,突然爆发出一种撕心裂肺、不似人声的嚎哭!那不是悲伤,是积压了几代人、深入骨髓的枷锁被瞬间砸碎的宣泄!

哭声像瘟疫般传染开,越来越多的低种姓村民涌上前,他们跪着,用额头触碰文吏脚下的土地,又哭又笑,状若癫狂。 沙伊斯塔汗用铁链束缚他们,而我,用一张张薄薄的田契,点燃了他们心中沉寂千年的火焰!这火焰,将焚毁旧世界的根基!

93:象殇震天竺

沙伊斯塔汗终于坐不住了。低种姓的“叛乱”苗头和田契的诱惑,比明军的火铳更让他恐惧。他集结了孟加拉行省最精锐的部队,包括他赖以成名的重装链甲战象兵团和剽悍的拉其普特骑兵,在恒河平原的巴吉拉蒂河(Bhagirathi River)畔,摆开了决战架势!他要用一场辉煌的胜利,碾碎明军,扑灭那些危险的“平等”火苗!

这一次,我们严阵以待。干燥的火药填满炮膛,改良的“火龙出水”火箭蓄势待发。更重要的是,我们也有了象兵!那些归顺的缅甸象奴和汉人驯象手,驾驭着披挂靖难军日月徽记、装备了轻型护甲和小型佛郎机炮的“战象”,虽然数量远不及对方,但眼神温顺而坚定。

决战爆发!沙伊斯塔汗的象群在战鼓和号角声中,如同移动的钢铁堡垒,率先发起排山倒海的冲锋!大地在哀鸣!“开炮!” 赵铁柱的怒吼压过象鸣!靖难军阵中,大小火炮齐鸣!这次不再是绵软的闷响,而是干燥火药赋予的震天怒吼!实心弹、开花弹呼啸着砸入密集冲锋的莫卧儿象阵!硝烟弥漫,血肉横飞!链甲能防箭矢,却防不住高速飞行的炮弹!

巨象悲鸣着栽倒,将背上的塔楼和武士甩出老远!未被击中的战象也被爆炸和同类的惨状惊得阵脚大乱!“火箭!放!”刘宗敏挥刀!无数拖着尾焰的“火龙出水”尖啸着扑向混乱的象群和紧随其后的拉其普特骑兵!火焰和爆炸在人群中绽放!

与此同时,靖难军的战象,在驯象手沉稳的操控下,迈着相对整齐的步伐,如同一堵移动的城墙,迎向溃乱中的敌军!象背上的小型佛郎机炮和火铳手,冷静地倾泻着弹雨!沙伊斯塔汗引以为傲的铁骑,在这多重打击下,如同撞上礁石的浪花,瞬间崩碎!

兵败如山倒!拉其普特骑兵调转马头疯狂逃窜,将沙伊斯塔汗的中军本阵冲得七零八落!硝烟散处,曾经不可一世的莫卧儿大军,只留下遍地哀嚎的伤兵、倒毙的巨兽尸体和丢弃的旗帜兵器,狼狈地消失在恒河平原的烟尘中。巴吉拉蒂河,被染成了淡红色。

94:红日耀恒沙

巴吉拉蒂河畔的惨败,彻底打断了沙伊斯塔汗的脊梁。他再也无力阻止靖难军前进的步伐。赵铁柱和刘宗敏如同出闸猛虎,率领士气如虹的大军,一路追亡逐北,横扫孟加拉沿海抵抗势力。一座座象征着莫卧儿统治的城堡、要塞,在靖难军的炮火和归顺土民的欢呼声中,插上了大明的日月旗。最终,兵锋首抵恒河入海口最重要的港口城市——胡格利(Hooghly)。这里曾是葡萄牙人、荷兰人角逐的贸易据点,如今,城头飘扬的沙伊斯塔汗狼旗,在靖难军黑洞洞的炮口下瑟瑟发抖。

几乎没费什么力气,象征性的几轮炮击后,城内的商人、低种姓市民和残余守军,便打开了城门。当那面巨大的、绣着金色日月的“靖难”大纛,在胡格利城堡最高的塔楼上缓缓升起,迎着恒河三角洲带着咸腥味的海风猎猎招展时,整个港口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欢呼声来自随军征战的士兵,来自归顺的缅甸象奴,来自分到田地的孟加拉低种姓农人,也来自那些渴望与强大明帝国贸易的各国商人!我站在城堡的垛口,眺望着眼前壮阔的景象:宽阔的恒河奔腾入海,无数船只(包括悬挂郑家旗帜的福船)在河面上穿梭,远处是碧波万顷的印度洋。

“陛下!胡格利港!拿下了!恒河口!打通了!”王承恩激动得声音发颤,老脸通红。打通了!何止是恒河口!这是通往整个印度次大陆,通往无尽财富与权力的大门!阳光刺破云层,洒在恒河浑浊的水面上,泛起万点金光,也照亮了城堡上那面崭新的旗帜。红日,终于照耀在这片名为“天竺”的古老土地上!

但这耀眼的红日之下,新的阴影,己在更西方的地平线上悄然汇聚——沙伊斯塔汗的溃败,绝不会是终点。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沙贾汗,和他那正在建造“泰姬陵”的庞大帝国,会如何回应东方这条突然闯入的巨龙?印度洋的波涛,注定无法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