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夜谋

2025-08-19 2078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就在皇帝话音落定,殿内众人以为尘埃落定时,一首沉默的丞相李嵩终于缓缓出列。他身着紫袍玉带,须发皆白,面容沟壑纵横,却自有一股久居上位的威严,目光扫过殿内,原本稍缓的气氛瞬间又凝重起来。

“陛下,”李嵩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臣以为,陛下此举,怕是不妥。”

年轻的皇帝眉头微蹙:“丞相有何高见?”

“苏大人等人虽有功勋,但禹州一地,如今文武皆为其亲信,郭将军调任幽州,林通判、郑总兵又与苏大人渊源甚深,卫知府更是蜀王旧部——”李嵩顿了顿,目光如炬,“这般布局,看似各司其职,实则盘根错节。若长此以往,恐生尾大不掉之患啊。”

他这话首指皇帝刚才的任命,将“信任”说成了“隐患”,殿内群臣再次屏息,谁都清楚,这位老丞相才是朝堂真正的掌舵人。

皇帝指尖在扶手上停住,语气听不出喜怒:“那依丞相之见,该当如何?”

李嵩躬身,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苏大人、林通判、郑总兵皆是禹州肱骨,卫知府关乎蜀、禹联防,李将军镇守蜀州,个个身负重任,实难轻离。然自古忠孝两难全,他们为国效力,家中亲眷却难免牵挂。”

他抬眼看向皇帝,缓缓道:“臣以为,不妨让诸位大人的家眷迁居都城永安。一来,都城繁华,便于照料;二来,陛下仁慈,可时时恩眷,彰显圣德;三来,亲眷在侧,诸位大人自会更加感念皇恩,尽心竭力,绝无贰心。如此一举三得,陛下以为如何?”

这话听似句句为众人着想,实则字字藏锋——将家眷迁到永安,名为“照料”,实为软禁,以此牵制苏文远等人,断了他们可能存在的“异心”。

苏文远等人脸色皆是一变。李虎性子最急,刚要开口反驳,却被卫庄暗中拉住。卫庄眼神示意他稍安勿躁,自己则垂眸沉思,显然也在快速盘算这其中的利害。

皇帝看着李嵩,沉默片刻,忽然笑道:“丞相考虑得倒是周全。”他没说同意,也没说反对,目光却再次投向阶下的苏文远等人,带着审视,“你们觉得呢?”

这一问,便将难题抛回了众人身上。同意,便是将软肋交到对方手中;不同意,便是坐实了“有贰心”的揣测。大殿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

苏文远深吸一口气,率先叩首:“臣谢陛下,奈何臣己无牵挂,且看诸位弟兄。”他语气平静,听不出半分抗拒,只有卫庄瞥见他袖中紧握的指节泛白。

郑虎虽仍有不甘,但见苏文远应下,也跟着躬身:“末将家眷粗鄙,能得都城照料,是他们的福分。”李虎紧抿着唇,终究按捺住脾气,抱拳领命。卫庄与郭敬忠亦相继应下,殿内这场无声的角力,终究以妥协收场。

皇帝见状,挥了挥手:“既如此,便依丞相所奏。退朝。”

明黄身影消失在殿后,群臣陆续散去。经过李嵩身侧时,郭敬忠感受到一道锐利的目光扫来,那目光里藏着审视与算计,他不动声色地颔首,转身随人流离开。李嵩望着他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夜幕低垂,相府书房烛火摇曳。李嵩卸下朝服,换上常袍,正对着一幅《江山万里图》沉思,阴影里忽然转出一道黑影,单膝跪地:“相爷,迁家眷之事己妥,苏文远等人未有异动,计划……十分顺利。”

李嵩转过身,烛火在他沟壑纵横的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那双浑浊却锐利的眼睛里翻涌着深不见底的算计。他缓缓踱步,声音低沉如磨石擦过青砖:“顺利?这不过是缚住他们手脚的第一根绳。”

李嵩摆了摆手,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容置喙的疲惫与威严:“下去吧,按计划行事,莫要出了纰漏。”

黑影应声,如鬼魅般悄无声息地退入阴影,书房内重归寂静,只剩烛火噼啪轻响。

李嵩缓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夜色,那夜色浓稠得像化不开的墨,将整个永安城都裹在其中。他枯瘦的手指轻轻叩击着窗棂,口中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几乎要被风声吞没,却又带着斩钉截铁的决绝:

“苏文远,凉王,还有蜀王……一个个,都以为自己能翻覆乾坤?”他嘴角微扬,似笑非笑地喃喃自语道。然而,这笑容中却蕴含着无尽的沧桑和偏执。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穿越虚空,仿佛能看到那些与他争夺天下的对手们。这些人,或有权势,或有智谋,但在他眼中,都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

“这江山,乱了太久了。”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蕴含着千百年的历史沉淀,“老夫苦心经营数十载,可不是为了让旁人摘了果子去。”

他的指尖轻轻着窗棂,原本轻柔的动作突然变得用力起来,窗棂不堪重负,发出细微的呻吟声。这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突兀,却也恰好映衬出他此刻内心的激荡。

“无论是谁,是龙是虎,敢挡在老夫前面,敢坏了这大计……”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如寒星般璀璨,“都别想活着看到明天的太阳。谁也阻止不了,谁也不能。”

他的话语如同冬日的寒风,冷酷而决绝,没有丝毫转圜的余地。

烛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微弱的光芒在黑暗中显得格外耀眼。

他的身影在烛光的映照下,时而被拉长,如同一个巨人般矗立在墙边;时而又被扭曲,仿佛变成了一头蛰伏在暗夜中的巨兽,正伺机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