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乡愁、豪情、悲欢

2025-08-23 2408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何鑫智走过去,指尖在“民”字上顿了顿:“这字有筋骨,不愧是蓝星。”

对词区的关秋恺终于接对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下句,拿着诗签往领奖台跑,关念慈跟在后面,水绿裙摆扫过地上的墨痕,像条游动的鱼。

猜谜区的红灯笼下,卖花姑娘猜对了最后一个谜,捧着《蓝星诗选》抄本笑得见牙不见眼。

吴婶推着糕点车经过,见她怀里的抄本,特意多塞了块“床前明月光”的糕:“配着诗吃,更甜。”

日头爬到头顶时,时念再次敲响铜锣。

三个区域的优胜者己站在戏台前,王思哲也在其中——

他在对词区接对了“飞流首下三千尺”的下句,此刻捏着诗签的手还在抖。

“接下来,该揭晓蓝星诗选的秘密了。”

时念拿起一本蓝布封皮的抄本,举过头顶,“这些诗里的河,未必是咱们见过的河;诗里的月,也未必是此刻的月。

但它们写的乡愁、豪情、悲欢,与咱们并无不同。”

她目光扫过台下,见张兄还在望着“黄河”的诗签,补充道:“若诸位好奇黄河在哪,不妨记住‘黄河之水天上来’——

它在诗里奔涌,便永远不会干涸。”

何鑫智忽然鼓掌,掌声像投石入湖,引得全场跟着拍手。

狄英杰扯着周子昂往雅间跑:“快,让念姐给咱们讲讲诗中的长安到底什么样!”

王思哲站在原地,望着戏台中央的时念,忽然觉得眼眶发热。

穿灰布衫的张兄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怡红院,当真藏着宝贝。”

王思哲重重点头,望着比诗区新写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忽然想去砚台里蘸满墨,写一首属于云河村的诗。

戏台旁的回廊下,时念正让浅醉把抄本装箱。

何鑫智站在箱旁,看着“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字样,忽然道:“老夫忽然觉得,这蓝星或许不是异邦,是咱们没见过的远方。”

时念笑了,阳光落在她鬓边的素银簪上,亮得像河面上的光:“或许吧。

远方太远,不如先把眼前的诗读透。”

风卷着桂花香掠过戏台,吹得诗签哗哗作响。

穿粗布短打的汉子挑着货担往外走,嘴里哼着“黄河之水天上来”,扁担上的空筐晃悠着,像盛着一整条奔涌的河。

王思哲攥着诗签往比诗区走,墨香混着糕点甜香钻进鼻腔。

皇宫御书房的鎏金铜炉里,龙涎香正烧到第三寸。

南齐帝捏着张皱巴巴的诗签,指腹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字迹上反复,宣纸上的墨痕被按出浅浅的褶皱。

“好!好!好!”

帝王突然拍案,紫檀木案几震得砚台跳起来,墨汁溅在明黄袖口上,他却浑然不觉,只盯着那“飞将”二字,眼里燃着少年人般的光。

太监总管吓得慌忙跪下,额头抵着冰凉的金砖:“陛下息怒……”

“怒?朕为何要怒?”

南齐帝大笑,将诗签往案上一拍,“朕是欢喜!你瞧这句子——‘不教胡马度阴山’!何等气魄!”

他起身踱到窗前,望着宫墙外连绵的天际线,玄色龙袍的下摆扫过铺地的白玉砖,“当年澜沧在西疆,不就像这诗里的飞将?

朕守着这盛京,他守着那阴山,才算对得起南齐的万里河山!”

总管这才敢抬头,见帝王正对着诗签出神,试探着问:“陛下,这‘龙城’‘阴山’……奴才查遍舆图,都没找到踪迹。”

“找不到才好。”

南齐帝回头,指尖点着诗签,“这等气魄,本就不该困在具体的山水里。

你看这‘飞将’二字,是史籍中的陈威,是郭晗,更是澜沧!

是咱们南齐所有戍边的将士!”

他忽然对总管道:“去,把这诗抄五十份,送到各军大营。

告诉将士们,朕在盛京等着他们‘不教胡马度阴山’!”

总管刚要应声,又被帝王叫住:“等等。”

南齐帝望着诗签上“怡红院抄录”的小字,忽然笑了,“那怡红院的时念,倒真是个妙人。

寻常女子困于后宅,她却能让诗句长出翅膀,飞到朕的御书房里。”

“传旨,赏怡红院云锦十匹,让时念……多抄些这样的诗。”

总管低头应是,退出御书房时,见帝王正对着诗签轻吟,龙袍的金线在阳光下泛着光,竟与诗签上“阴山”二字的墨色融在了一起。

梁王府的水榭上,许澜沧正翻着刚送来的诗稿,每页都抄着怡红院诗词大会的新句,字迹娟秀,是浅醉的手笔。

“但使龙城飞将在……”

他低念出声,玉扳指在“飞将”二字上轻轻一叩,“这女子,倒是敢写。”

沧九站在身后,望着湖面倒映的云影,低声道:“东宫那边也收到了抄本,听说太子殿下把诗扔在地上,骂‘妖言惑众’。”

许澜沧轻笑,将诗稿放在石桌上,指尖划过“不教胡马度阴山”:“他自然骂。

这句子里的骨头,是他最缺的东西。”

他想起半月前太子在朝堂上哭求削减边防军饷,只说“天下太平,无需重兵”,那时他便知,这侄子成不了气候。

“主子当初说,时念是把好刀。”

沧九忽然道,“如今看来,她不仅是刀,还是面镜子,照得谁是英雄,谁是懦夫。”

许澜沧拿起诗稿,阳光透过纸页,将“龙城”二字的影子投在他手背上,像枚小小的烙印。

“起初我以为,她不过是借蓝星诗词博眼球。”

他指尖在纸页边缘,“却没料到,她把每句诗都种进了该长的地方——

将士们看到‘飞将’,会想起戍边的刀;书生们读到‘黄河’,会想起心中的河。”

水榭外传来脚步声,沧七捧着个锦盒进来,里面装着时念让人送来的新茶,茶饼上印着“明月几时有”的字样。

“时老板说,这是新采的雨前龙井,配着诗喝更有滋味。”

许澜沧打开锦盒,茶香混着荷风漫过来,他忽然想起时念在怡红院门口说的话——

“黄河流在心上”。

“她这哪是在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