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试验田

2025-08-18 2403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试验田

卫姜下了马车,穿着一身他认为适合下地的灰色布衣。他四处张望,目光在人群中搜寻着某个身影:“柳娘子呢?”

这时,一个戴斗笠穿灰麻衣的身影在人群外挥手。柳芸的声音清脆地传来:“都过来吧,挽好衣袖裤腿,跟我下田!”

她早就准备好了五亩试验田。清晨的阳光下,水田里泛着金光,秧苗整齐地排列着,等待着被移栽。

卫姜看着那道消瘦挺拔的身影,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他快步走上前,一边挽起袖子一边说:“我可是专门请教过农户,知道该怎么插秧。”

柳芸转过头,笑道:“那待会可要让大家见识见识县令大人的本事。”

其他人也都跟着下了田。有经验的村民开始教那些第一次下田的人。水花四溅中,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阳光渐渐升高,照在每个人的脸上。这个特殊的日子,注定会在韩家村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柳芸正在教授村民们插秧的技巧。这看似简单的农活,实则大有讲究。村民们围在她身边,个个神情专注。

“秧苗要拔得整齐,用稻草绳扎成小把,放在簸箕里运到田里。”她蹲下身,纤细的手指轻轻拨弄着泥土,“根系要完整,泥土要裹紧,这样成活率才高。”

卫姜在一旁学着,不一会儿汗水就浸透了他的粗布衣衫。他直起酸痛的腰身,抹了把额头的汗珠:“这活计当真不易,我这腰都快直不起来了。”

“才干了多久?”柳芸瞥了他一眼,嘴角微扬,“这不过是开始罢了。”

田间劳作的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笑了起来。有人打趣道:“县令大人这是没吃过苦啊!”

卫姜讪讪一笑,继续弯腰干活。他偷眼观察着柳芸,只见她动作娴熟,指导村民时神情认真,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农事老师。

若不是刚从村长那里得知这片田是她家的,卫姜还真要被她这副模样骗过去了。这位柳总管,当真是深藏不露。

“柳总管,这秧苗要插多深合适?”一个年轻村妇举手发问。

柳芸走过去,蹲在她身边细细讲解:“要看泥土的松软程度,一般是三指深最好。太浅容易倒伏,太深不利生长。”

她一边说,一边示范,“你看,这样插下去,泥土要轻轻压实...”

有了这么多人帮忙,五亩地的活计进展飞快。太阳渐渐升高,田间的雾气散尽,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窒息的闷热。

“大家先歇会儿吧。”柳芸直起身,擦了擦脸上的汗珠,“阿珑,帮忙把水缸里的清露给大家端来。”

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聚在田埂上,有的扇着草帽纳凉,有的低声交谈。柳芸站在高处,目光扫过眼前众人休憩的景象,眼底闪过满意。

休息过后,大家又投入到紧张的劳作中。到了正午时分,五亩田地终于插完了最后一株秧苗。

“走,都去河边洗洗。”柳芸领着大家来到河边,“然后去韩木匠家吃饭。”

河水清凉,冲去了大家一上午的疲惫。村民们说说笑笑地往韩木匠家走去,柳芸却留在了最后。

她望着那片刚插完的秧田,阳光下泛着粼粼水光。这是她在这个世界的第一片田,意义非同寻常。

休整过后,柳芸又带领众人来到育苗室。一块巨大的木板支在那里,上面画满了各种图示。她请来了韩勤和穆氏这两位老育秧员,准备传授育种技巧。

“大家都看得清楚吗?”她指着木板上的图画,“这是秧苗的生长周期,从播种到移栽,每个阶段都很关键。”

韩勤接过话头:“育秧最忌讳的就是温度不够。秧床要选在向阳处,还要做好防风...”

穆氏也补充道:“浇水也有讲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柳芸一边听两位讲解,一边在木板上补充重点。她的笔触流畅,很快就将要领画得清清楚楚。

“每个人都拿块木板,用红木子把图画抄下来带回去。”她对着各村来的年轻人说道,“这些都是经验之谈,要好好记住。”

讲解完毕,柳芸正准备离开,却被殷欢叫住。

“柳总管!”殷欢小跑着追上来,笑着邀功:“我已经学会八十个字了!早晚有一天我能学会整整一千字!”

柳芸脚步一顿,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她没有回应,转身就走。

这丫头怎么学得这么快?究竟是谁在教她?

这一千字的门槛是故意难为她的,因为柳芸不希望她整日沉浸在复仇中,希望能把重心放在别的事情上,重新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待柳芸回到家中,三郎迎了上来,神神秘秘地拉着她的衣袖。

“阿娘,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小家伙踮着脚尖,在她耳边小声说道,“阿珑叔借走了千字文,送给殷欢姐姐了。”

柳芸闻言眉头紧皱,她沉默片刻,喊来了正在菜园里忙活的阿珑。

“夫人。”阿珑放下手中的农具,擦了擦手走过来。

“阿珑,你借书给殷欢?”柳芸直视着他的眼睛。

“是的。”阿珑坦然地回答,“好学的人应当给与支持鼓励。我只是借书给她而已。”

“你们什么时候这么熟悉了?”

“回夫人,没有。”

“没有是什么意思?”柳芸的语气微微加重。

阿珑神色依旧坦荡:“就是普通相识的程度。夫人,您是不是想多了?”

柳芸盯着他那双清澈的眼睛,突然觉得自己似乎确实有些过度解读。

她转身走向堂屋,脚步略显沉重。

阿珑望着她的背影,觉得柳芸有点奇怪,不过是借本书而已,值得她这么大动干戈?

柳芸正准备去厨房看看晚饭准备得如何,阿珑却又叫住了她。

阿珑的脸上带着几分犹豫,欲言又止地站在原地。

“有何事就直说。”柳芸停下脚步,转过头说道。

阿珑搓了搓手,“夫人最近可曾注意过四娘每日去书院的发髻?”

这话让柳芸一愣,她仔细回想着四娘最近的样子。

确实,女儿最近的发髻总是歪歪扭扭的,但她一直以为是她过于活泼好动才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