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卫默接班墨具坊

2025-08-18 2360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第三百零七章 卫默接班墨具坊

另一边,柳芸带着卫默父子穿过工坊的各个工间。器械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工役们专注地忙碌着。她把各处的分管事都叫来认人,正式宣布卫默要做副总管接手墨具工坊事宜的消息。

众人虽然吃惊,但也没什么异议。毕竟现在墨具坊是柳芸的私产,她的决定向来不容置疑。更何况卫默刚才展示的经营手段,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这位就是卫公子,”柳芸向众人介绍道,“接下来等我与他完成交接后,工坊的事务就由他负责了。”

齐珑站在人群中,默默打量着这个年轻人。虽然心中有些不服,但也不得不承认,卫默确实比他们这些半路出家的强多了。

议事结束后,卫默就留下来翻看前面的账本。

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卫默渐渐皱起了眉头。工役效率不高,产品单一,一年多来毫无新意,这些问题都清晰地呈现在账目中。

但中午在饭堂和工役们一起吃饭时,他才真正理解了这些数字背后的故事。

“去年才修好进村的路,”一个老工役说道,“以前下雨天根本出不去。”

“是啊,”另一个工役接话道,“现在好了,有了稳定的采购渠道,不用担心原料断货。”

“柳总管对我们可好了,”一个年轻女工擦着眼角说,“我娘生病的时候,是她垫付的医药费。”

卫默这才明白,墨具坊能有今天的规模实属不易。柳芸只拿三成利润,其他都用在工役的优恤和韩家村的建设上。这不是一种单纯追求利润的营生之道,而是一个造福乡里的经营方式。

这让他陷入了郑重的思考。

要是只图利润,压榨工役、削减开支就能达到目的。但那样的话,恐怕柳芸会让自己连半个月都待不下去。

如何在保持现有福利的基础上提高效益,这个难题让卫默一时间没了主意。

另一边,柳芸又带着赵氏和小旺财去找住处。她们来到离自家不远处的韩老汉家。韩家原本有四间房,三个儿子一人一间,现在韩宇韩壮等都不在家住,一下就空了出来。

文氏站在门口,热情地招呼着:“快进来看看,虽然是旧房子,但收拾得很干净。”

赵氏跟着进去参观。

屋子虽然简陋,但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张木床,一个衣柜,还有一张书桌,虽然都是普通的木器,却透着质朴的气息。

赵氏站在门口,目光扫过这间即将成为自己一家栖身之所的房子。比起在卫家那些精致的耳房,这里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泥土地面坑洼不平,墙壁时不时掉落灰屑,头顶的茅草顶和漆黑的房梁更是让人提不起半点好感。

不过,这里是正经的一间屋子,比起从前混住在一起的下人房,还是大了很多。

“夫人,这里很好。”赵氏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努力掩饰着内心真实的想法。

柳芸注意到赵氏略显苍白的脸色,轻声道:“先暂时住这儿,”她的目光扫过房间的每个角落,“等农忙过后,我在后山习武场那边给你们建新房。”

“这里也很好,谢谢夫人。”赵氏低头作谢。

柳芸看着赵氏将自己准备的床帐挂好。柔软的被褥和厚实的帐子,让这个破旧的空间多了温暖。窗边摆上一张小桌,再放上几个软垫,倒也有了几分居家的味道。

“娘,这里真好!”小旺财蹦蹦跳跳地跑进来,兴奋地转着圈,“比以前住的地方大多了!”

赵氏眼眶微红,轻轻摸了摸儿子的头。从前在卫家,母子俩挤在狭小的杂物间里,连转身都困难。如今虽然房子破旧,却是真正属于他们的家。

日子就这样慢慢过去。

赵氏每天在柳芸家干完活就能回家,比起从前那种随传随到的日子轻松太多。闲暇时刻她又开始绣花。村里的妇人们见她绣工不错,时常送些鸡蛋菜蔬来换她教授绣活。

倒是小旺财,这孩子像条活泼的小鱼,三两下就游进了村里孩子们的圈子。他天性活泼,又爱说爱笑,很快就和村里的孩子打成一片。

“娘!娘!”这天,赵氏正在主家的厨房做饭,小旺财抱着一堆东西冲进厨房,差点撞到正在烧火的赵氏,“婶子们都说想学绣活呢!”

柳芸刚从后院练完箭回来,就看见簸箕里堆满了鸡蛋、青菜和豆腐。她拿起一个鸡蛋端详,蛋壳光滑圆润,一看就是村里人精心挑选的。

“看来我们小旺财在村里很受欢迎啊。”柳芸笑着揉了揉小家伙的脑袋,“这些都是婶子们给的?”

小旺财眼睛亮晶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嗯!李嫂说娘的绣活好看,想跟娘学呢!还说要给我们送鸡蛋!”

赵氏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都是村里人客气...”

“赵氏,这些菜容易坏,今晚就一起做了带回去吃吧。”柳芸说着走到水缸边洗脸。温热的水抚过脸庞,让她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

突然,一个念头闪过脑海。

“赵氏,你会做一种名曰‘蓬糕’的吃食吗?就是用鸡蛋、面粉和糖烤出来的那种。”

“奴婢没听说过着名字,但可以试试。”赵氏迟疑了一下,“只是...这样的吃食,奴婢从未见过...”

柳芸立刻掏出二两银子,“去买材料试试看,缺钱再问我拿。我记得集市上有卖糖的,明去多买些回来。”

韩宇恰好进门,看见这一幕差点没站稳。他揉了揉眼睛,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娘子,二两银子?什么吃食这么金贵?”他酸溜溜地说,“要不我给你做?我可是...”

柳芸白了他一眼,打断道:“就你那厨艺,还是省省吧。上次你煮的粥,我至今记忆犹新。”

韩宇讪讪地摸了摸鼻子,不再说话。他想起那次煮粥的惨状,确实不好意思再逞强。

“开饭了!”她朝院子里喊了一声。

孩子们闻声而来,饭桌上很快热闹起来。大郎和四郎有说有笑,三郎则不停地给弟弟夹菜。二郎依旧抱着书本,一边吃饭一边念念有词,活脱脱一个小书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