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边唐汉两军数日鏖战,另一边要表一表这宋军。
残阳如血,映照着柳条镇破败的城墙。林冲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眉宇间凝结着化不开的愁绪。自打失了柳条镇又夺回后,他越发感到独木难支。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梁山兄弟,如今大多己魂归九泉,只剩下零星的探马带回一个又一个噩耗。
"报——"一名士兵急匆匆跑上城楼,单膝跪地,"将军,东南方向发现一队人马,约莫五百之数,打着'岳'字旗号。"
林冲眉头一挑:"岳?莫不是..."他抓起丈八蛇矛,大步流星下了城楼,"备马!我亲自去看看!"
自柳条镇一役后,林冲深知独木难支,遂广派探马,西处寻访可用之才。然而,回报者多言梁山旧部己遭剿灭,令人扼腕。
这日,林冲率军行至一处山道,忽见前方尘土飞扬,一队人马疾驰而来。为首一将,白袍银甲,手持沥泉枪,眉宇间英气逼人。林冲勒马喝问:"来者何人?"
那将拱手答道:"在下岳飞,字鹏举,闻听林教头在此,特来拜会!"
林冲闻言大喜,二人下马相谈,竟觉意气相投,当夜便于营中结为兄弟。岳飞道:"兄长威名,鹏举久仰。今见兄长忧国忧民,更添敬重。"林冲叹道:"可惜梁山兄弟零落,否则何惧倭寇猖獗?"
岳飞目光炯炯:"倭寇肆虐,荼毒百姓,吾辈当奋起抗之!"
林冲深以为然,遂邀岳飞同返柳条镇,大摆宴席三日,犒赏三军。席间,二人商议破敌之策。岳飞道:"倭寇狡诈,擅袭扰,吾等当以奇兵制之。"
林冲点头:"贤弟可有良策?"
岳飞取出一幅地图,指点道:"倭寇常于沿海登陆,劫掠后即退。吾等可于其归路设伏,断其退路,一举歼灭!"
林冲拍案叫绝:"妙计!"
三日后,林冲与岳飞率军出征。行至一处山谷,岳飞令军士埋伏两侧,自引一队轻骑诱敌。倭寇果然中计,坠入谷中。林冲见状,大喝一声:"杀!"伏兵尽出,箭如雨下。倭寇大乱,死伤无数。
残敌溃逃至海边,却见战船己被宋军焚毁,只得束手就擒。此战大捷,百姓欢呼,林冲与岳飞之名,威震东南。
战后,林冲慨叹:"得遇贤弟,实乃天意!"岳飞笑道:"兄长豪杰,鹏举愿随左右,共抗外侮!"
自此,二人并肩作战,屡破倭寇,保一方安宁。倭寇大败的消息传至东瀛,织田信长震怒,遂遣麾下第一豪杰——"枪之又左"前田庆次为使,渡海前来议和。
这日,林冲与岳飞正在帐中议事,忽闻亲兵来报:"营外有一异国武士,自称东瀛使者,求见二位将军!"
岳飞眉头一皱:"倭人狡诈,恐有诈降之计。"林冲却道:"且先一见,看他有何说辞。"
不多时,一名高大武士阔步而入。但见他身披赤色阵羽织,腰佩朱鞘长刀,发髻高束,眉目间透着狂放不羁之气。来人抱拳一礼,操着一口生硬汉话道:"在下前田庆次,奉织田信长公之命,特来与二位将军议和!"
岳飞冷然道:"倭寇侵我疆土,杀我百姓,如今兵败才来求和,岂非儿戏?"
前田庆次大笑:"胜败乃兵家常事!信长公雄才大略,志在天下,岂会与海盗之流同伍?此番侵宋之事,实乃部分大名擅自所为。信长公愿与宋修好,共开商路。"
林冲沉吟片刻,问道:"既如此,倭寇掳掠的百姓、财物,当如何处置?"
前田庆次从怀中取出一卷文书:"此乃信长公亲笔,凡被掳宋民,尽数放还;所劫财物,加倍赔偿!"
岳飞接过文书细看,忽而拍案怒喝:"好个奸诈倭人!这文书上写明要我等割让舟山诸岛,方可议和,这就是你们的诚意?"
前田庆次不慌不忙,笑道:"舟山乃海上要冲,信长公不过想借来做生意罢了。若将军不允——"他忽然手按刀柄,眼中精光暴射,"那庆次只好领教二位高招了!"
帐中气氛骤然紧张。林冲哈哈一笑,丈八蛇矛往地上一顿:"久闻'枪之又左'大名,今日正好讨教!"
岳飞却抬手制止:"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前田先生,请回告信长,大宋疆土,寸步不让!若真要议和,就拿出诚意来!"
前田庆次深深看了二人一眼,忽然仰天大笑:"好!好!不愧是让倭寇闻风丧胆的英雄!庆次必如实禀报。"说罢转身便走,到帐门处忽又回头,"下次见面,或许就是在战场上了——届时,定要让二位见识我东瀛枪术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