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章 重阳(二)

2025-08-17 2578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王晴的早起,众人皆是意外的很,如赵从看出了她隐藏的不安 不同。

其它人见她笑的开心,以为她像是众多孩子们一样,期盼重阳节日的快乐而早起的。

特别是李大成,这些日子他倒是认会了数字,也知道了简单的计算,拼音之类的也跟着认会不少,但没有像李佑安一般,日日早起去赶场上学,他大多就呆在房间里看书,研究上面的单方和一些新奇的医学理论。

一呆就是一整天,有时连吃饭都是三叔送到屋里的,这就是他和王晴两个各忙各的奇葩师徒,日常很少碰面的原因。

李佑安,王晴倒是日日得见,问及他爷爷时,他总在说爷爷在研究单方。

而这些日子王晴又忙碌的很,没注意就忽略了李大成多次。

“哟,晴丫头起床了,是不是也和师父一样,闻见重阳糕的味道了啊,哈哈。”

王晴先是给他行了一礼,就随着他的话接道:“是啊师父,重阳糕的甜味我一早就闻见了,村里家家户户蒸重阳糕,到处都是甜甜的味道,我的馋虫都被勾出来了,那能睡得着啊,呵呵。”

众人哄堂一笑,气氛都欢乐起来了。

姜老太太正好端着一屉蒸好的重阳糕来到堂屋,忙招呼众人吃糕喝粥。

见王晴难得早起还卖乖,也是哈哈笑着说:“囡囡呀,今日要蒸六屉重阳糕呢,看你能吃几块哟。”

“嗯,阿奶,我要吃撑了才行。”

王晴一边夹着糕,一边含糊不清地回道。

毕竟彩衣娱亲也是中华美德呢。

“哈哈~”

重阳糕的确是甜呢,早上众人就吃完了两屉,饭后王晴走到厨房,见还在忙碌的母亲,王晴就小声道“阿娘,我想送一屉重阳糕去镇上给爹爹,他一人有些孤单了,我现在早点去,下午就回来,傍晚安排小孩子们,给村里家家户户的父亲母亲,办一场诗词朗诵会。”

听到王晴的话,筛着糕粉的徐冬娘,手上的动作一顿,眼神有些惊慌,上次小闺女哭着要去镇上,那是感应到他爹的不妥,这次呢?

众人都还在老宅,徐氏不敢大声询问,只很小声问道:“囡囡,可是有什么不好的感应。”

王晴也想到了她上次去镇上的哭闹,母亲都看在眼里,只是她都一个人默默承受,不敢诉说与任何人。

见她眼里有惊慌,忙安慰道“没事的,阿娘,我只是想到了,今日傍晚要给村里父老乡亲办诗词朗诵会,而自己的父亲一人在镇上,显得不符合节日氛围呢。”

徐冬娘将信将疑,“哦”了一声,就忙着给王晴把一屉重阳糕装篮子里。

堂屋中听到王晴说话的赵从,越发确定了他的猜测,但他思虑了一圈,鲤河村应是不会有变故,那就是镇上的王毅華 王毅淳和在黄州府的王毅傅的事了,这丫头神乎其神的,也许是真的感应到了什么不寻常。

那这一路就有他来护送吧。

他也想看看是哪里出了变故。

平日只服从王毅酉的大水牛,今日由赵从赶车时,竟然也乖巧的不可思议,动物避险趋安的本能还是很灵敏的。

驾车的赵从,坐在车板上的李大成和王晴,一路从老宅走向晒谷场。

是的,没错,李大成觉着他研究了多日单方,但手边没有太多的药物实证,他见王晴要去镇上送糕,就一起上车了,对于孙子李佑安,他则很是乐放心地放在鲤河村了。

以后,就多隔几日来一趟鲤河村看看吧。

村里学习气氛很是适合小佑安,他也乐意每日早起跟着众多小屁孩赶场上学。

他老了,孩子还是得有孩子的世界啊。

嗯,李大成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到了晒谷场,孩子们一如既往的按着早先的安排,正在跟着各班 班干部早读着。

这会正在读的正是拼音的拼读规律。

正如此刻的陈茵,她的领读,真的是把王晴的教习模仿的一模一样。

今早正是排到她领读了。

声音清凉的小姑娘,拿着小棍子学着王晴的样子,指着写在黑板上的两对词语,一遍一遍领读着,真是值得好好培养的教师人才呢。

“衣服 yī fu ,依附 yī fù 。”

“同样的发音,在这里“衣服”是一个名词,表示穿在身上的各种衣服,但换句话,它表达的却是动词,例如我早上要穿衣服,加了“穿”字,衣服就成了宾语…”

“还有,大家看这个词“依附”,它和“衣服”是不是同样的发声啊,但意思却千差万别,这里它表示,依赖 依靠的意思,这个词也有类似上面“衣服”的用法,例如:小草依附在大树下生长,这就是动词了,但,换句话,这种植物的依附性很强,它就是名词了…”。

真的是学了个十成十呢,真是好样的!王晴很是欣慰呀,同样的时间学习,这小姑娘表现出的不凡,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赶上王晴这个半罐子水了,后继有人呐。

王晴远远地看着,没有打扰,那正在学习的娃儿们也专心致志不被外事扰乱。

一首等这一遍领读完毕,王晴才 鼓着掌 走过去。

“陈茵,教的真好,真是了不起啊,这里我可要好好表扬表扬你了,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啊”。

“对…”

陈茵,羞红着脸,不敢看王晴,小声道:“先生,我都是学着你讲课的样子来的…”

王晴不吝夸赞道:“这就是学习啊,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这是过程,学会了,那这就是成就了,加油吧!陈茵,我很看好你的,未来鲤河村学堂的先生中定有你的一席之地。”

这个表扬着实 实诚,陈茵听着双眼含泪,先生又一次肯定她了,不枉她一夜一夜独自在黑暗中不断一遍一遍地模仿着先生的样子,只为了每三日,轮转到她的晨读 领读。

底下娃娃们也叽叽喳喳羡慕的不行。

“哇,陈茵也能当先生了,哇,好了不起啊,我要是也能模仿的一模一样是不是也能做先生啊”

同样的类似的自我打劲的话语,纷纷扬扬。

王晴也适时地肯定了他们,“同学们,陈茵同学就是你们的榜样,你们一定要好好向陈茵同学 学习,鲤河村新学堂将会有十二间教室,将来在这里求学的人定会越来越多,而你们这批先行者,将有大量的机会成为带领他们的先生…”

“达者为先,学习不分前后,能学到就是本事”

(大家希望我怎么继续写陈茵呢,呵呵,在这个封建时代,女性的形象不可缺少嘛,王晴一个女性太过独立特行了,多张扬几个女性是不是更利于社会发展呀。我很听劝的,欢迎大家云养人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