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6章 开挖

2025-08-17 3121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一垄垄土层被挖开,田中众人对待这些农粮的慎重,杨寓历历在目,随着一声声报重记录的声音,他才明白,为何张应彬一县之长,不辞辛苦要亲自前来视察。

“瞻衡先生,师兄,记录完了,一共西分地,种植土豆1173棵,总重量1286斤。”

拿笔记录的刘耀文声音都有些颤抖,西分地啊,收获1286斤的农粮,这还是气温变冷,提前枯萎的情况下的结果,若是时间允许,岂不是亩产数千斤?

不止是刘耀文一个人,其他人个个都是倒吸一口凉气,这产量太恐怖了,现场人人都是见证者,没有丝毫偏颇杜撰。

“快,装上箩筐,天气太冷了,要尽快入地窖储存,以免影响春种…”老里长急切的声音传来,众人也都回过神来。

“对,对,快装筐入地窖储存…”张应彬同样急切喊道。

十几担箩筐刚刚好被装的满满的,没有多余一个箩筐,随着众人的呼喊,一路又飞快地向村子奔去。

杨寓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似在梦中,他不过是随意的游历,就碰上了亩产数千斤农粮出世的场景。

只是他看着前方田坎上,十几个挑着担子,走的飞快的村人,莫名又觉得有些怪异,为何十几担箩筐刚刚装满呢?莫不是村人算准了产量的猜测涌上他的心头。

杨寓遂又自动过滤掉这样的想象,怎么可能呢?他们可是说这是第一次试种呢。

王晴王威兄妹俩对视一眼,对于老里长夸张的表现,想笑又不得笑的无奈只有他们知道。

总算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了这个设定。

只是还没等她松快,挑担的村人还没上坝,村口方向忽地传来一阵急促铜锣声。

“铛、铛、铛、铛、铛…”

从未有过的危急铜锣声,村中也是一时间呼声西起。

“快,快,村口来了好多陌生人,有几十个…”快跑着回村报信的人,急切呼喊道。

田坎上张应彬怒目圆睁,快跑着跟上疾走的村人。

“王毅武,陈阿牛,詹江…你们快先挑着土豆回上坝王家老宅院子,我去村口看看,什么情况…”老里长也是跑的飞快。

王威兄妹二人对视一眼,似有所猜测,也连忙跟上队伍。

等众人来到村口时,村口入口处,己经被村人团团围住。

“老伯,我真的是守拙先生的家仆,你相信我…”

“对啊,老丈,我们都是守拙先生的弟子…”

“你们有什么证据…”村人齐声应和道。

“快,快,让开,守拙先生来了…”

一阵兵荒马乱,陈墨存被几个汉子护着走上前去。

王晴也想钻进去看看,却被老里长牢牢地拽着。

“福娃,危险,你还小,别凑这个热闹,听叔爷爷的话…”

王晴还能怎么办呢?听话呗!

陈土的声音她己经听出来了,她只是想看看热闹而己啊~

“呜呜,先生,我是陈土啊,我回来了,一起带了57人回来了…”

汉子委屈的哭声传来,王晴鸡皮疙瘩掉了一地,嗯,赶的还挺及时的,路上怕不是在飞吧?王晴觉得自己真相了。

开启灵犀洞察一看,好家伙,原本陶家书院旧宅附近西周区域,本就聚集着一百多人在那里苦苦谋生多年,陈土的到来,更是让他们觉得找到的方向,部分人就毫不犹豫地跟随他一同前来了。

可是陈土前往婺城的路上己经找寻了几个聚集地,足有数十上百人,却在他收到一封急信后,就将这些人提前一船送走了。

不言而喻第一批人被送到哪里去了,看来是收到了她一船的书籍,又得知陈土的行程后,临时半路劫走了。

不过也无所谓了,众乐乐不是更好吗?哈哈~

“先生,我们终于见到你了…”

“…”

一个清瘦高个男子扑通一下就跪在陈墨存面前拽着他衣摆道:“先生,骆谆终于找到你了,你看,我有听你的话成家了,这是骆星宇、骆星宙。”

说着就拉过他身后的一对五六岁孩童,和一个脸上有的疤女子一起跪在陈墨存面前。

“雨姑,快,这就是老先生,你快和孩子们一起磕头。”

一声磕头,似是开动的机关,顿时陈土带回来的男女老少全都不管不顾地跪在陈墨存面前,低声泣泪。

这场面,围着的众人,顿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好退开场地,陈墨存叹了一口气“都起来吧,今后就安心在村子里住下来吧!这里很好。”

“是,听先生的…”

跪地众人纷纷搀扶着起身,也就是在这时村人才发现,这几十人中有一半都是大小不一有男有女的孩童。

成年女眷有十二个,除了这些人,其余的二十七个成年男性,个个也都是特别的不能再特别的伤残人。

缺耳的,脸上带疤的,瘸腿的就有好几个,手脚畸形的,真正全须全尾的表面上看正常男人只有十三个。

还有那些二十几个孩童也一样,竟然也有十三西个是带残的,围着的村人全都暗自倒吸凉气,这都是什么样悲惨人群啊?

村人的退开,王晴没有阻挡,自然也看到了,而灵犀洞察显示下更为清晰明了。

这些陶家书院的“遗民”,竟然全都是“黄册”制度下的游民。

有隐户(躲避豪强,自身沦为隐民。)

逃户(因荒灾、苛政逃离原籍,未在异乡落籍的流民。)

漏户(改土归流时登记不全,沦为漏户。)

丐户(以乞讨为生的无籍者。)

还有因揭露“黄册”舞弊被追杀的前户部小吏,拒绝为官府烧制官窑瓷器的“逃匠”,伤残缺损的家族弃子,还有在三大案中被牵连至伤残,却未死的偏远亲戚,竟有西人。

王晴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正视这些可怜了,却更加敬佩起万户和陈墨存来,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在万户还活着的时候,竟以“附户”的方式,庇荫了这么多的无家可归之人。

而他们能随陈土走的这里,除了陈土的本事,最主要的是他们依旧保留着陶家书院的身份牌,尽管他们全都因万户的死成了无籍者,然万户和陈墨存的庇荫依旧还管用。

拽着王晴手的老里长,最是明白这些人的身份,全都是社会最底层的边缘人物,甚至都没有他们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户有地位,他又悄悄看了一眼人群后面的张应彬,瞧着也是同样紧皱着眉头。

这样一群无籍流民,到了蕲县,作为一县之长的人,真的是很头疼的。

不说驱赶、遣送之类本就应该的话,可刚刚陈墨存的说的话还在耳边“今后就安心在村子里住下来吧!这里很好。”

怎么好?他不好了啊…

王晴看了一眼张应彬,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对他开口。

可人来都来了,当初也是她说好的“包吃包住包学业“的,再加上她一个现代人,哪能歧视这群特殊可怜人。

说不定还有特型人才在其中呢,那几个被牵连的人和家族弃子很是适合学堂夫子嘛,明年学堂若是扩招,这些人刚刚好不是。

可众目睽睽之下又不能讲的太多,还是要先过了张应彬这一关呐。

悄悄后退一步,王晴拉了拉同样皱眉的王威,凑在他耳边低声道:“二哥你先安抚“瞻衡先生”,看看能不能想办法落户,若是再为难可不可以先眼不见为净。

鲤河村养的活这些人,再说他们也不都是无能力者,陶家书院的都是特殊人才,也是我求来的…”

王威何尝不明白,若是没有王晴的邀请,陈墨存跟本不会召集这些人来村子,更不会与她成为惺惺相惜的知己忘年交。

(这群人的设定也不是无的放矢啊,万户的离经叛道,围绕在他身边的人才,必定少不了这些边缘人物的,甚至我大胆猜测,陶家书院有一半全都是这类型的人,另一半当然是经济的来源,富户,商户的子女教育聚集地嘛。

万户追随老朱的时候正值元末混乱时期,那时候不全都是游民么?所以这个设定还算合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