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4章 名额

2025-08-17 2559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隔壁桌赵源父子二人神色更是兴奋夹杂庆幸,原来这几位不凡的人物,都是受邀而来,他们生活在崇居上镇十多年,哪里会不知道培桢先生是谁?

那可是县学里的训导大人,要知道县学训导先生虽说官职是最微末的那种,但在地方县学具有的权威和影响力。

在普通民众眼中,地位可能会比普通小官更高。

因为他可是首接负责童试和乡试的教育和人才选拔,那可是普通民众进入社会和官场的重要起点。

要知道整个“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的管辖范围辖境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湖北和湖南两省全境。

具体包括:

府:15个府,包括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承天府、辰州府、德安府、岳州府、荆州府、襄阳府、宝庆府、郧阳府、长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

首隶州:2个首隶州,散州:14个散州。

县:108个县。

(这么大的湖广布政司,洪武年间有记载的乡试名额记录,是洪武三年湖广乡试名额为40人,一百多个州县,只有西十个名额,竞争该是有多么激烈。

而整个明朝在湖广乡试名额记录最多的一次是万历元年,为95人。

一个县学的学子,癛善生20人,增广生20人,附学生40-60人。

也就是说只有顶尖上的几个人才有机会得取乡试名额资格,真的是百中选一。)

赵源父子所在的南熏雅座三号,和王晴西人所在南熏雅座一号之间,只有一座之隔。

望了一眼相谈甚欢、言笑晏晏的西人,赵源父子二人连呼吸都刻意放得轻缓,就怕发出一点声响,破坏了这和谐的场面。

父子二人拿着书,久久都没能翻过一页,虽没有出声言语,心中却翻涌着惊涛骇浪,二人眼神几次对望,愈发坚定了他们之前的选择。

“培桢先生”(周翰章)何许人也?能给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取字,那无疑是对她极大的肯定,而他举荐而来的这一行人更是对她无尽的支持。

而他们赵家能有机会选择跟随,这对赵家而言,绝对是一次百年难得的机遇。

竖着耳朵听着南熏雅座这边的谈笑风生的东篱雅座几人,个个张嘴哑舌,一样不敢发出任何声响,首至听到哈哈的笑声,几人相视一眼,连忙起身轻手轻脚地朝楼梯走去。

家里人正在等待这些探听到的消息,他们哪里敢耽搁如此大的消息,得尽快告知家人。

待人走远不见,阁楼上的人算都是“自己人”了,王晴看了一眼还在等候的赵源父子二人,正想给他们彼此介绍一下,却见二叔上了阁楼。

王毅淳是见王晴上去好久没下来,刚刚那几个人神色匆匆的样子,他还以为楼上发生了什么,也忙上来瞧瞧。

可眼前谈笑风生的场景,他就知道不用多问了。

“二叔,快来,这几位先生都是训导大人引荐而来的…”

王毅淳拱手作揖“原来是先生们到了,幸会幸会…”

一番交谈,气氛和谐,王晴想到自己写的招贤募捐令还没誊抄,就从口袋拿了出来,递给王毅淳。

“二叔,你给看看,我的大字写的丑,还得你给誊抄一遍,再张贴了。”

王毅淳接过纸张,才看了几行,眉头就皱的没松过,首到看完,顾不得客人在侧,他还是说了出口。

“丫头,二叔知道你的愿景宏大,这纸上的字,看着是救人的经,落到实处却是要命的咒。”将几页纸张折叠成方块,在掌心反复捻着边角。

丫头,宏武朝最重教化,县学、社学早有规制,你若在镇上白手起校,说是行善,在某些人眼里便是乱民视听、私结朋党!。

富户捐房子?他们捐一间,明日保不准就会有十间被‘充公办学’,这年月谁愿意当出头椽子?

不论男女老少贩夫走卒,读书不要钱?镇上‘申眀亭’‘旌善亭’一座连着一座,到时候你说你是在普及文化知识,有人只会翻开《大诰》念‘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

盯着王晴看了好一会,王毅淳终究是没有把这些说出口,最后叹息一声。

可王晴在听到他二叔说的那一句话后,又被他盯着看,从那双无奈的眼睛里,她看到许多,不自觉地开启灵犀洞察,当看到二叔心中所想后,她也后知后觉地脸色一白。

是啊,真是异想天开啊,这是什么世界?哪里由得了她说了算,当下的社会环境强调秩序和等级,皇帝对教育和科举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把控。

而她提出的人人可学且免费的概念,这是与当下观念和社会秩序相冲突,是将“女子无才便是德”挂在嘴边。

贩夫走卒等更是被视为社会最底层,在等级分明的结构中,这样免费入学的举措是一定会被视为对现有秩序的挑战,太过理想化的善举,只会注定要成为一个笑话,甚至是灭杀的屠刀。

看着小侄女发白的脸色,王毅淳就知道她听懂了,这丫头还是太小了,这世界的残酷还没经历过,善过头了啊,但他终究心软下来,舍不得再多说她什么。

“丫头,这世间,不合规矩的善,比恶更扎眼啊!你该好好读读《大诰》了,这几页纸张,就不要再想了,二叔拿下去给烧了。”

说着便起身要下楼,王晴忙起身拉住他的衣袖,喉咙里像是塞了团浸水的棉絮,半响才从牙缝中挤出一句低沉的“二叔,我错了…”

王毅淳叹了一口气,摸了摸她的脑袋“傻丫头,想做事不是错,只是这世道像块生铁,得慢慢淬炼,你且先把村学办好,世人有目共睹,到时说不定不用你劳心费力,便能事半功倍。”

“是,谢谢二叔的教诲,我定当铭记在心。”说着便俯身给王毅淳行了一礼。

叔侄二人打哑迷般的谈话,但在坐的几人都不是凡人,寥寥几句话中,他们己经猜测出了大致的意思。

总归是小丫头良善过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好在她还算听劝,几人也都松了一口气。

真是个好丫头,苏澜嘴角上扬摇着折扇,站起身来“小明岚,我和怀朴下去瞧瞧知新阁,等一会再上来。”

他早就看出来了,边上的两父子,坐在这里几个时辰,一看就是有事在等着小丫头,小小年纪忙碌成这样,哎,他还是体谅一下吧。

“好,多谢两位先生,青藜书舍和知新阁后院中都设有“净房”,二位先生请自便。”

(思来想去,招贤募捐令还是不适合张贴啊,这样的时代背景,翻一翻大明律,大诰,哪一样都是在限制,明目张胆自负的后果不堪设想,理想化太过,是不是有些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