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现在算是对医疗舱了解的透彻,若是穿着干活时的衣物进去,就会被喷个彻底,若是提前换上干净衣物鞋袜再进去,就会温柔很多。
带着李大成换好衣物,穿上医务室专用静电鞋,照例医疗舱对王晴面部扫描确认,才打开舱门。
依旧是避免不了进门第一喷。
“检测到第二号基因序列,欢迎你,二号”
“标记确认,己授予使用权限,请录入指纹和基础信息,二号。”
和当初王晴一样,无声地一个透明操作板出现在李大成眼前,显示为个人信息登记。
按照王晴的提示,李大成神情恍惚,被动地听从着王晴的话语,拿起感应笔,逐一按照顺序填写完成。
姓名:李大成.
性别:男. 民族:汉.血型:
出生:公元1340 年 2 月 10日. 纪年:大元 至元六年 二月初十
住址:湖广 黄州府 蕲县 崇居上镇 上街头 李家草药铺
在进入第二道门前,同样是要更换无菌服。
“请更换无菌服”
首到穿上绣着<三级医疗舱专用>的蓝色防静电无菌服、帽子和鞋子,又被喷了一遍,李大成被王晴带着进入了第二道门,接着第三道门。
李大成活了五十六岁,尽管之前在王晴给你平板视频中见识过现代医院手术室。
可也没有亲身经历过来的震撼,这里似乎比视频中见过的更加不同,说不上来的感觉。虽说是第一次进来。
全白色的世界,温度似乎比在外面的土豆地里时低了好些,好在刚刚又套了一身从头到脚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连体衣物。
不敢随意触碰这里的任何东西,李大成结结巴巴话都不利索,颤抖着看向王晴。
“晴丫头,这就是未来医者待的地方吗?刚刚喷在身上的是灭菌药剂吧,医书上有记载。”
“师父,这就是你在书上看过的无菌手术室,这只是三级医疗舱,我没钱升级,要给义父做手术,需得在六级有吸入式全麻设备的手术室,还得在这里通过考核。”
想到没钱升级医疗舱的事,王晴声音都小了,尽管通过考核也还要好久。
钱,钱,钱不是万能的,可没钱是万万不能了,哎!
先给李大成介绍了一遍手术室里所有的设备和相应的医学常识。
“来,师父,戴上全息头盔,和我一样学习吧,你可以选择中医类的,也可以选择新医类的,但都是要从基础开始学,一级级熟练了,通关了,才能继续下一课。”
还在发愣的李大成被王晴戴上了,一个全包头的金属全息头盔,他看到了什么?
就如同面前就有一个人在和自己对话一样。
“二号授权者,欢迎你,中医博大精深,着重从整体调理人体。
西医依托科学,诊断精准、治疗高效,你是选择中医还是西医呢?
或者是两者相顾,促进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开辟全新的路径,你是否愿意深入探索?”
中医就是中华传统医学,西医就是晴丫头说的新医吧?
李大成六岁开始习医,自认为还算医术精湛,传统中医的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等医书,他可以说早己是滚瓜烂熟。
当他信心百倍地选择中医后,先是眼前场景自动切换,一个类似在自家药铺大堂的场景显现出来。
里面的教习先生,竟也转换成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以他最熟悉的语调,带领着他开始了一场终生难忘的经历。
“二号授权者,想学中医,基础知识必须打牢,现代中医医学基础知识融合了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与古代中医有所不同…”
全息头盔呈现的虚拟教学场景和互动式的学习方法,每一点都李大成震撼的无比。
“二号授权者,将为你展示第一个现代中医急救示例,以供参考…”
首先入眼的便是360度旋转展示的人体经络穴位,细密的金色脉络在半透明的人体模型中若隐若现,指尖轻点穴位,便会弹出古籍原文与现代研究的对比解析。
紧接着,眼前全息投影切换成动态三维脏腑模型,心脏瓣膜开合的机械原理与“心主血脉”的中医理论同步呈现,辅以跳动的数据流,将气血运行的传统阐释转化为可视化的能量流动轨迹。
突然,场景切换至古战场,白发教习演示着《黄帝内经》记载的外伤急救法,与此同时,现代创伤医学的处理方案以分屏形式同步播放,古今医术在全息光影中激烈碰撞。
当药材图谱浮现时,每株草药不仅展示外观样貌、生长周期、炮制过程。
更能通过气味模拟系统释放出真实的药香,根茎内部的有效成分以分子结构模型动态拆解,诠释着“君臣佐使”配伍的科学依据。
现代中医的基础知识,融合了多学科知识,如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形成更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李大成就像观天书一样,张大着嘴巴,看着眼前不断变换的场景,彻底哑口无言。
“示例展示结束,二号授权者,现在开始静心学习 中医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针灸学…”
“每一段基础知识,都需精益求精,完成阶段性通关考核,才能进入下一步学习…”
他幼时习医,是从小在父辈嘴中口传心授而来,几十年如一日不曾懈怠,可见到这样的教学场景,只感觉真是如井底之蛙。
光第一段中医基础知识,若是以传统教学,定是从背诵汤头歌开始的。
可这里面的中医基础知识却包括,阴阳五行学、气血津液、经络学、藏象学说等,用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一段考核通过了,才能进行他最得心应手的中医诊断学。
中医有西诊:望闻问切,通过观察、听闻、询问、触摸等方法收集病情,以判断病者的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
几千年以来,学医历朝历代都是口传心授,何以得见这般细致严谨的系统教学?
李大成心绪难安,难怪小丫头说未来是新医当道,中新结合才是出路,可若不选择中新医结合,中医才会没有出路吧。
(几千年的传统中医的确是博大精深,可现代生活节奏太快,耐性这个词,在日复一日疲惫不堪的上下班路上,己经被消弭殆尽,缓慢意味着等待,意味着耗时间…
我不反对中医,就像我的耳鸣一样,西医看了不管用,熬着喝了几个月苦中药,也是疗效不显,钱花了,时间也给了,耐心…日渐的暴躁,现在己经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