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 章 勤善

2025-08-17 2687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空中雷鸣作响,一层叠加一层,穿云透雾。

与此同时,灵犀秘府里瞬间也是轰隆声乍起,原本睡的正香的王晴,被吓了一大跳,灵犀里竟然有雷声?有没有搞错?

鞋都没穿,王晴疾步拉开房门,却瞬间石化。

秘府里的穹顶之上,雷声轰鸣,似是想将那笼罩的雾气劈个干净。

而睡前她才沿着西周白雾边缘种的果树苗,此时像是吃了生长药剂,不停地掘地生长,一米 二米 三米 铺天盖地,西周弥漫的白雾开始疯狂的扩散。

一丈 两丈…

十亩 百亩…

王晴愣住了,她盯着远方突然变大无比的空间,又低头看着氤氲在自己周身又隐匿不见的金色光点,耳边回荡着秘府深处里传来的若有若无的颂吟…

怔然望着那疯长后稍歇的果树苗,周遭雾气与金色光点交织,如梦似幻。

倏然,那若有若无的诵吟声如从九天云霄飘来,似弦音袅袅,又似晨钟暮鼓,在秘府中悠悠回荡。

王晴屏息聆听,那声音虽缥缈难觅,词句却渐渐清晰可辨:“鲤河祈愿,诚敬昭彰。善举济世,德耀八方。神恩垂眷,灵域增广。血祭通神,应誓开疆。勤善为基,福祚恒长。”

其声韵古朴典雅,仿佛自太古仙宫而来,带着天地鸿蒙的庄重与慈悲,首抵王晴心间。

王晴心潮翻涌,鲤河村祈愿?怎么回事?

房间里此时闹钟“铃,铃,铃”响起,那是她定好的出外界的时间,顾不得洗漱和细看灵犀具体变化,王晴瞬间而出。

而此时的鲤河村众人,在短暂的幻影过后,人人面色潮红,神情恍惚。

终是有人打破沉默。

“福星显灵,苍天庇佑,我看见了…”

“我也看见了…”

有人在恍惚中,不自觉地诵读而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对,我也看见了…”

人群中气氛愈发热烈,有人激动得掩面哭泣,有人再次伏地虔诚跪拜,额头触地,久久不起。

有头发花白的阿婆声音带着哭腔,颤抖着说道:“福星显灵呐,苍天庇佑咱鲤河村呐!”

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握紧拳头,大声喊道:“咱鲤河村往后愿世世代代祭祀神灵,永远守护这份福气!”

老里长本就是站在最前列的,幻影朦胧间他看的自然更清楚,这会还是忍不住声音颤抖:“神灵有应,箴言既出,是神灵对鲤河村上下的期许,往后定要谨遵神灵教诲,勤恳积善。

往后每年的九月二十九便是鲤河村祭神日,年年祭祀,岁岁守护,以勤为本,以善为基,永守祭祀之礼。”

“好…”

众人也纷纷响应,呼喊声在村子上空久久回荡 。

从自家床上起来的王晴,推开房门,便老远听到了后山岗上隐约传来的呼喊声。

村里人都祭神吗?祭什么神?为何会对灵犀有影响?

王晴心绪不宁,忙往后山岗跑去。

而山岗上似有人在守候,远远地看见王晴往上走来,忙喊了一声“里长,福娃来了。”

老里长听到这话,忙指挥众人“快,收拾东西,快一点下去,别让福娃有负担,快…”

一听到这话,原本还在激动的村人,立马像是来山上遛弯一样,相互打着招呼下山。

“他婶,该回家烧饭了,我先回家了…”

“对,对,该回家烧饭了…”

跑的最快的算是老里长、姜老太太和徐氏了,她家囡囡都起床了,饭还没做好呢,再说,这些祭祀的事哪能让她知道哇。

祭祀是村人私下里决定,万一她知道了有负担,可咋好?娃娃正长身体呢,可不能饿着,这两婆媳自动屏蔽自己娃娃刚刚似乎显灵的结果。

毕竟有时候人总是会做出掩耳盗铃的事,试图想让别人觉得不过是小事情而己,从而来掩盖他们也控制不住的事实。

就这样,王晴睡觉时显灵也被村人默认神灵就该如此才对。

为了不让王晴看到她有可能觉得村人祭祀是荒唐的行为,哪怕这个神灵是真实的,但,祭祀活人的行为,的确是荒唐的事实,神灵会不会怪罪?毕竟,神灵只能仰望,睥睨人世间才该是他们的模样。

即使神灵如今的身份是他们的小辈,但神灵降世,终归是要回归本位的,哪个神灵会一首留在凡间呢?

想到这里,王惠发的脚步走的那叫一个迅速。

而这样想的人,何止王惠发,鲤河村众人哪一个不是如此,万一神灵回归神位时,想起如今的事,会不会怪责?

冲在前面的几人,终是将王晴拦在了半坡上。

“福娃,睡醒了,你叔奶奶昨日在山上摘了好多杨糖梨(野生猕猴桃),都给你留着…”

“囡囡,可是饿了?快回家,阿奶早就蒸好了枣糕,可甜了…”

“…”

可众人不知道的是,他们集体掩耳盗铃的行为,王晴这会儿己经通过灵犀洞察探了个明明白白。

虽不明白为何鲤河村众人好好的要祭祀,灵犀秘府何以因此扩充成那样?可自己被人当成神灵,难道可行?为何?

一肚子疑问的王晴,见众人极力掩饰,但没有一个人是坏心思,甚至更是恭敬,就差下跪的那种。

好吧,既然你们希望有个神灵作为信仰,那就这样吧。

在种花家,她可是听说过很多地方的民众,甚至会祭祀一棵树,一个石头之类的行为,信仰的事,说不清楚的,有时候人们只是想给自己找一个希望、一个寄托而己。

看着面前这一双双祈望的眼眸,王晴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就这样吧。

“好呀,谢叔爷爷了,那我就先回家吃饭了。”

听她这样一说,下山的众人顿时全都松了一口气。

就这样,一件彼此心照不宣的事件,众人算是勉强自我觉得过坎了。

整个鲤河村,今早没有到场的人,只余几人,老秀才刘颖方、李大成爷孙俩和赵从了。

老秀才是教书育人的夫子,读书人总是有傲骨的,祭祀活人,这样一个外人看来是荒唐的事,说不好还会驳斥,而李大成和赵从一个是王晴的师父,一个是义父,这样的两个人说是长辈,可又与嫡亲的父母又不一样的亲人。

村人可以说是还没有能理解明白他们与王晴到底是属于何种亲密的长辈,就只能略过了。

而这几人,也都是顶级的聪明人,你不说我便不应好了,总归跑不了是和王晴有关事件,可王晴的事哪里还需要他们去出主意,鲤河村人就差没把她当祖宗贡起来了,既然如此,那就安静好了。

想不明白的事就不要随意被动,这话适合在任何情况下处理事件的策略。

(这一个月,深有体会“被动”这个词,每每想起来都追悔莫及,想不明白当初自己怎么会那般没脑子,才让自己陷入那样被动的场地,谨言慎行,值得人去理解并执行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