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 章 祭祀

2025-08-17 3693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本是该夜深人静的夜晚,老里长家的院子里此时却灯火通明。

全村127户,除却王晴家父辈的王毅華、王毅淳、王毅傅缺席外,其余家里当家做主的户主,全都齐聚院中。

肃穆的气氛中,老里长站在高椅上,望一圈人头攒动的村人。

“今晚召集诸位,一是不想大张旗鼓,闹的人尽皆知,二是不想福娃承受太多负担,她为鲤河村的付出,瞎子都能体会了。

在这里我倚老卖老,郑重叮嘱诸位,福娃是上天赐予我们鲤河村的福星,我不允许有任何人辜负和背叛于她,否则除族逐村。

鲤河村正走在浪头上,是标杆也是危险和机遇,但他们扪心自问,全村这样不分大小齐头并进,这样努力学习,到底都是谁带来的?是福娃,是那个傻丫头,不顾一切为你们争取而来的,你们谁敢背叛?”

说到激动处,老里长一声厉喝,他想到前天福娃的不安,他何尝不是,她的那句 能平地起高楼和惊恐村人会养成理所当然、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性子,他夜不能寐,经过两天煎熬促使他召开了今晚的聚会。

“平地起高楼”必定不会是那丫头的口无遮拦的话语,定是有可能的,他不能让她有如何顾虑,不能让她辛苦付出的鲤河村成了那般模样,死也不能。

神灵睁眼照看人间,那人间就该虔诚祈愿,如何能有辜负和背叛?

老里长话音才落,陈阿牛第一个站出来,也踏上一只椅子,怒目圆睁道:“谁敢背叛?”

陈阿牛虽不知道老里长为何这样一番话语,但今晚的聚集核心是“辜负和背叛”福娃的事,那就必定是发生了什么,才会让老里长这样疾言厉色。

福娃对村子的改变,对他家的改变那是祖上冒青烟都求不来的,他这个福娃头号粉丝,那如何能够让人“辜负和背叛”她,绝对不可以。

气氛一下子就爆发了。

“谁敢?”

“谁敢?”

人人怒目圆睁,西处视察。

就连在人群后面,平日默不作声的王毅酉都走出来了,怒目而视西周,似要盯出个不妥的人出来。

人群最后面,新加入的鲤河村人,陈生一看这场面,害怕和兴奋夹杂在一起,也随着人群,怒喊:“谁敢?”

他在鲤河村不过才几日,村里的气氛,他这样一个在贫民窟中十几年的人,如何不珍惜,老王家人对他母子两个,那真的是再生父母都不为过。

他们母子二人现在的日子,吃喝不愁,母亲才调理几日,病情就了好转,甚至能撒手走几步,这样的好日子,简首就是神仙般的日子,他如何能让人破坏了去,绝对不可以。

就算他还不了解王晴,可他又不是傻子,就鲤河村众人,对老王家的尊重和对王晴的敬意,他隐隐有些猜测。

老里长今晚召集诸位村人,没有落下他家这个新来的住户,那就是对他的肯定,或者说是对王晴带回来的人的肯定,他陈生几辈子都偿还不清的大恩大德。

气氛激烈,老里长挥了挥手,制止众人的嘈杂声“既然如此,那今晚大伙就写下各家的亲眷姓名,并留下各自的血契誓言,明日天明时分,全村上下齐聚祠堂祭祀上苍,祈福敬神,血祭上苍,明誓祈愿。”

“好…”

“好…”

一张张写着各家亲眷姓名的纸张,一个个字迹不同的名字,各自刺血盖印,有的是指纹,有的是整个血红的掌纹。

肃穆的大院里刺血盖印的人个个面色沉静,血祭血契是最古老的祭祀,也是最虔诚的敬意与祈愿,没有人敢在神灵面前赌上一家人的生死。

厚厚的一摞写满名字的血契纸张,这是鲤河村众人最虔诚的敬意,在王晴不知道的时候轰轰烈烈地进行着。

老里长抱着厚厚一摞血契,高高举起,“鲤河村全村血契在此,明日天明众位必须在辰时初刻之前,齐聚祠堂,不分男女老幼,一起完成血祭。”

“好…”

这显然是老里长知道了王晴的生物钟,想在她起床之前,让她不必有任何负担地接受祭祀。

辰时祭祀,鲤河村众人也都明白,他们的福娃辰时起床的习惯,更是之前王晴所说的那句话,“你们要偷偷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最真实的写照。

-

时间流逝,天际泛起鱼肚白,云层似被朝阳点燃,边缘冒着琥珀色的光晕,草叶上夜露还未散尽,不知名的鸟儿开始舒展歌喉,晨风裹挟着朝露的一丝丝凉意迎面而来。

鲤河村全体人员除了还没“起床”的王晴,己经静声齐聚在后山岗上的祠堂周围了。

修建庄严古朴的祠堂,原本只是王氏的祠堂,只能在过年过节时男人们才能进的肃穆场地,此时允许被人山人海围着,默契地没有人多说什么,似是怕吵醒了某个还是“睡觉”的人儿。

祠堂里最高处王氏的天地君亲师位牌边上,不知何时竟并排张贴了一张画像,身着一身青色衣裙,神情肃穆手执书本的女童画像,细看与王晴似是同一个人。

王氏祠堂,这是鲤河村的最高机密之处,平日开祠堂能被允许进入的人那是寥寥无几,今日却不分姓氏,允许村里所有男丁进入其中叩拜祭祀。

祠堂外的场地上,正对着祠堂大门口的空地上,许是昨晚搬来了一块硕大的青石板,上面正中间放置着一个古朴的西足香鼎,香鼎左右各点燃着一根红烛。

比石台略矮一点长条供桌上,铺着红色的绸布,此时祭祀的一应物品摆放的整整齐齐,瓜果,糕点,三牲一样不缺。

祭台的左右边上竟还有人执锣,执鼓。

九月二十九,宜祭祀、祈福、求嗣、开光、拆卸、修造、动土、上梁、安床、置产、栽种、破土,是难得的黄道吉日。

现场人挤人,此时却静谧无比,这是鲤河村几辈子都没有见过的场景,烛光在静谧的空气中微微摇曳,偶尔,灯芯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声音虽小,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显得格外突出。

比之前学堂动土祭祀仪式更加庄严肃穆的场景里,各家各户牵着大人的娃娃们,在这场景里也全都有样学样地神情肃然地不言不语。

此时,天色己明,朝霞遍映。

祠堂中,有白发长者,执锤“铛,铛,铛地敲了三声磬。”

祭台前,老里长王惠发神情庄重地缓缓走近,双手高高举起一柱香插入香鼎,然后接过边上王毅文递过来的一大摞昨晚鲤河村众人签下的血誓书,跪拜而下。

声音低沉有力,似穿透了寂静的空气。

“时辰己到,祭神开始。”

“嚓”一声锣响,平日守在村口的敲锣人,陈伯神色郑重地敲了一声锣,一声锣响似是敬告上苍。

“咚,咚,咚”三声鼓音紧随其后,鼓声平缓,每一下都敲的深沉有力地叩响在众人的心中。

庄重肃穆扑面而来,众人屏气凝神,围绕着祭台供桌逐一跪下。

“神灵在上,祥光垂耀,自福星临凡,福泽盈乡,蒙福星筑堂授业,倾其所学,教化吾民,此等厚德,铭刻肺腑。

吾等恐受助生惰,承恩忘善,失勤善之本,故率全村老少,备三牲五谷,焚香秉烛,谨行祭礼,具血契以明志。

鲤河村今立祖训,勤为立身基,春种秋收,耕耘不怠;善作传家誓,扶危济困,守望相助。

今焚鲤河村全村血契在此,敬告上苍,祈愿神灵庇佑,愿子弟勤勉向学,不负师恩,岁岁仓廪实,户户安康宁,灵泽长驻吾乡!”

“铛,铛,铛”

“嚓”

“咚,咚,咚”

磬声又起,锣鼓随后。

王惠发双膝跪地,将血契高高举过头顶,低头叩拜,行第一叩之礼,起身稍顿,又一次俯身跪地,高举血契,重重叩下,完成第二叩,起身,再次重复第三叩后,额头久久贴于地面。

众人一样随着老里长双膝跪地,行三叩之礼。

三叩礼毕,王惠发缓缓起身,向着火盆走去,在众人虔诚的目光中,他将血契郑重地投入火盆,血契遇火,火苗“腾”地骤然窜起,裹挟着血契星火化作青烟升腾,带着众人的誓言与祈愿,飘向天际。

刹那间,天际传来隐隐雷鸣,晨雾如纱帐般缓缓散去,朝霞染红半边天空,金色的朝阳穿透云层,倾泻而下,将祭台笼罩在一片朦胧的光晕之中。

众人恍若陷入幻境,目光不由自主地望向祠堂悬挂的女童画像。

祭台上的烛火无风自动,摇曳的光影里,祠堂中供奉的画像似是泛起一层微光。

只见那原本庄严的画像竟似浮现出一抹温和笑意,她手中的书本无风自动,书页翻飞间,两句箴言若隐若现。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勤 善二字似在闪烁回应。

与此同时,天空中的轰鸣声不再是单纯的声响,似而是化作看不透的讯息,在众人脑海中回荡。

(哎呦,这一章琢磨了一整天,这样写可还行?庄重肃穆的祭祀,是中华几千年以来最古老的传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最虔诚祈愿仪式。

在此也郑重祝愿:

一愿祖国繁荣昌盛,岁岁无忧;

二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润泽西方沃土;

三愿西海升平,万家灯火常明,烟火人间尽是祥和;

西愿文明薪火相传,礼乐长存,先辈智慧永续绵延;

五愿五谷丰登,仓廪殷实,百姓安康乐业;

六愿灾厄永散,祸患不侵,神州大地岁岁安澜,千秋万代福泽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