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章 定心

2025-08-17 2309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王晴回过神,看着面前焦急的老头,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望着就在不远处的石头山,连绵高耸的大别山,流水潺潺鲤河,村里一切有条不紊,这些时日,人人视她如神灵,对她关怀备至,她的每一句话人人都无怨无悔地服从着,这也是她愿意付出的根源所在。

她从来也都是鄙视不劳而获的,就拿去窑场烧青砖一事来说,她宁愿村里众人多费些心力,人人参与其中,也不愿意首接购买,就是怕把村人养成理所当然坐享其成的性子。

总想着“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可如今学堂建设迫在眉睫,本可无所顾忌,可人性善恶说不清楚的,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人心叵测,她赌不起。

“叔爷爷”,王晴微微皱眉,眼中满是忧虑,“学堂楼板占地宽大,需要的材料太多,天气渐凉,学堂建设拖延不得,我一句话村里叔伯们就无怨无悔地辛勤劳作,毕竟这是咱们村集体的头等大事,人人以参与其中为荣。

可万一有法子能快速且不用村人如此辛苦建设就能高楼平地起,村人会不会被养成理所当然 不劳而获 坐享其成的性子?”

王晴顿了顿,眼神有些纠结,轻声道:“叔爷爷,我赌不起,我害怕…怕一时的省事,误了村里长远的风气…”

“福娃你在说什么?平地起高楼?那得怎样的付出?福娃,学堂咱们不急了,慢慢来,叔爷爷只希望你能平安健康,何况世上哪有不劳而获的,就算有那也定是要极大的付出,福娃你别冒险。”

王惠发自动忽略了她后面的话,只想着她会有怎样的付出,压根就觉得恶不会出现在鲤河村人头上,一心就焦急福娃将要承受的付出。

王晴有些泪目,看看这就是老里长,对她推崇备至视她为神灵的老人,鲤河村上下团结一心,他如定海神针般的存在,功劳首当其中。

“叔爷爷,若是真的能行呢?我只希望鲤河村好好的,可人性的善恶说不清楚。”

见王晴还是纠结这个问题,王惠发也没想成不成的事,一心只想着安慰她,拍着胸膛答道“福娃,那是不可能的事,你的付出人人得见,若真有有那坏心眼的,那就逐出鲤河村,这一点,叔爷爷绝对能保证。”

“谢谢叔爷爷,我信你,也信咱们村人都不是那般目光短浅的人,石子和沙子大家伙就都别管了,我来处理,一会咱们就开始扎钢筋笼吧,这也是复杂的事,可马虎不得,大家伙都可以学着。”

其实以王晴如今所拥有的灵犀,己不惧任何人了,大不了躲在灵犀里一段时间不出来,但鲤河村是她的家乡,她不想也不愿与村人走上陌路,才有了刚刚这般顾虑。

没有了顾虑,王晴心情都好了,重新牵着王惠发的手,一摇一晃地一起往石头山走去。

昔日乱石堆积的石头山,如今场地宽阔,再盖几栋楼的位置都有了,坐北朝南正对着鲤河源头方方正正的房子,众人正在忙碌着各自的事宜。

现在最忙的算是木工了,原本村里会木工的人只有五六个,按照王晴的给的流水线式的方法后,人数是足够了,但木工精细的活,还得几个老匠人来操作。

许是第一次架楼板模板,陈阿牛那是异常紧张,整个一楼密密麻麻树木林立,每一个支撑柱陈阿牛那是逐一摸过,不晃支撑稳固他才放心。

王晴过来时,他正在楼梯模板的位置加固“阿牛叔,昨天不是都架好了吗,怎么又忙起来了。”

看到王晴,拿着尺子陈阿牛像是找到了主心骨,“福娃,咱们这楼高三米六,做成宽两米的双跑梯,为了不影响室内规划,楼梯间现在搭建在室外,但在室外楼梯就悬空一面了,只加两根立柱支撑,我很是担心…”

原来是这样,“阿牛叔,现在我们场地宽阔,那就加建一面墙就是了,那楼梯相当于还是在室内呢,这样是不是你就不担心了。”

“呵呵,我就怕福娃你嫌弃我啰嗦,加建一面墙成本又增加了…”

“没事,咱们学堂建设以安全牢固为主,我是不懂建筑的,阿牛叔你是老匠人,以你们老匠人的想法来,我都支持。”

“好的,那我给你讲讲,咱们搭楼梯要讲的老规矩,双跑右进梯,宽两米,为了不影响走廊进出,进深需控制在一边教室,也就是六米,每一跑楼梯,踏步也需是单数,那踏步高度得计数准确…”

陈阿牛讲的仔细,王晴也听到认真,传统匠人的规矩从来都不是妄自菲薄,都是有理有据的,比如为什么是右进梯,那是因为人们习惯左手扶梯,右手提东西。

为什么必须是单数梯,那是因为人们落脚习惯先迈右脚,最后一步也落在右脚,这样不容易落空,且单数为阳,传统习俗阳为吉祥,所以慢慢单数楼梯就成了老规矩。

一番讲解,王晴明白了老匠人的规矩那是长期实践和经验积累的成果,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验证,是对建筑的安全性、实用性、舒适性等多方面综合考量的智慧结晶。

王晴忍不住给陈阿牛竖了一个大拇指“阿牛叔给你点赞,你们老匠人真的是了不起呢,这些你不讲,不懂的人哪里会知道啊,说不定还有人会理解为固执,我对传统传承了解的太少了,以后我若是说了和你们意见不一样的,你尽管提出来。”

憨厚的汉子听到王晴的表扬,不好意思地呵呵首笑。

“福娃,那我去找王毅武他们去商量加墙加柱的事了,你忙的话不用管我们,钢筋都到位了,扎钢筋人数多的很,我们不会耽误进度的,呵呵。”说着就急忙跑开了。

看了一圈工地,王晴对着跟着自己的老里长和场地做活的叔伯们讲道:“各位叔伯们,你们一定要以安全为主,多注意支撑柱,慢一点不要紧,明天大姐满月,我是要去护山村看望的,我不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好的,谢谢福娃…”

(翻看一些匠人们的传统规矩,发现每一样都包含着智慧结晶,觉得传承真的是了不起,老祖宗的智慧值得我们永久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