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孤儿苑(霍去病小跟班们出场!!)

2025-08-23 3356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春季适合踏青、打猎。少年们玩得不亦乐乎,汉武帝当然也想玩。

元朔二年仲春,上林苑的猎场里草木葱茏,新抽的柳条在风中轻舞,将浅绿的影子投在清澈的湖面上。

汉武帝勒住胯下的 “浮云” 宝马,玄色龙纹猎装在阳光下泛着暗金光泽,目光落在远处策马奔驰的少年身上,嘴角露出赞许的笑意。

霍去病正追逐一只梅花鹿,14岁的少年身形己显挺拔,玄色劲装的袖口被风掀起,露出线条日渐分明的小臂。

他张弓搭箭的动作行云流水,牛角弓在手中弯如满月,箭矢离弦的瞬间,桃花瓣恰好落在箭羽上,随着破空的锐响一同飞向猎物。

“好箭法!”

汉武帝高声喝彩,身边的赵破奴连忙策马跟上,眼中满是与有荣焉的骄傲。

这位曾与霍去病一同在孤儿院长大的随从,如今己是少年最得力的臂膀,腰间的环首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梅花鹿应声倒地,霍去病勒马回身,脸上沾着草屑却笑容灿烂:

“陛下谬赞了。”

他翻身下马,动作利落流畅,丝毫不见少年的青涩。

赵破奴连忙上前帮忙处理猎物,两人配合默契,显然早己习惯这样的场景。

汉武帝望着这对年轻的身影,捋着胡须笑道:

“打完这只鹿,今日狩猎便到这里。随朕去孤儿苑看看,那些孩子怕是等急了。”

他眼中闪过温情,这处孤儿苑上次他们来过,里面的每个孩子都承载着为国捐躯者的希望。

一行人策马穿过上林苑的桃花林,花瓣如粉雪般落在马鞍上。

赵破奴轻轻拂去肩头的花瓣,目光望向远处的长安城郭,想起自己也曾是孤儿苑的一员,若非陛下与霍去病的照拂,恐怕也难有今日。

孤儿苑坐落在长安城东南的僻静处,青瓦白墙围着小小的院落,门口的老槐树枝繁叶茂。

树下几个孩子正踮脚张望。见到汉武帝的仪仗,孩子们先是紧张地行礼,随即被霍去病和赵破奴的身影吸引,眼中泛起羡慕的光芒。

“陛下驾到!”

内侍的唱喏声刚落,苑内的孩子们己按序站好,虽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却个个身姿挺拔。他们大多是边关将士的遗孤,最大的不过十六岁,最小的才刚学会走路,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汉武帝走到庭院中央,目光缓缓扫过孩子们,声音温和却带着威严:

“朕上次来曾说过,待春暖花开时,便从你们中挑选年满十五岁的孩子,今日特来兑现诺言。”

他的目光落在几个身形高大的少年身上,他们正是去年就盼着入伍的孩子。

站在前排的几个少年听到这话,身体瞬间绷紧,双手紧紧攥着衣角,眼中的光芒亮得惊人。

赵破奴看着他们,仿佛看到去年的自己,那时他也是这样望着跟随霍去病的机会,心中充满忐忑与期待。

“赵破奴。”

汉武帝扬声道。

“草民在!”

赵破奴上前一步,躬身行礼。一年的军旅生涯让他褪去了青涩,身姿挺拔如松,腰间的佩剑虽未出鞘,却己带着军人的凌厉。

汉武帝指着他对孩子们笑道:

“去年他还和你们一样在这苑中,如今己是能随朕打猎的勇士。你们若肯努力,将来也能如他一般,甚至比他更出色。”

孩子们的目光齐刷刷投向赵破奴,羡慕中带着向往。

站在最左边的少年名叫陈武,父亲是雁门之战中牺牲的校尉陈广,他攥着拳头低声道:

“我也要像赵大哥一样!”

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年满十五岁的出列。”

汉武帝的声音再次响起,八个身形各异的少年应声走出队列,虽面带紧张,却个个昂首挺胸。

他们中有的胳膊上还带着劳作留下的薄茧,有的脖颈上挂着父亲留下的旧箭镞,都是在苦难中长大的孩子。

汉武帝走到他们面前,挨个询问姓名家世,听到每个孩子父亲的名字时,都会驻足片刻,眼中闪过沉痛与敬意。

“你们的父亲都是为国捐躯的英雄,”

他沉声说道,“朕不会让英雄的后代埋没,更不会让你们无依无靠。”

他转身指向霍去病:

“从今日起,你们便跟着去病和破奴训练,学习兵法骑射。去病虽比你们年幼,却有过人的军事天赋;破奴实战经验丰富,会教你们战场生存之道。”

孩子们听到这话,先是惊讶地看向年仅十西岁的霍去病,随即想起他在雁门之战中的传闻,眼中的疑虑渐渐变成敬佩。陈武带头行礼:

“谢陛下恩典!我等定会好好学艺,将来为国效力!”

“好!”

汉武帝朗声笑道。

“至于你们这支队伍的名称,朕还没想好,等你们练出模样,立下战功,朕再来亲自赐名。”

他望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少年,仿佛看到未来驰骋疆场的雄鹰,心中充满期许。

“谢陛下!”

孩子们齐声欢呼,声音里压抑己久的激动终于释放出来,有的甚至红了眼眶。他们知道,这不仅是一个机会,更是父亲们未竟的理想,是改变命运的希望。

霍去病上前一步,目光扫过八个少年,语气沉稳:

“从明日起,每日卯时在城外校场集合,迟到者罚跑十里。我会教你们兵法谋略,破奴会教你们骑射武艺,若有懈怠者,即刻退回苑中。”

他虽年少,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这是在军营中耳濡目染的气度。

赵破奴也上前补充:

“我会把自己在战场上的经验都教给你们,但若谁敢投机取巧,休怪我军法从事。”

他想起卫青将军的教诲,严师才能出高徒,这些孩子将来要上真正的战场,容不得半点马虎。

汉武帝看着两个年轻人的模样,满意地点头。他知道霍去病虽无军职,却有天生的将才;赵破奴忠诚勇猛,是最好的辅佐。将这些烈士遗孤交给他们,既延续了英烈的血脉,也为大汉培养了未来的力量,可谓一举两得。

临走时,陈武悄悄塞给霍去病一块磨得光滑的石子:

“这是我父亲生前常带的,说能安神。霍少爷若不嫌弃……”

他话说一半便红了脸,紧张地低下头。

霍去病接过石子,入手温润,上面还留着少年的体温。他认出这是边关常见的燧石,曾在兵士们的箭囊里见过无数次。

“我会好好收着。”

霍去病将石子揣入怀中,语气温和。

“明日卯时,我在校场等你。”

陈武惊喜地抬头,用力点头:

“一定不迟到!”

返程的路上,夕阳将一行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汉武帝看着霍去病把玩着那块燧石,笑道:

“这些孩子都是好苗子,你要好好带他们。”

“臣定不辱使命。”

霍去病郑重行礼,心中忽然涌起强烈的责任感。他知道这些孩子不仅是学生,更是战友,是将来要一同面对匈奴铁骑的兄弟。

赵破奴在一旁补充:

“臣会协助少爷严加训练,定不让陛下失望。”

他看着远处渐落的夕阳,想起自己的父亲也曾是边关将士,若父亲泉下有知,定会为他如今的模样感到骄傲。

马车穿过长安城门时,暮色己浓,家家户户亮起灯火。霍去病掀开窗帘,望着孤儿苑的方向,仿佛还能看到那些孩子在庭院里欢呼的身影。

他知道,从明天起,自己的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而这支尚未命名的队伍,将在春风中茁壮成长,终将成为大汉疆场上最锋利的剑。

回到卫府时,春桃正站在门口等候,看到他回来便连忙迎上去:

“少爷回来了?我炖了莲子羹,特意加了安神的百合。”

她接过霍去病脱下的披风,目光落在他腰间的玉佩上,轻声问道:

“今日去孤儿苑,那些弟弟们还好吗?”

“都很好,选了八个少年跟着我训练。”

霍去病走进正厅,接过春桃递来的莲子羹,温热的甜香驱散了旅途的疲惫。

“他们都是英烈之后,将来定会成为好男儿。”

春桃坐在一旁研墨,听着霍去病讲述孤儿苑的情景,眼中泛起温柔的光芒:

“那我多做些干粮,明日让他们带去校场。”

她知道少年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训练定然辛苦,需要充足的吃食。

霍去病看着她认真的模样,心中涌起暖意。将陈武送的燧石取出,与昭华公主的玉佩、春桃绣的剑囊一同摆在书案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