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秦宫遗址(六国论你们会背诵吗?高考要考的!)

2025-08-23 3524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次日,通往秦代离宫遗址的古道上。

霍去病牵马走汉武帝身侧,马蹄踏松针,响细碎。

赵破奴紧随其后,背箭囊水袋,不时打量密林。

此地距雍城祭祀坛二十里,

却是荒草丛生的秦代废宫遗址。

断壁残垣间,还能窥见当年恢宏。

“陛下,前面是秦惠文王祈年宫遗址,”

随行雍城县令躬身禀,捧泛黄舆图,

“县志记载,曾是秦始皇东巡驻跸地,

毁于秦末战乱。”

汉武帝勒马缰,玄色披风秋风扬。

望远处苍松翠柏间残墙断壁,

青灰色秦砖虽风化,仍倔强立土中。

砖缝野菊开得盛,金黄花瓣风中摇。

“秦以法家立国,建阿房宫、修长城,”

汉武帝声音带感慨,目光掠残墙,

“可短短二世就土崩瓦解,连离宫都这般模样。

去病,秦朝为何亡得这样快?”

霍去病翻身下马,赵破奴接缰绳。

少年走到断裂盘龙柱前,指尖抚鳞纹。

雕刻虽残缺,仍能看出当年精湛工艺。

他沉吟道:“臣以为,秦亡于苛政。

就像绷紧的弓弦,太过用力反而易断。”

这个比喻让汉武帝眼中闪赞许。

天子走入遗址深处,脚下碎石嘎吱响。

穿坍塌宫门,门楣留 “受命于天” 秦篆,

“天” 字己被战火熏得漆黑。

“说得好,”

汉武帝驻足残存夯土台基前,

这里曾是正殿,只余下半人高土墙。

墙角瓦当纹样清晰,典型秦代云纹。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本该与民休息,”

汉武帝道,“却修长城、建阿房、焚书坑儒,

百姓不堪重负,自然会起来反抗。”

霍去病走上台基,极目远眺。

渭水如带绕遗址,对岸农田农夫秋收忙。

他指一处夯土层:“陛下看,这秦砖烧制工艺,

竟与我大汉相差无几,只是砖缝糯米灰浆更坚硬。”

赵破奴凑细看,咋舌道:

“霍少爷好眼力!小的在军中见过修城墙,

这工艺确实比咱们现在用的石灰浆结实。”

汉武帝蹲身,指尖抚砖缝灰白浆体:

“秦人的工匠精神值得效仿。

朕听说你侍读时,总把兵法比作‘筑墙’?”

霍去病脸颊微红:“臣觉得,排兵布阵与筑城同理,

需兼顾防御与进攻。就像这离宫,

既要有宫殿彰显威仪,也要有城墙御敌,

可惜秦朝只重威仪,忘了民心才是最坚固的城墙。”

“民心是最坚固的城墙……”

汉武帝重复这话,目光悠远,

“大汉要长治久安,既要强军固防,

更要安抚民心。朕令边关屯田,

就是在筑这样的城墙。”

三人沿宫墙漫步,秋风卷落叶穿窗棂,

发出呜咽声响,仿佛诉说秦代兴衰。

霍去病发现刻秦军军阵的石壁,虽风化,

仍能辨认步兵、骑兵、战车排列样式。

“陛下看,秦军军阵前锋为轻骑,

中军为步兵,两翼配战车,

与我汉军阵法颇有相似之处。”

“秦人本就善战,不然何以统一六国?”

汉武帝观察石壁,“但他们的阵法太过僵化,

不如我汉军灵活。卫青创的骑兵游击战术,

比秦军车阵更适合对付匈奴。”

他忽然问:“你上次说的‘模块化战术’,

可否借鉴秦军阵法改良?”

霍去病眼睛一亮:“陛下提醒得是!

秦军阵法虽僵化,但基础单元划分清晰,

若能取其精华,再融入我军灵活性,

定能威力大增。就像用秦砖筑汉墙,

既有根基,又有新意。”

赵破奴听得入迷,忍不住插话:

“霍少爷的意思是,学秦军的严谨,

又保持汉军的灵活?对付匈奴散骑,

岂不是如虎添翼?”

“正是此理,”

霍去病赞许看他,“战场形势瞬息万变,

不能拘泥于古法,要学会变通。”

走到遗址中心水井旁,汉武帝发现井台刻

“水衡都尉监造” 字样,不禁笑道:

“看来秦朝就有专门负责工程的官员了。

去病你看,治国如治水,既要疏通,也要筑堤,

秦朝只知筑堤不懂疏通,才会溃堤亡国。”

“陛下圣明,”

霍去病躬身,“就像这口井,若只知取水不知修井,

终有干涸的一天;若能定期修缮,就能长久供水。

朝廷治理天下也是如此,需时常体察民情。”

日头渐西,金色余晖为残宫镀暖色。

汉武帝坐平整秦砖上,望渭水晚霞,

忽然问道:“去病,你说我大汉会不会重蹈秦覆辙?”

这个问题太沉重,连宦官都屏住呼吸。

霍去病毫不犹豫回答:“绝不会!

因为陛下懂得以史为鉴,既继承秦统一大业,

又摒弃秦苛政弊端。就像这残宫遗址,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废墟,更是警示。

臣相信,大汉定会比秦更长久兴盛!”

赵破奴也附和:“霍少爷说得对!

陛下不仅强军,还让百姓屯田增产,

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谁会舍得反叛呢?”

汉武帝被逗笑,起身拍霍去病肩膀:

“好个‘以史为鉴’!有你们这些年轻才俊,

大汉何愁不兴?”

他望残宫断壁,语气郑重:

“传令下去,将这处遗址妥善保护,

让后世子孙都来看看,苛政猛于虎,

民心重如山。”

返程路上,赵破奴牵马,听霍去病讲

秦代军制与工程,时不时点头称是。

汉武帝在前方缓行,不时回头看少年们,

眼中满是欣慰。

“陛下今日为何突然想来这残宫?”

霍去病策马跟上,忍不住问。

汉武帝望天边归雁:“再过一月便是卫青北伐,

朕带你来此,是想让你明白,强军固然重要,

但民心才是根本。你将来若率军出征,

既要勇猛作战,也要爱护百姓,

切莫学秦军的残暴。”

霍去病心中一凛,终于明白汉武帝深意 ——

这次参观不仅是历史教育,更是对他未来的期许。

回到行宫,暮色己浓。霍去病站窗前,

望远处残宫剪影,脑海回响汉武帝的话。

赵破奴端热茶,轻声道:“霍少爷,

今日听陛下和您谈论秦代兴衰,小的才明白,

原来打仗不止靠勇猛,还要懂民心啊。”

“你能明白就好,”

霍去病接茶盏,“将来随军出征,

不仅要会冲锋陷阵,更要记住,

我们守护的不仅是疆土,更是百姓的安宁。”

夜色渐深,汉武帝在灯下翻看奏疏。

案上放从残宫带回的秦砖,指尖抚纹路,

若有所思。

侍立宦官轻声问:“陛下,夜深了,

要不要传膳?”

汉武帝摇头:“再等等,把卫青的军报拿来,

朕要看看北伐的准备情况。”

宦官连忙取来军报,天子翻看,

嘴角露出笑意:“卫青己探得右贤王动向,

这一仗有把握了。”

他抬头望窗外:“去病今日说的民心重要,

确实有理。传旨,北伐期间,

凡扰民士兵,立斩不赦。”

“诺!” 宦官应道,心中佩服,

陛下总能从历史中汲取治国之道。

霍去病在房中灯下看书,却总想起秦宫遗址。

他取竹简,画秦军阵法与汉军阵法对比图。

赵破奴凑过来看:“少爷,秦军的战车阵

在平原作战很厉害吧?”

“厉害是厉害,但不如骑兵灵活,”

霍去病道,“匈奴多在草原作战,

战车根本追不上他们的骑兵。

这就是秦阵不适合对付匈奴的原因。”

“那我们的骑兵阵法,能对付所有地形吗?”

赵破奴问,眼中满是好奇。

“当然不能,” 霍去病笑,“所以要因地制宜,

山地用步兵,平原用骑兵,水战用楼船,

这才是用兵之道。就像秦始皇,

用对付六国的方法对付匈奴,自然不行。”

两人讨论到深夜,赵破奴才回房休息。

霍去病却毫无睡意,他走到窗前,

望着秦宫遗址方向,心中感慨万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