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暑气袭长安,未央宫宣室殿内。
殿顶冰窖送凉气,青铜冰鉴镇暑热。
几分清凉在殿中弥漫。
霍去病捧史书坐窗边,宫女纨扇驱薄汗。
少年脸颊因兴奋泛红,正与汉武帝论秦汉往事。
汉武帝斜倚云锦软榻,把玩玉龙佩。
玄色常服领口微敞,卸下帝王威严。
冰镇酸梅汤散清甜,窗外蝉鸣入耳。
殿内丝竹声轻扬,织就盛夏慵懒图景。
“依你看,项羽为何会败?”
汉武帝声音漫不经心,目光落竹简。
那里摊开着《项羽本纪》。
霍去病放竹简,语气笃定:
“回陛下,项羽勇冠三军,却刚愎自用。
不善纳谏,鸿门宴放虎归山。”
他续道:“定都彭城弃关中险地,
火烧阿房宫,坑杀降卒,失了民心。”
对比高祖,他说:“高祖知人善任,
韩信、萧何、张良各尽其才。
约法三章收民心,胜负早注定。”
想起现代纪录片,他补充:
“这就像筑城,项羽只知堆砖石,
不懂夯实根基;高祖先立梁柱,
再填砖瓦,自然稳固。”
“夯实根基…… 说得好!”
汉武帝抚掌赞叹,坐首身体,
眼中闪烁兴味:“那你觉得,
我大汉如何避免重蹈秦亡覆辙?”
霍去病心中一动,斟酌开口:
“秦亡于苛政与孤立,陛下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安民心;遣卫青北伐固边疆,
盐铁专营充国库,都是夯实根基。”
他融现代理念入古语境:
“朝代兴衰如西季更迭,唯有代代明君贤臣接力,
方能长治久安。”
汉武帝陷入沉思,指尖敲榻沿:
“西季更迭…… 你是说,
天下没有永不亡的朝代?”
声音低沉,带不易察觉的锐利:
“连三皇五帝基业都有尽时,何况我大汉?”
霍去病聊得兴起,穿越者知识库全开:
“陛下圣明。夏有太康失国,商有纣王无道,
周有幽王烽火戏诸侯,秦有二世暴虐,皆是前车之鉴。”
他脱口而出:“后世如唐……”
话音未落,猛地意识到不对,脸颊涨通红。
“唐?”
汉武帝敏锐抓陌生词汇,眉头紧锁:
“什么唐?朕从未在史书见过!
你说的后世,莫非指大汉之后,
会有新朝代取而代之?”
天子声音陡然提高,丝竹声戛止。
蝉鸣仿佛消失,只剩君臣紧张对峙。
霍去病心脏狂跳,冷汗浸湿后背。
他意识到犯致命错误,竟说唐朝!
在汉武帝面前说 “大汉会被唐朝取代”,
无异于预言亡国,是杀头大罪!
“陛下息怒!臣…… 臣失言了!”
霍去病跪倒在地,额头贴金砖,
大脑飞速运转,想补救之法。
“臣说的‘唐’,并非实指朝代,
而是古籍中‘唐尧之世’的简称!”
他急中生智,“臣想说后世若能效法尧舜,
方能长治久安,绝非指大汉会亡!”
解释虽牵强,暂稳局面。
汉武帝目光依旧锐利,却未立刻发作:
“哪个古籍?朕怎么从未见过?”
霍去病定神,决定赌一把。
抬头故作坦然:“回陛下,是臣在军中得的残卷,
据说是先秦方士所著,记朝代兴衰预言,
多‘天命循环’玄虚之语。臣年少记混,
把‘唐尧’的‘唐’当朝代名,实属该死!”
他重重叩首:“请陛下治臣失言之罪!”
殿内漫长沉默,冰鉴冰块融化声清晰。
霍去病感汉武帝审视目光,似要穿透衣物。
暗暗祈祷借口能蒙混过关。
良久,汉武帝缓缓开口,语气缓和:
“原来是先秦残卷,朕倒听说过些方士预言。”
他示意起身:“起来吧,朕知你不是故意。
只是‘亡国’二字,宫中不可乱说,
尤其不可在朝臣面前提,免引起恐慌。”
霍去病如蒙大赦,连忙起身,额头布冷汗。
躬身道:“臣谨记陛下教诲,日后定谨言慎行,
绝不再犯。”
汉武帝盯他半晌,忽然叹气:
“朕不是怪你,只是你说的‘朝代更迭’让朕心惊。
朕一生征战,开创盛世,总想着留万世基业,
却没想过……”
天子声音带落寞:“或许正如你所说,
唯有代代努力,方能延续国祚。”
霍去病抓机会补充:“陛下开创的基业己稳固,
只要后世子孙效法陛下勤政爱民、开疆拓土,
大汉定能远超夏商周秦,成千古未有之盛世!”
语气诚恳,眼中闪真挚光芒 ——
这是真心话,汉武帝功绩确实彪炳史册。
汉武帝脸色彻底缓和,露出笑意:
“你这孩子,倒是会安慰人。”
他示意宫女上茶:“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
与其担心后世亡国,不如做好当下之事。
朕决定,秋收之后再次北伐,
给子孙留安稳边疆。”
“陛下英明!”
霍去病连忙附和,趁机转移话题:
“臣愿率军随行,定不负陛下所托!”
汉武帝笑着点头:“朕就知你会主动请缨。
不过眼下是盛夏,先安心读书练兵,
养精蓄锐。”
霍去病心中松口气,却不敢松懈。
他低头翻竹简,掩饰刚才的惊慌。
汉武帝忽然问:“你说的先秦残卷,
还记其他内容吗?比如关于匈奴的预言?”
霍去病心头一紧,暗叫不好,
这是要追问细节?他定了定神:
“残卷破损严重,臣只记得零星几句,
说‘胡虏百年乱,汉家终一统’,
其他的都模糊了。”
他编得有模有样,眼神却不敢首视。
“后来残卷不慎遗失,臣也甚为可惜。”
汉武帝若有所思:“胡虏百年乱……
如今匈奴确实猖獗,但愿汉家终一统。”
他换话题:“说回兵法,你上次提的骑兵改良,
图纸画得如何了?”
霍去病松口气,连忙回应:
“己画好初稿,正想呈给陛下。
臣在马镫处加了软垫,可减少颠簸,
马鞍两侧加挂箭囊,取箭更便捷。”
“哦?快拿来给朕看看!”
汉武帝来了兴致,坐首身体。
霍去病连忙取来竹简呈上。
天子翻看图纸,频频点头:
“这个改良好!骑兵长途奔袭,
马镫磨腿是大问题,加软垫正合适。”
他指着图纸:“这里还可再改,
箭囊挂左侧更顺手,骑兵多右手持弓。”
霍去病眼睛一亮:“陛下说的是!
臣只顾对称美观,没考虑实战习惯。”
“兵法贵在实用,好看无用,”
汉武帝指点道,“你舅舅卫青的骑兵,
装备都是怎么顺手怎么来,从不讲究样式。”
提到卫青,霍去病笑道:“舅舅常说,
战场上活命最要紧,花架子要不得。”
汉武帝大笑:“他这话在理!明日让卫青也来,
你们一起商议改良,早日用到军中。”
“诺!” 霍去病应道,心中大石终于落地。
殿外夕阳西斜,暑气渐消。
汉武帝看天色:“留在这里用晚膳吧,
让御膳房做你爱吃的烤鹿肉。”
霍去病连忙道谢:“谢陛下恩典!”
晚膳时,君臣二人不再谈国事,
聊些民间趣闻。汉武帝问起军营生活,
霍去病讲赵破奴练兵趣事,逗得天子大笑。
“这孩子确实是好苗子,”
汉武帝夹鹿肉给他,“好好培养,
将来能成你的左膀右臂。”
“臣定会尽心教导,” 霍去病道,
“破奴对阵法有天赋,今日还说,
想改良骑兵号角的调子,让不同指令有区分。”
“哦?这个主意好!”
汉武帝赞许,“战场通讯最关键,
号角调子区分指令,能减少混乱。”
他越说越兴起:“明日让太乐令配合,
你们一起研究号角谱子,编出一套军号体系。”
霍去病心中欢喜,这是将功补过的机会。
他举杯敬天子:“谢陛下信任!臣定不负所托。”
晚膳后,霍去病告辞离宫。
暮色中,未央宫灯火渐起。
他回头望巍峨宫殿,心中五味杂陈。
作为穿越者,他知晓历史走向,
却必须小心隐藏秘密,稍有不慎便招杀身祸。
摸腰间玉佩,暗暗告诫自己:
在这个时代,谨慎远比才华更重要。
宣室殿内,汉武帝独自坐榻上,
玉龙佩。召来内侍,低声吩咐:
“去查一下,军中是否有关于‘唐’的残卷,
尤其是霍去病接触过的老兵和典籍。”
嘴上原谅霍去病,帝王多疑让他无法释怀。
内侍退下后,天子望窗外夜空,喃喃自语:
“大汉会亡吗?朕绝不允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