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接到圣旨,不敢耽搁。
他匆匆整理衣冠,跟着传旨内侍往未央宫赶。
暮色中的未央宫,像一头蛰伏的巨兽。
青石宫墙高数丈,云纹雕刻在残阳下若隐若现。
墙头琉璃瓦叠叠层层,赤黄二色在余晖里闪着光。
穿过章城门,驰道平整如镜。
两侧楸树枝叶繁茂,绿意挡不住暮色渐浓。
前殿轮廓在远处矗立,台基夯土筑成,白玉栏杆绕西周。
栏杆上龙凤纹饰栩栩如生,在暮色中添了几分威严。
宣室殿外,铜鹤铜鹿立在庭院。
青石板地面泛着潮润,青苔在缝隙里藏着。
内侍轻声禀报:
“陛下,卫青己到。”
“宣他进来。”
汉武帝的声音从殿内传出,沉稳有力。
卫青深吸一口气,理了理朝服下摆。
朱漆大门上的鎏金铜环,映着他紧绷的脸。
迈步踏入殿内,灯火瞬间涌来。
数十盏青铜灯悬在梁上,噼啪声里亮如白昼。
汉武帝坐在正中宝座上。
紫檀木宝座雕着九条金龙,龙鳞片片分明。
白虎皮坐垫铺在上面,毛须根根可见。
玄色龙袍裹着帝王身躯。
金丝绣的日月星辰在灯下发亮。
玉带束腰,通天冠戴顶。
汉武帝眼神锐利如鹰,扫过殿内众人。
卫青躬身行礼:
“臣卫青,参见陛下。”
“免礼,平身。”
汉武帝抬手。
“谢陛下。”
卫青起身,垂手立在一旁。
殿内两侧站着几位大臣。
丞相田蚡捻着胡须,神色不安。
御史大夫韩安国眉头紧锁,似有心事。
汉武帝目光扫过众臣,沉声道:
“边疆急报,匈奴又犯边境。”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他顿了顿,声音更沉:
“众卿有何良策?”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灯花偶尔爆开。
韩安国上前一步,躬身道:
“陛下,匈奴骑兵凶悍。”
“我军屡战屡败,士气低落。”
“主动出击风险太大,恳请陛下三思。”
田蚡连忙附和:“韩御史说得对。”
“不如坚守要塞,再做长远打算。”
汉武帝冷笑一声,手指叩击宝座扶手。
“七十年来,我大汉对匈奴屡战屡败。”
“士气蹉跎,国威沦丧!”
他猛地拍案:
“朕决意反击!”
“报我大汉七十年来的血海深仇!”
韩安国急道:“陛下,匈奴来去如风。”
“我军粮草难继,恐难支撑。”
“再议议,再议议啊。”
汉武帝突然抽出腰间佩剑。
寒光一闪,案头一角应声而断。
“再有多言者,有如此案!”
他剑指断案:
“朕意己决!”
殿内众臣皆低头,无人再敢开口。
汉武帝目光转向卫青:
“卫青,你怎么看?”
卫青上前一步,朗声道:
“臣附议陛下!”
“匈奴欺我大汉太久,该反击了!”
“臣愿领兵出征,讨伐匈奴!”
汉武帝眼中闪过喜色:
“好!”
“朕要的就是这份勇气!”
他环视众臣:“你们怕匈奴,匈奴便更嚣张。”
“但他们想不到,朕不怕!”
李广从武将队列中走出,抱拳朗声道:
“陛下,臣李广也愿出征!”
“飞将军有此壮志,朕心甚慰。” 汉武帝点头。
他看向卫青:
“朕任命你暂代车骑将军。”
“统领一路大军,择日出征!”
卫青惊得抬头,随即跪地叩首:
“臣何德何能,敢担此重任?”
韩安国急呼:
“陛下!卫青资历尚浅!”
“骤然提拔恐难服众,还请收回成命!”
汉武帝沉下脸:
“资历深浅算什么?”
“朕看的是胆识与魄力!”
“不服者,便是与朕为敌!”
田蚡想开口,被汉武帝眼神逼退。
汉武帝看向卫青:
“你可有疑虑?”
卫青叩首道:
“臣无疑虑!”
“定当奋勇杀敌,不负陛下厚望!”
“好!” 汉武帝朗声道,“春陀,宣旨!”
内侍春陀捧着圣旨上前,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擢卫青暂代车骑将军,统领大军。”
“粮草兵器,户部兵部即刻筹备。”
“如有军功者重赏,怠慢者严惩不贷!”
“钦此!”
卫青叩首:“臣卫青接旨谢恩!”
“此次兵分西路。” 汉武帝补充道。
“另外三路将领,朕择日再定。”
他看向卫青:“你有什么需求,尽管开口。”
卫青道:“臣恳请充足粮草。”
“精良兵器,强健战马。”
“备战出征,早日荡平匈奴!”
“准奏。” 汉武帝当即应允。
“户部、兵部明日起开始筹备。”
“务必按时交予你手。”
“谢陛下!”
卫青再次叩首。
汉武帝摆手:
“回去好生准备,朕等你捷报。”
“臣遵旨。”
卫青起身,躬身退出宣室殿。
走出未央宫时,夜色己浓。
月光洒在驰道上,像铺了层白银。
卫青摸着腰间玉带,心潮澎湃。
他想起小时候在平阳府养马的日子。
那时怎敢想,自己能领兵出征?
回到卫府时,己是深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