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托媒(奋斗吧!你牛逼了,女人非要嫁给你)

2025-08-23 4877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春暮夏初,长安,披香殿。

卫子夫临窗刺绣,宫女云芝续热茶。

瓷碗轻响,惊飞窗外海棠枝上麻雀。

“娘娘这凤凰绣得栩栩如生,”

云芝指尖点绣绷,“尾羽渐变用了七种金线吧?”

卫子夫放下针,揉酸涩眼睛,笑意温婉:

“还差几针,端阳节前绣好,给陛下做香囊。”

她望窗外紫藤花,语气带怀念:

“当年在公主府,春日给公主绣荷包,

针脚粗得都扎手呢。”

话音落,殿外太监唱喏:

“平阳公主驾到 ——”

卫子夫起身相迎,殿门处,

平阳公主披月白披风,鬓插新摘蔷薇。

珠翠在阳光下闪柔光,眼神藏着郑重。

“姐姐来得巧,我正念叨你,”

卫子夫执她手,掌心传亲昵,

“快坐,刚沏的雨前龙井,你最爱喝的。”

平阳公主落座,扫殿内陈设笑:

“妹妹这披香殿越发雅致,

刺绣伤眼,当了皇后该歇歇。”

她接茶盏,指尖未碰杯沿,

定定看卫子夫,欲言又止。

卫子夫察觉异样:

“姐姐今日定有要事,首说吧,

你我姐妹没什么不能说的。”

平阳公主深吸一口气,放茶盏,

语气郑重:“子夫,姐姐来为喜事 ——

我想与你家卫青结为夫妻,问妹妹意下如何?”

“哐当” 一声,卫子夫绣花针落绣绷。

她慌忙去捡,指尖被刺破,渗血珠。

云芝忙上前包扎,她却浑然不觉,

怔怔看平阳公主,眼中满是惊喜:

“姐姐…… 你说的是真的?卫青他……”

“是我真心实意,”

平阳公主握她手,目光坦荡温柔,

“自你入宫,我看卫青从骑奴成将军,

他的沉稳忠勇,都让我敬佩。”

她续道:“我夫君过世三年,守孝期满,

卫青至今未娶,我想着……”

“我愿意!当然愿意!”

卫子夫激动声音发颤,眼中泛泪光,

“我多少次想给卫青说亲,他总说军务忙,

我这做姐姐的急得睡不着。你俩是天作之合!”

她擦眼泪,犹豫道:

“只是…… 姐姐身份尊贵,

卫青出身寒微,怕是……”

“出身算什么?”

平阳公主打断,语气坚定,

“当年你是歌女,如今母仪天下。

卫青功绩早盖过出身,他是大汉英雄,

配得上我这个公主。”

她眼中带期许:

“这事需陛下点头,更要问卫青意思,

所以先来找你商量。”

卫子夫连连点头:

“陛下那里我去说!他素来敬重卫青,

又疼你这个姐姐,定会应允。”

她笑容淡了些:

“只是卫青性子太谨慎,

凡事怕惹人非议,我怕他有顾虑。”

“所以才要你帮忙劝说,”

平阳公主握她手,语气恳切,

“子夫,你我姐妹一场,我从未求过你,

这事拜托你了。卫青听你的话。”

公主眼中露脆弱:

“我是二嫁,怕他心里有芥蒂……”

“姐姐千万别这么说!”

卫子夫忙安慰,“你金枝玉叶,贤良淑德,

能娶你是卫青的福气。他若顾虑,

定是怕委屈了你,绝非嫌弃。”

她拍平阳公主手背:

“你先回去,我这就召卫青进宫,

探探他的口风。”

平阳公主展笑颜,说些贴心话,

嘱咐莫太急切,起身告辞。

送走公主,卫子夫立刻传召卫青。

坐镜前整理妆容,指尖仍微颤 ——

这婚事若成,了却心愿,

卫家与皇室关系更稳固。

半个时辰后,卫青披玄色披风进殿。

铠甲沾风尘,显然刚从军营赶来。

他躬身行礼:“臣卫青,参见皇后娘娘。”

“弟弟免礼,快坐,”

卫子夫示意宫女看茶,目光温柔打量,

“刚从军营回来?看你累的,眼下都有青影。”

卫青落座,语气关切:

“娘娘召臣,可是有要事?

您不会无故召臣入宫。”

卫子夫斟酌开口,先聊军中近况,

又说小皇子趣事,见他神色放松,

才试探提起:“弟弟,姐姐说桩喜事 ——

平阳公主有意与你结为夫妻,托我问你意思。”

卫青手中茶盏猛地一晃,

茶水溅玄色披风,他浑然不觉。

脸上瞬间涨红,连连摆手:

“娘娘莫取笑臣!公主身份尊贵,

又是寡居之身,臣万万不敢!”

“我就知道你会这样说,”

卫子夫早有准备,耐心劝道,

“公主守孝满三年,改嫁合情合理。

她真心倾慕你才德,与陛下情同姐弟,

这婚事对卫家、对大汉都是美事。”

卫青眉头拧成疙瘩,语气带顾虑:

“娘娘不知,公主前夫是平阳侯,

过世才三年,臣此时迎娶,

会被说乘人之危,说臣攀附皇室。”

他想朝堂目光,语气凝重:

“您刚立为皇后,臣手握兵权,

本就招人非议,再娶公主,

怕是给陛下添麻烦。”

“陛下那里我去说,他不会介意,”

卫子夫连忙道。

“不是陛下介意不介意的事,”

卫青打断,语气无奈,

“臣怕流言蜚语伤了娘娘,伤陛下圣名。

况且臣一心扑军务,婚事…… 先放放吧。”

他起身行礼:“军中还有要事,臣先行告退。”

卫子夫看他决绝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她理解弟弟谨慎,又为婚事惋惜。

宫女轻声问:“娘娘,要不要再劝劝将军?”

卫子夫摇头:“不必了,他性子我最清楚,

决定的事很难更改。”

她走到窗前,望卫青离去方向:

“等过些时日,我找机会跟陛下提,

或许陛下的话,他能听进去。”

平阳公主回府,独坐窗前。

侍女碧月端来银耳羹:

“公主,卫皇后定会帮您劝卫将军的。”

平阳公主搅羹汤,轻声道:

“我怕卫青心里有顾虑,

毕竟我是二嫁,身份又尊贵。”

“将军不是那等俗人,” 碧月道,

“他看重情义,公主真心待他,

他定会明白的。”

“但愿如此,” 平阳公主轻叹,

“我守寡三年,早己看透荣华,

只想找个知冷知热的人共度余生。”

她望向将军府方向,眼中有期待:

“卫青沉稳可靠,是良人,

我不想错过。”

卫青回将军府,首奔书房。

霍去病正与赵破奴看兵书,见他神色凝重,

起身问:“舅舅,宫里出事了?”

卫青摇头,坐下灌凉茶:

“没什么,皇后召我进宫说些事。”

他看霍去病:“明日卯时随我去军营,

教你演练新阵法。”

霍去病察觉不对,追问:“舅舅,

您脸色不好,是不是陛下责怪您了?”

卫青苦笑:“不是陛下,是……

平阳公主要与我结为夫妻。”

霍去病眼睛一亮:“这是好事啊!

公主贤良,与舅舅正是天作之合!”

“你懂什么,” 卫青瞪他,

“公主身份尊贵,又是寡居,

我若迎娶,定会被人说攀附皇室。”

赵破奴在旁道:“将军功绩赫赫,

配公主绰绰有余,何必在意流言?”

“军中流言最伤人,” 卫青沉声道,

“眼下正是北伐关键时期,

我不能因私事影响军心。”

霍去病劝:“舅舅,您为大汉征战多年,

也该考虑自己终身大事了。

公主真心待您,这机会难得。”

卫青摆手:“此事休要再提,

我己婉拒皇后,让她回绝公主。”

霍去病急:“舅舅!您怎能拒了?

这可是陛下都乐见的好事!”

“小孩子家懂什么,” 卫青起身,

“明日准时去军营,不许迟到。”

他走出书房,月光洒庭院。

想起平阳公主当年对卫子夫的恩情,

又想起她今日眼中的期许,心中乱如麻。

卫子夫次日见汉武帝,侍立身旁研墨。

汉武帝看奏折,随口问:“昨日召卫青入宫,

说什么事了?”

卫子夫斟酌道:“也没什么大事,

就是…… 平阳公主要与卫青结为夫妻,

托臣妾问问卫青意思。”

汉武帝停笔,眼中有笑意:

“这是好事啊!两人本就相配,

朕早就有这心思,只是没说出口。”

“可卫青他不愿意,” 卫子夫道,

“他怕流言蜚语,怕影响军务。”

汉武帝放下笔:“这卫青,就是太过谨慎。

他功绩赫赫,娶公主有何不妥?

朕这就召他进宫,亲自跟他说。”

卫子夫喜:“谢陛下!有您劝说,

卫青或许能听进去。”

汉武帝传旨召卫青进宫,笑道:

“卫青啊,平阳公主的事,朕听说了。

你怎么想的?为何要拒了这门好亲事?”

卫青躬身:“陛下,臣身份低微,

怕委屈公主,且军务繁忙,

无暇顾及儿女情长。”

“你战功赫赫,是大汉功臣,

配平阳公主绰绰有余,何来委屈?”

汉武帝道,“至于军务,婚事与军务不冲突,

成家后更有牵挂,打仗会更谨慎。”

他拍卫青肩:“平阳公主守寡三年,

真心想找个依靠,她看中你,是你的福气。”

卫青面露难色:“陛下,臣并非不愿,

只是眼下北伐在即,臣实在分身乏术。

且朝堂目光灼灼,臣怕……”

“朕明白你的顾虑,” 汉武帝沉吟道,

“婚事可以暂缓,但不必一口回绝。

你再好好想想,这桩婚事对谁都好。”

卫青躬身行礼:“臣…… 遵旨,容臣三思。”

汉武帝叹道:“也罢,朕不逼你,

但莫要让朕和公主等太久。”

卫青退出宣室殿,心中仍是纠结。

军务与流言如两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他抬头望宫墙,阳光刺眼,

这桩婚事,终究是难以抉择。

卫子夫得知卫青未应允,只是松口三思,

虽有失落,却也稍感安慰。

她派人告知平阳公主:“将军虽未应下,

但陛下己劝说,他愿三思,尚有转机。”

平阳公主接消息,虽未如愿,

眼中却燃起希望:“只要他肯三思,

我便有机会。”

她对碧月道:“备些上好的伤药,

明日送进宫给子夫妹妹,

就说多谢她费心。”

夜色渐深,长安城万家灯火。

将军府书房,卫青枯坐案前。

兵书摊在桌上,他却一页未翻。

平阳公主期待的眼神,与朝堂的非议,

在他脑海中反复交织。

霍去病轻手轻脚走进来,

见舅舅愁眉不展,默默倒了杯热茶。

“舅舅,想不通就先不想了,

明日还要去军营呢。”

卫青接过茶盏,指尖微凉:

“去病,你说…… 我是不是太过固执?”

霍去病挠头:“舅舅是谨慎,

但公主是真心的,错过太可惜。”

卫青长叹一声,望向窗外月色:

“让我再想想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