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河南大营的感应

2025-08-22 2189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河南地,落日余晖,卫青大营。

霍去病巡营归来,玄甲上还沾着尘土,刚解开披风,心口突然一阵刺痛。

“唔。”

他闷哼一声,按住胸口,脚步踉跄了下。

亲兵连忙扶住:

“将军,您没事吧?”

他摆摆手,指尖却冰凉,那阵悸动感越来越强,像有根针在扎心脏。

帐内的烛火突然摇曳,案上的羊皮地图被风吹得翻动。

霍去病下意识摸向腰间,指尖触到温润的玉佩 —— 是块虎头纹玉佩,边角磨得光滑。

这是他与赵破奴的成对信物,出征前各执一块。

“这对玉佩能感应危险,你我相距再远,遇险时都会发烫。”

此刻玉佩竟烫得惊人,贴在掌心像揣了块烙铁,烫得他指尖发麻。

“渔阳……”

霍去病低喃,念力感知突然变得紊乱,脑海里闪过渔阳的画面:

城墙崩塌,火光冲天,赵破奴的身影在乱军中挣扎。

他猛地冲出帐,帐帘被掀得猎猎作响,撞在廊柱上。

亲兵们愣住,只见霍去病大步流星往中军帐跑,玄甲的鳞片碰撞声急促如鼓点。

中军帐里,卫青正和将领们议事,地图上的河南地己插满汉军旗帜。

“五原郡的筑城材料明日就能到。”

他用玉圭指着地图。

“朔方郡那边也要抓紧,别误了工期。”

帐帘被 “砰” 地推开,霍去病闯进来,发丝被风吹得凌乱,掌心还攥着发烫的玉佩。

“舅舅!”

他声音发颤,胸口的悸动感还在加剧。

“渔阳出事了!破奴有危险!”

将领们纷纷停语,目光齐刷刷投向他,卫青放下玉圭,眉头皱起:

“怎么回事?军报还没到。”

“我心口发慌。”

霍去病按住胸口,说道:

“这对玉佩与破奴的是一对,刚才突然发烫,烫得灼手。”

卫青起身走到他面前,看着那块发烫的玉佩,指尖刚触到就缩回:

“确实烫得蹊跷。”

他知道这对玉佩的来历,是霍去病特意寻工匠打造的,说是有 “通心之能”。

“渔阳距此千里,就算出事,军报最快也得五日才能到。”

卫青沉吟,手指敲着案几,问道:

“玉佩发烫就能确定是破奴遇险?”

“破奴性子烈,渔阳兵力不足,定是死战。”

霍去病急步走到地图前,指尖点向渔阳。

“他若逃生,定会往南走,来找我们汇合。”

“我想派轻骑去接应,沿燕山南麓搜索,定能找到他。”

帐内一片寂静,将领们面面相觑。

“将军,千里奔袭太冒险了。”

校尉李昶开口说道:

“匈奴游骑在沿途出没,轻骑容易被伏击。”

“而且渔阳战况不明,盲目出兵恐有不测。”

另一位将领附和。

卫青盯着地图,渔阳到河南的路线被他用指尖划过,山川河流在烛光下格外清晰。

“去病,你可知千里意味着什么?”

他声音沉重。

“轻骑昼夜兼程,至少要十日才能到渔阳外围,粮草补给都是问题。”

“若渔阳己破,破奴未必能撑到那时。”

霍去病的目光异常坚定,掌心的玉佩渐渐降温,却让他更心焦:

“舅舅,破奴是员猛将,以后北伐匈奴还用得着他。”

“他带着玉佩,定会往南走,沿长城内侧行进,那里有汉军的烽燧。”

“派五十轻骑足够,快马加鞭,遇烽燧就问消息,定能接应上。”

卫青看着他泛红的眼眶,想起这孩子从小就重情义,赵破奴是他最信任的部将。

他沉默半晌,帐外传来巡营的梆子声,敲了七下,夜色己深。

“罢了。”

卫青终是点头,拿起令箭。

“你要去可以,但只能带五十人,皆是精锐。”

“遇匈奴游骑不许恋战,以接应破奴为首要,找到人立刻返回,不得延误。”

霍去病眼睛一亮,立刻抱拳:

“谢舅舅!外甥定不辱命!”

他转身就要走,被卫青叫住:

“等等,带足干粮和水,再备二十匹替换的马,昼夜兼程也要保重自身。”

“明白!”

霍去病接过令箭,转身冲出中军帐,玄甲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夜色里。

帐外,亲兵们早己整装待发,五十名轻骑牵着战马,马鞍上挂着干粮和水囊,弩箭上弦,随时待命。

“将军!”

亲兵队长见他出来,立刻翻身下马。

“何时出发?”

“现在就走!”

霍去病翻身上马,虎头枪斜背在身后。

“沿燕山南麓,昼伏夜行,遇烽燧就亮汉军旗号,问赵破奴的消息。”

“记住,见他腰间虎头玉佩,便是要找的人。”

轻骑们齐声应和,声音在寂静的大营里回荡。

霍去病勒转马头,最后望了眼中军帐的灯火,那里卫青的身影还在窗前伫立。

“出发!”

他一声令下,五十轻骑如离弦之箭,冲出大营,马蹄扬起的尘土在月光下连成细线,朝着东北方向疾驰。

夜风卷着马蹄声远去,卫青站在帐前,望着轻骑消失的方向,眉头仍未舒展。

“但愿…… 这对玉佩真能护你们周全。”

他低声自语,指尖仿佛还能感受到那残留的热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