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的风沙裹着马蹄声,卷过练兵场。
霍去病的玄甲沾着沙粒,令旗在手中划出破空的弧线。
“三三成伍!奔袭要紧!”
他对着骑兵喊,声音混着风声,却像鞭子抽在人心上。
“速度不减,间距不散!”
骑兵们应声催动马匹。
三骑一组的阵型在沙地上展开,马蹄扬起的黄尘连成流动的雾。
前排骑兵俯身贴马,矛尖斜指前方,后排始终保持半马距,目光警惕两翼。
“记得雁门之战的法子!”
霍去病的令旗指向左侧沙丘。
“遇伏兵立刻收缩,左攻右守后援!”
这是他首创、赵信在雁门之战前夕改进过的三三制,如今专为奔袭升级。
骑兵阵突然加速。
马蹄声从 “哒哒” 变成 “隆隆”,像闷雷滚过草原。
接近沙丘时,最前组突然变向,三角阵型瞬间收拢,矛尖对外形成防御圈,速度却未减分毫。
卫青站在高台上,手抚胡须。
阳光照在他的铁甲上,反射的光点追着骑兵移动,眼底的笑意藏不住:
“这奔袭阵,比雁门时更利落了。”
张次公在旁点头,手指点着阵型:
“三三制本就灵活,配上奔袭速度,匈奴的游骑拦不住!”
骑兵己冲过沙丘,三角阵迅速展开,如利剑般劈开假想的敌阵,转瞬又收拢追击。
霍去病的令旗再次挥下。
“长途奔袭演练!目标前方两百丈烽燧,保持耐力!”
他的玄甲披风被风扯得猎猎作响。
“注意换气,马速匀着来,别一开始就泄了力!”
骑兵们调整呼吸,马速稍缓却更稳健。
三骑一组交替领头,前组累了,后组立刻顶上,始终保持对烽燧的压力。
沙尘中,银甲流动如河,没有一丝散乱。
高台上的卫青首起身。
他看清了骑兵的配合 —— 前骑探路,中骑护矛,后骑观敌,正是奔袭战最需要的章法。
“比老阵强多了。”
他对亲兵说:
“老阵十骑一团,奔袭半程就散了架。”
霍去病突然指向右侧:
“假设遇匈奴游骑突袭!变阵!”
令旗落下的瞬间,骑兵阵像被风吹动的草,瞬间变形。
每组三骑立刻呈三角站位。
左骑挺矛迎敌,右骑拨马绕后,后骑举盾掩护,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不过一息。
假想的 “游骑” 被冲散,阵型又迅速归位,奔袭势头丝毫不减。
“好!”
卫青忍不住喝彩,声音被风送下高台。
“这变阵比雁门之战时更熟了!”
他记得赵信在雁门用三三制破了匈奴游骑,如今经霍去病改进,更显凌厉。
骑兵们冲到烽燧下,骤然勒马。
马蹄同时踏地,烟尘猛地炸开又落下,三骑一组的阵型依旧整齐,像钉在地上的铁三角。
霍去病翻身下马,玄甲的甲片碰撞作响。
他走到骑兵中间,拍着士兵的肩膀:
“奔袭战,快是命,合是魂!记住这股劲!”
“霍少爷放心!”
士兵们齐声应,声音震得烽燧的石子簌簌掉。
“保准冲得匈奴屁滚尿流!”
卫青走下高台,军靴踩在沙砾上沙沙响。
他看着列队的骑兵,又看看霍去病,眼里的赞许快溢出来:
“这奔袭阵比老法子灵活十倍!”
“遇着匈奴的铁蹄,这阵能钻能冲,比死扛硬拼管用多了!”
霍去病挠挠头,额角的汗珠滚进衣领。
“还是雁门的底子。”
他笑着说,避开卫青探究的目光。
“我琢磨着奔袭得快中求稳,就改了改配合。”
“瞎琢磨能琢磨出这阵?”
卫青挑眉,手抚胡须的力道重了些。
“去病,你这脑子装的是兵书还是神算?”
他指着烽燧方向。
“寻常骑兵奔袭两百丈就得散,你们连变阵带冲刺,阵型纹丝不动!”
“奔袭讲究个‘活’字。”
霍去病的令旗在手里转了圈。
“三人一组,谁也不拖累谁,马快脑子也得快。”
他突然扬声下令:
“再练一轮急停变向!奔袭最忌刹不住脚!”
骑兵们再次上马。
马蹄声重新响起,这次更急,像骤雨打在铁皮上。
距烽燧百丈时,霍去病令旗一挥,骑兵们同时收缰,马身人立,阵型却稳如磐石,没有一骑出错。
卫青抚掌大笑:
“明日查探高阙塞,就带这队骑兵去!”
“让匈奴尝尝汉家骑兵的奔袭厉害,看看谁还敢说我们追不上他们的马蹄!”
霍去病刚应下,掌心突然一暖。
风沙渐渐歇了,阳光铺在沙地上,烫得能烙熟鸡蛋。
骑兵们卸了甲,围着水囊喝水,汗水顺着下巴滴进沙子里,晕开一小片深色。
“霍将军这奔袭阵真带劲!”
年轻骑兵抹着嘴说。
“刚才急停时,我右边兄弟的马差点撞我,他一勒就错开了!”
“可不是,三人一组心里有底,奔再远也不怕散!”
霍去病站在沙地上,望着远处的草原。
中念 4 级的感知力让他能清晰捕捉每个骑兵的气息,连马蹄扬起的沙尘轨迹都看得分明。
这奔袭阵,是三三制在雁门经验上的升级。
专为匈奴的机动性打造,快能追敌,散能破阵,是插向敌腹的快剑。
卫青走过来,递给他一壶水,壶身被晒得发烫。
“你这阵,是冲着匈奴的游骑和王庭来的吧?”
他喝了口水,目光锐利。
“奔袭千里,首捣黄龙?”
霍去病接过水壶,仰头灌了一大口,水珠顺着下颌线滚落。
“舅舅说得对!”
他抹了把嘴,眼里闪着光。
“匈奴靠马快,我们就用更活的奔袭治他们,以快制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