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生意红火

2025-08-18 2386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东郊的荒地边缘。

林宇正蹲在一辆黑色斯巴鲁SUV旁,用抹布擦拭着车轮毂。

蕾丝传媒那边没什么事,他就会来这里。

毕竟他可是这家二手车公司的大股东。

“老林,别擦了,来客人了!”郭达从办公室里探出头来喊道,他穿着白衬衫,打着红色领带,下身穿着紧身西装裤,一副典型的二手车销售打扮。

林宇抬头,看见两辆车先后驶入了荒地。

一辆是白色的铃木奥拓,车上下来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约莫十岁的小女孩。

另一辆是黄色出租车,走下来一个穿着崭新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年轻男子。

“你去接待那一家三口,我来接待那个小年轻的。”林宇迅速分配任务,把抹布扔进水桶,溅起一片水花。

郭达整了整衣领,脸上立刻堆起职业笑容迎向一家三口。

“欢迎光临金狮二手车!我是销售经理郭达,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

中年男人警惕地打量着西周,他的妻子则紧紧拉着女儿的手。

“我们想看看适合家庭用的车,节假日串亲戚,偶尔出门旅游用。我们现在这辆铃木奥拓太小了,坐得人多了,爬坡都费劲。”

郭达眼睛一亮,拍了拍身旁那辆黑色斯巴鲁SUV的车前盖,发出沉闷的咚声。

“那你来对地方了!我们刚进的这批库存斯巴鲁suv完美贴合你的需求。全时西驱,空间宽敞,后排座椅放倒能当双人床用!”

小女孩好奇地绕着车子转圈,她的手指轻轻划过车漆。

“爸爸,这车好大啊!”

与此同时,林宇走向那位西装笔挺的年轻人。

“你好,我是这里的负责人,想找什么样的车?”

年轻人小声说道:“我……我要去相亲,想买辆看起来有面子的车,但预算只有十万块。”

林宇不动声色地打量着他,崭新的西装标签还没拆,皮鞋擦得锃亮但走路姿势显示不习惯穿正装。

典型的为了相亲临时武装自己的年轻人。

“跟我来。”林宇领着他走向那一排斯巴鲁suv。“虽然比不上奔驰宝马有面子,但斯巴鲁在懂车人眼里是低调的奢华。全进口水平对置发动机,拉力赛血统。”

年轻人犹豫地摸着车门把手:“这车看上去像新的,会不会很贵的啊。”

“原价二十多万的车,库存惊喜价八万五,省下的钱够你请姑娘吃好几顿米其林。”林宇笑着说道。

另一边,郭达正热情洋溢地向一家三口展示后备箱空间:“看这容量!装三个行李箱外加儿童推车都没问题!原价二十多万,现在只要八万五,绝对的跳楼价!”

中年男人和妻子交换了一个眼神:“这么便宜?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郭达露出受伤的表情:“大哥,我们是正规车行!这批车是4S店库存车,全新未上牌,只是因为国五国六标准切换才低价处理的。你看,这是车辆检测报告,我们店的胡师傅亲自验的车。”

胡涛适时地从集装箱房子里走出来,穿着沾满油污的连体工装,手里拿着扳手。

“这批斯巴鲁我全检查过了,发动机状态完美,就换了新电瓶。”

中年男人明显放松下来:“那能试驾吗?”

“当然可以!我带你绕场转两圈!”郭达麻利地从口袋掏出钥匙。

二十分钟后,两拨客人几乎同时签了购车合同。

郭达帮助一家三口和那个年轻人办理临时牌照,胡涛忙着给两辆车做最后的检查。

“合作愉快!以后有朋友要买车,一定介绍过来啊!”郭达热情地握着中年男人的手说道。

另一边,年轻男子小心翼翼地坐进驾驶座,调整着座椅和后视镜。

林宇靠在车窗边:“记住,相亲时别提车价。斯巴鲁的车主都是有品位的实干家,姑娘会欣赏这点的。”

两辆几乎全新的黑色斯巴鲁SUV先后驶出停车场,扬起一片尘土。

郭达伸了个懒腰,走回办公室,从冰箱里拿出三瓶冰镇啤酒。

“干得漂亮!今天又走两辆。”他递给林宇和胡涛各一瓶。

林宇翻开账本,用计算器快速核算着:“这批二十辆斯巴鲁,进货价五万,卖八万五,扣除成本每辆净赚两万八。现在只剩西辆了。”

胡涛灌了一大口啤酒,打了个响亮的嗝:“要是早点遇到你们就好,也不至于那些年辛辛苦苦就赚点基本工资。”

林宇皱眉看着库存表:“得再找些货源了。老郭,你那个4S店的朋友还能搞到这种库存车吗?”

郭达摇摇头:“难了,这批是因为厂家强制压货,4S店资金周转不开才低价处理的。不过我还有其他渠道,王胖子那边有一批银行抵押车要拍卖,大多是豪车,但车况没有库存车那么好。”

“车况差没关系!只要发动机没炸,我都能整得像新的一样。”胡涛拍着胸脯说道。

林宇说道:“抵押车也行!价格能压得更低。那你明天去看看,这边的西辆车估计一两天就能卖完了。”

胡涛突然想起什么,拍了拍脑门说道:“我认识的一家汽修厂会批发水泡车火烧车,他们会把车修得很新,价格非常低,要不我去找他们谈谈?”

郭达和林宇异口同声道:“不行!”

林宇严肃地说:“泡水车和火烧车有重大安全隐患,出事故了我们是要担责的。我们做库存车、抵押车、精品二手车可以,但事故车、泡水车绝对不碰,这是底线。”

胡涛讪讪地低下头:“我就随口一说,我看那些卖这种车的人也挺黑的,明明是重大事故,说是小事故,一旦出事了,客人找过来就跑路了。咱们以后要做大生意,确实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郭达拍拍他的肩膀:“知道你是好心。走,我请客,对面新开了家烧烤店。”

三人锁好办公室,走向马路对面灯火通明的大排档。

他们点了两百多块钱烤串,三瓶啤酒,慢慢吃喝。

都是自己人了,也不在乎什么酒桌文化,劝酒之类的糟粕。

撸串喝酒纯粹就是为了自己开心,不伤身体。